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綠莎
(中國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外匯科,湖南 衡陽 421001)
衡陽綜合保稅區發展不容樂觀值得關注
田綠莎
(中國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外匯科,湖南 衡陽 421001)
編者按:衡陽綜合保稅區位于中南重鎮衡陽雁峰區,為全國第十八家國家級綜合保稅區、中部第三家綜合保稅區、湖南省第一家綜合保稅區。2014年9月9日,衡陽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據調查,運行兩年多來,該綜合保稅區業務整體階段性下滑,亟待關注。
截至2016年11月末,衡陽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建成標準廠房19棟,建筑面積約43萬平方米;保稅倉庫兩棟,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綜保區現有注冊企業23家,其中加工貿易企業10家,貿易供應鏈企業11家,物流企業1家,場站管理1家,正式運營企業6家。
(一)綜保區業務量增長缺乏穩定性。
衡陽綜保區的進出口量在封關運行后出現過高速增長,但在其后的1-2年內出現了急劇下滑和階段性倒退的現象。據統計,2015年衡陽綜保區完成進出口9.3億美元,2016年11月末完成2.34億美元,僅占2015年全年的四分之一(見附表)。從運行主體數量來看,2015年高峰期實際從事進出口的企業6家,但2016年下降到3家。從企業運行情況來看,入駐企業中的大部分均未開展實際業務,甚至個別尚未開辦業務的企業已辦理注銷登記。目前,區內廠房、設施大量閑置,場面較為冷清,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表 2015-2016年衡陽綜保區業務量統計表 單位:億美元
(二)區內資金流與貨物流嚴重背離。
衡陽綜保區2015年進出口9.3億美元、收付匯僅3.52億美元,資金貨物比僅為37.8%;2016年11月末進出口2.34億美元、收付匯僅0.66億美元,資金貨物比僅為28.2%。各綜保區資金流與貨物流出現了嚴重的背離現象,這說明數以億計的貨物進出區并未發生真實的資金收付。
(三)區內企業違規風險較高。
2015年“8.11匯改”至2016年初,企業在虛構貿易背景下,從境內用人民幣購美元付至境外,再利用短期內離岸人民幣價格高于在岸人民幣的匯市行情,將境外美元結成更多的人民幣匯回境內,進行“內購外結”資金套利。由于綜保區主體業務模式的特殊性和由此聚集的風險,綜保區企業出現在海關、稅務、外匯等當局歷次重點核查名單中的頻率遠高于區外企業。
(四)區內企業盈利的可持續性存疑。
目前,綜保區進出口業務量主要集中在政府補貼的純貿易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其依靠政府高額進出口補貼維持運營。以某純貿易公司為例,其賬面收益(進出口收入)人民幣60萬元;其成本包括固定成本(管理人員工資)人民幣19萬元、可變成本(物流成本)人民幣112萬元。簡單會計核算可知,該企業收入60萬元,減去固定成本19萬元和可變成本112萬元,凈虧損71萬元,實為虧損經營。據調查,該公司電子元器件的進口起運地為香港,出口抵運地為臺灣、新加坡兩地。貨物不直接從香港發往目的地,而額外增加在衡陽綜保區繞行這一環節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為了獲取地方政府高額的進出口補貼。
(一)區內外政策倒掛,企業聚集效用下降。
一是保稅效用下降。綜合保稅區最大的政策優勢在于其保稅物流功能,該政策主要有利于“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企業進行原料進口和成品出口,整個生產加工過程均可享受免稅政策。但目前綜保區內產業政策與區外逐漸趨同,區外從事進料加工的企業同樣享受國外進口保稅料件免交關稅和增值稅的政策,綜保區保稅效用下降,對區外企業吸引力不大。二是稅收政策不利。目前區內企業不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區內企業購買國內部分貨物與勞務所含增值稅,以及“營改增”之后流轉到區內企業的增值稅也均無法抵扣。同時由于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政策限制,造成區內企業無法以人民幣結算方式自行開展向國內的進口分銷業務。三是損耗料件處理不便。區內企業在處理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損耗料件時需要運往境內區外,須辦理出口報關。增加了損耗料件、不良品處理的手續,同時涉及補交增值稅等問題。
(二)通關手續繁瑣,物流成本高昂。
一是通關程序復雜,貨物周轉期長。海關對綜保區名義上采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監管模式,實際上仍是一線、二線同時管理,貨物進出港口和保稅區要經過兩次海關通關,程序重復,手續繁瑣,貨物在保稅區內辦理出口手續后,仍需要運輸至沿海港口排柜、排船期。不但延長了周轉時間,同時增加了周轉手續,導致企業無法確定貨物裝船時間,相應也延長了企業資金周轉時間。二是貨物自由流動不暢。企業根據客戶的要求和成本核算需要,會將不同供應商的貨物、存放在綜保區內不同倉庫的貨物、以及進口倉庫與出口倉庫貨物在不同時間抵運,由于海關在程序上要求多種單據核對一致,造成難以拼箱運輸,增加了物流成本。
(一)打造產業平臺,增強聚集功能。
一是大力引進電子信息和加工制造產業周邊上下游產業。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延長產業鏈條,做好上下游鏈條產業的聚集發展,形成有效的產業聚集平臺;二是以五礦銅業、水口山有色金屬等大型企業為依托,進行有色金屬轉口貿易、倉儲功能建設。三是結合共創光伏、瑞達電源等企業發展需求,引進深圳電科電源,打造多晶硅、鋰電池、鎳氫、鎳鉻電池等新能源產業平臺。
(二)找準自身定位,實現錯位發展。
著眼于加工制造和研發、保稅倉儲和物流、檢測維修、國際貿易等四項主體功能建設綜合保稅區。充分發揮綜保區外向型平臺的服務效應,實現加工、貿易、保稅服務等業務形式共同發展,打造良好多產業共存的發展生態。
(三)尋求政策突破,推動監管創新。
一是加快通關一體化進程。加快落實與廣州海關的通關一體化。二是推廣復制自貿區創新制度,爭取監管創新試點政策落戶衡陽。實現“一區兩制”,企業可以自行選擇加工監管模式,滿足企業進行全球采購、分撥、銷售的多樣性、多元化貿易需求。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競爭實力,拓展發展空間,更高層次地參與國際分工,吸引全球營運中心轉移。三是采用電子圍網管理,減少物理圍網管理覆蓋面。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采用電子賬冊便利化貨物管理,方便區內企業區外采購及貨物分類存放、管理、拼裝和集運。
(四)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服務支撐。
一是實行專業化招商。搭建專業招商引資團隊,實行公司化運作,參與綜保區的招商引資工作。依托廣東商會,組織對接廣東省內有意轉移內地的企業,開展招商引資企業洽談對接活動。二是設立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從企業入區開始全程為企業服務辦理工商注冊、海關、商檢、商務、發改委立項、環保、消防、國土、規劃等相關行政審批手續。三是合理適度扶持。在廠房租賃、物流運輸、廠房裝修、設備采購、出口獎勵等方面制定合理、適度的扶持政策,安排扶持資金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四是設立融