段天龍,何國建
(韓國國立群山大學 體育學院,韓國 群山 573701)
韓國跆拳道示范研究及啟示
段天龍,何國建
(韓國國立群山大學 體育學院,韓國 群山 573701)
運用文獻資料、現場觀摩、歷史分析等方法,對跆拳道示范的歷史發展脈絡及示范內容進行剖析研究。發現跆拳道示范始終以展示技擊技術為核心,變革發展中融入多種元素的創新理念,商業化運營模式為主的民間示范團海內外演出等內容,對跆拳道全球推廣以及大眾普及所蘊含的作用價值。我國武術及武術表演可適當借鑒跆拳道示范發展經驗,重塑核心理念,借助國家發展武術之春風,注重改革創新,打造武術精品表演項目,重塑武術新形象以推動武術整體事業的全面發展。
韓國;跆拳道示范;武術;武術表演
作為韓國傳統民族體育代表的跆拳道,現今可謂風生水起,風靡世界。無論是跆拳道的國際成功推廣還是大眾化的廣泛傳播,都曾被同為本國傳統體育代表的中國武術作為標桿式的榜樣進行參考學習。通過檢索國內文獻資料發現,對跆拳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際化推廣、傳統禮儀文化以及競技跆拳道現代化改造等方面,然而卻忽視了跆拳道示范的推廣宣傳作用。武術是承載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靈魂,也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片,武術表演作為推廣傳播武術的重要載體,與跆拳道示范有著近乎同樣的作用。因此,本文對跆拳道示范的歷史發展脈絡與示范內容的變遷進行剖析研究,旨為我國武術及武術表演提供有益參考。
跆拳道示范是以介紹跆拳道運動為目標,以跆拳道的基本組合動作、品勢、對練、擊破、防身術、特技與跆拳操(舞)等組成為表演方式,將跆拳道精髓呈現給觀眾,激發觀眾的習練興趣,宣揚“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臨戰不退”的尚武精神,跆拳道示范亦被看作跆拳道綜合藝術的象征。跆拳道示范不僅為展示絢麗酷炫的花樣技術,更是通過技術的表演,體現尚武風氣與對傳統武道的繼承發揚。現今所有的跆拳道示范動作都是由傳統跆拳道中提煉而來,其義理不外乎緩與急、柔與剛、大與小。經歷代武者的糅合創新,并通過現代化改造而發展成型,包含以下4方面特點。1)動感十足的示范動作兼有藝術氣質。2)原始感情直接充分的表達。3)融合音樂要素的節奏感來體現跆拳道精髓。4)示范動作不斷更新完善,賦有感情的行為藝術[1]。跆拳道示范將技擊與藝術兼并融合,技術動作方面大膽改進創新,并巧妙運用舞臺表演中的各種藝術手法豐富跆拳道示范的表演形式,而后經藝術導演的再加工,充分提升了示范動作的觀賞性。
2.1 萌芽與成長期(1960至1970年代)
從朝鮮半島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到1960年,跆拳道的統一整合、大韓跆拳道協會以及國際跆拳道聯盟(ITF:InternationalTaekwondoFederation簡稱國跆聯)的成立,標志著跆拳道及跆拳道示范發展的正式開始。隨著朝鮮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禁武令的廢除,迫切需要一種民族傳統武技,以團結國民、提升民族尚武精神、振奮國威。通過借鑒中國及日本的傳統武術,逐步形成了以徒手格斗性質為代表的唐手道、空手道、花手道等多樣性的武技流派[2]。飽受日本殖民統治壓迫的朝鮮民族,意識到尚武習武是強國強種的最直接方式,也為本國傳統武技融合各國武技精華并創立跆拳道做足了前期準備。時任陸軍師長的崔泓熙將國內武術流派統一整合為跆拳道。隨著跆拳道的初步形成,跆拳道示范團也隨之確立。這一時期跆拳道示范以國家外交為主要目的,而這一時期的跆拳道示范因表演主體是軍人,亦被稱為演武示范。
70年代國技院與世界跆拳道聯盟(WTF:WorldTaekwondoFederation簡稱世跆聯)相繼創立,以崔泓熙為主導的國跆聯認為武道與傳統性是跆拳道的精髓所在,以金云龍為代表的世跆聯則認為必須將跆拳道改造為國際級體育競技項目。隨著崔泓熙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海外,主流跆拳道的發展軌跡也逐漸傾向于后者。為實現跆拳道的國際化,跆拳道示范確立了以展示習練者功力的“擊破”與腿法技術為核心的劃時代改變。1975年10月8日國際體育聯合會總會正式確立跆拳道為正式會員比賽項目,標志著體育競技性質的跆拳道得到國際認可[3]。這一時期跆拳道品勢“太極八章”也被制定推廣。從1973年開始為促進跆拳道的世界化,于國內外相繼舉辦各種形式的跆拳道大會,來韓參賽的外國人與日俱增,每次大會活動都會穿插由各道館推薦的跆拳道示范表演,次年韓國跆拳道界正式組建跆拳道示范團,示范團為跆拳道運動的宣傳與國際化推廣起到不可泯滅的作用。
2.2 快速穩定發展期(1980至1990年代)
跆拳道運動在國內外如火如荼發展壯大的同時,韓國也意識到“崔泓熙、金云龍”一類的領軍人物是創造并發揚跆拳道的關鍵,人才的培養將是未來跆拳道立于世界的不倒倚仗,大學則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首選之地。1982年龍仁大學首次開設跆拳道專業次年成立示范團,1983年慶熙大學開設跆拳道專業、并于3年后創立示范團。之后韓國各大學相繼開設該專業并組建示范團,大學之間的實力對比轉化為以跆拳道專業及示范團為代表的實力比拼[4]。大學示范團主要以年輕充滿朝氣的學生為主,因此示范技術也更趨向于年輕化和多樣化。
1986年漢城亞洲運動會以及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跆拳道都以表演項目的身份參與,并以競技實戰為主要形式,加入大量的腿法實戰與對抗技法內容,以突出跆拳道的技擊屬性,呈現給世人的跆拳道不僅是單純花拳繡腿的演練,更包含了搏斗技擊的實用價值。
隨著冷戰的結束,“跆拳道示范外交”與中國的“乒乓外交”如出一轍,成為韓國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聯系溝通的“橋梁”,此舉不僅宣傳了韓國國家形象及跆拳道運動,更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和平相處、共謀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這一時期以“韓國虎隊”為代表的完全商業化的民間示范團創立,也標志著跆拳道示范團多元發展態勢的形成。商業化性質也賦予了示范團更加嚴酷的淘汰機制和更加專業化的“高難美”技術動作的研發,展示給觀眾的不只是單純的跆拳道動作技術示范,而是將動感十足的現代流行音樂與韻味濃厚的傳統音樂、街舞形式的現代舞與民族傳統舞蹈“假面舞”、高難度腿法與雜技、跆拳道體操等相結合,看似毫無關聯的各種元素經過加工改造,為傳統技藝注入新的活力。這種形式的技術進化,亦可稱為跆拳道示范的“非語言表演化”。與此同時,跆拳道示范者的選拔條件也發生重要變化,騰空前踢、突破障礙物踢擊、540度回旋踢擊破、綜合擊破等較高難度技術成為選拔的基本要求,另外在國際跆拳道比賽中成績優異者也可破格錄取,這一選拔條件促使示范技術系統化,使得示范表演水平取得長遠進步[5]。根據跆拳道示范表演的形式與內容,也逐漸摸索出一套滿足觀眾視覺及心理的演出流程,即偶感寧靜無奇、時而高潮迭起,不可預測的精彩場面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并以服裝色彩與舞臺燈光的搭配,協調示范者力量的強弱與速度的急緩,創造表演效果的最大化。
2.3 興盛期(2000年至今)
2000年后跆拳道示范團數量呈幾何式增長,且示范團的表演方式已從過去的傳統武藝展示逐漸傾向于藝術化的表演方式。與此同時政府層面將跆拳道示范劃定為文化商品性質范疇,并予以大力扶持。各示范團中以國技院、大韓跆拳道協會所屬示范團水平最高,每逢國內外重大活動都主要由這兩團以國家代表團的身份參加表演。其中大韓跆拳道協會主張振興恢復作為跆拳道文化宗主國之力量,滿足當今社會多樣化跆拳道文化消費之要求,聯合藝術導演與音樂指導,融合傳統打擊樂與現代B-Boy街舞,創造了跆拳道示范新一代表演模式。眾多的示范團為爭取生存空間,不斷創新改良示范動作的同時,大膽借鑒藝術領域元素,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也間接帶動了示范團體的全面進步。現代跆拳道示范已演變為包括基本動作、品勢、對練、擊破、自衛術、跆拳體操等傳統武技內容,亦包含街舞、韓國傳統舞蹈、國樂、傳統打擊樂、體操、雜技等傳統與現代藝術表演方式,運用舞臺、燈光、音響、服裝等現代化包裝的跆拳道示范新模式,亦可稱為“極限武術或極腿道(ExtremeMartialArts)”。
3.1 國技院示范團
國技院示范團由兩個示范部組成,一部以高難度動作與國樂相結合的傳統跆拳道示范表演為特色,代表作品有“跆拳道夢想(DreamofTaekwondo)”;二部以講述民間跆拳道神話故事為背景的“跆拳道傳奇(LegendofTaekwondo)”為代表作品。

表1 國技院跆拳道示范團“跆拳道傳奇”示范表演內容
3.2 大韓跆拳道協會示范團
大韓跆拳道協會示范團代表作品“假面”,以跆拳道與傳統舞蹈、打擊樂、B-boy街舞等多元化藝術元素相結合,配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為背景。節奏感強烈的打擊樂與跆拳道迅猛有力的腿法相結合,加以舞蹈之柔美,融入絢麗花哨的街舞元素,彰顯出自信、樂觀、時尚的韓國“快樂文化”。

表2 大韓跆拳道協會示范團“假面”示范表演內容
相比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簡單易于掌握”的跆拳道似乎更適合現代人“方便、快捷”的價值取向。跆拳道示范動作中華麗酷炫的腿法組合動作、震撼的功力擊破表演等,充分吸引了觀眾的眼球,而當觀眾親身體驗跆拳道時,便是幾歲的孩童經過極短時間的訓練,也可輕松踢斷木板道具,給習練者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及成就感。另一方面,據統計我國目前有“歷史清楚,脈絡有序,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約300多個[6],且各種動作與拳理緊密聯系,想要融會貫通需要漫長的時間積累。如此眾多繁雜且各流派獨樹一幟的分散局面,相比傾全國之力只推廣跆拳道的韓國,中國武術的確任重而道遠。武術表演作為推廣宣傳的重要方式,是今后中國武術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借鑒跆拳道示范的成功經驗,通過以下幾點分析建議,為武術及武術表演今后的良性發展提出新思路。
4.1 技擊為核心,任何元素都應以配角的身份融入
跆拳道示范雖為示范表演,從最初的軍隊跆拳道演武示范,到發展至今融入多種現代元素的極腿道新模式,都始終堅持以技擊為核心理念。從上文兩大示范團示范表演的內容中不難看出,品勢、現代街舞、傳統舞蹈等表演內容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以對練防身術尤其擊破等突出技擊理念的示范內容占據主要部分。反觀我國的武術表演,技擊與攻防性質的內容漸次弱化,為提高舞臺上的審美性、感染性、震撼性,為了滿足觀眾的視覺沖擊力,基本上往觀賞性的方向發展[7]。如武術動作中高難度騰空動作后單腳落地技術,只是為了帶來華麗的視覺沖擊效果,而摒棄了攻防技擊含義及實用性,給人一種“舞武不分”的感覺,誤導了觀眾對武術的正確認識。
武術的本質是技擊,武術表演作為武術的展現形式,應將核心本質充分釋放,圍繞技擊這一中心環節縱向發展,通過獨特的藝術構思創新,將武術技術與藝術表演完美融合,汲取舞蹈、雜技等其他元素作為輔助以求橫向發展的發展方式最為貼切。武術表演作為推廣武術運動的重要方式,應以宣揚展示武術的核心本質為最終目的,其他元素不可作為主要形式來加以發展,否則將不利于武術風格的體現,一味地“舍本逐末”,武術終將迷失其主要發展方向。
4.2 以武術表演為傳播主體,持續擴大中華武術的國內外影響力
亨廷頓文明沖突理念認為,“冷戰后的新世界中,沖突的本源將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第一位,而是文化——全球政治的主要沖突將發生于不同文化的國家和集團之間,文明的沖突將主宰全球政治[8]”。韓國向海外派遣跆拳道示范團,打開了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之窗”,更對跆拳道文化及示范表演獲得世人認可提供了有利契機。“與時俱進”是現代跆拳道運動所具有的鮮明特質,根據時代的需求不斷調整改善其策略性,將原本用于搏殺格斗的傳統武技,改變為以精神培育、文化傳播、休閑健身娛樂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跆拳道,并通過跆拳道示范這一表演傳播方式,迅速提升了韓國的國際影響力,為本國文化的傳播夯實了堅實基礎。
《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簡稱規劃)[9]中提出,拓寬武術國際推廣渠道,推進武術申奧進程,武術廣泛進入孔子學院、孔子課堂、中國文化中心、駐外使領館等組織結構,將武術作為我國對外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借助國家大力推廣的春風,在以國家機構為推廣基礎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民間力量,扶持明晰的商業化表演團體,進行現代化改造并創作精品武術表演項目,結合武術表演的廣泛影響力,展現中華技藝,弘揚民族風采,振興武術運動。
4.3 依托強有力組織與相關法律的政策制定、培養領軍人物是發展前進的重要保障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任何體育項目的發展都不開組織,無論是有官方背景的國技院、大韓跆拳道協會、世界跆拳道聯盟,還是商業化的眾多民間示范團體,都是跆拳道示范發展推廣的強有力依托。跆拳道以示范為載體向世人宣傳跆拳道文化,跆拳道示范以示范團為依托不斷創新發展,示范表演圍繞跆拳道為核心借鑒融合其他元素豐富跆拳道運動主體,三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法律層面,《跆拳道振興與跆拳道公園建設法案》與《傳統武藝振興法》為跆拳道的推廣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并附以總統令為相關政策的執行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位于韓國全羅北道茂朱郡的跆拳道園,正是依托上述法律才得以順利建設落成,該園在世界范圍內招收培養跆拳道示范者,并常設跆拳道示范表演項目,每年吸引了大量外國游客旅游參觀,直接推動了跆拳道及跆拳道示范表演的國際知名度。我國的武術相關法律政策在近年來也逐步得到改善鞏固,例如《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武術對外推廣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為今后武術的前進指明了發展道路,各項政策的實際執行落實情況,將決定我國武術事業能否迎來新的春天。
誠然,組織的力量是強大的,但“領軍人物”的存在更加至關重要。崔泓熙憑一己之力整合統一并創建了跆拳道,以當時的師長身份和政府力量強制在軍隊、學校內推廣跆拳道,并促成了跆拳道示范的前身“演武示范”的形成,在短期內實現了飛速發展。但隨著崔泓熙的離去,缺失靈魂人物的ITF走向了沒落,后繼者付出的諸般努力,也難以超越他的高度。同樣我國也面臨大師級武術人才匱乏的尷尬局面,因此應加大對民間武術領軍人物、示范人物的挖掘和扶持力度,發揮民間代表性武術傳承人和武術從業者在武術傳承中的作用。將我國現有的武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大學,作為培養武術人才的首選之地,將高素質、“文武兼備”的大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各大學設立武術表演團,對武術演員實行聘任制或簽約制,實施“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的制度以保證其高水準表演水平,為武術及武術表演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
4.4 摒舊推新,打造武術表演精品,展示武術新形象
跆拳道在全球范圍內的成功推廣,跆拳道示范展現給世人的現代時尚特質,足以證明“與時俱進和創新”是該運動項目廣被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理,武術與武術表演的發展也離不開對現代時尚元素的融合借鑒。現今的個別武術表演,為了突出其傳統韻味而一味地著古裝、僧服、道袍,這似乎無可非議,但這卻無法向世界傳達中國的新文化信息[10],呈現給世人的“武術印象”依舊神秘而古老。
創作一部優秀的武術表演作品,需要聯合藝術導演與音樂指導等專家,在表演中嵌入故事情節,加深作品的渲染性,另外將武術表演動作與音樂節奏完美配合在一起,突出動作的輕柔緩急、剛勁有力的鮮明特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與節奏鮮明的音樂伴奏,必將呈現給觀眾一場震撼人心、引人入勝的視聽盛宴。武術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應將當代武術的創新成就融入武術表演之中,打造武術表演精品項目,打破以往固有發展模式,追求創新思維,迎合現代人“簡潔、實用”的審美價值取向,加強武術與科技的融合,利用各種時尚元素包裝武術,向世界展示一個傳統與現代并存的中國武術新形象。
[6]Wikipidea.中國武術[EB/OL].2010-09-06.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國武術/.
[7]邱丕相.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特征與藝術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2):39-43.
[8]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420.
[9]國家體育總局武術中心.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EB/OL].2016-07-26.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735683/content.html.
[10]樸一哲,杜舒書.基于孔子學院模式的武術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以韓國為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1):125-128.
Demonst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South Korea Taekwondo
DUAN Tian-long, HE Guo-jian
(SchoolofP.E.,KunsanNationalUniversity,Kunsan573701,Korea)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contents of taekwondo demonstration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field observation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Study shows that taekwondo demonstration has always taken the show of martial arts technology as the core; it has included a variety of innovative elements in its reformative development; commercial business model-based private demonstration groups give performanc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aekwondo. In this regard, martial arts and martial arts performances in China may appropriately learn from taekwondo demonstration development to reshape the core concept, innovate performance projects, and remodel new imag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cause of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Korea; Taekwondo demonstration; Wushu; Wushu performance
2016-12-03
段天龍(1988- ),男,山東濟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武術傳播。
G886.9
A
1009-9840(2017)02-0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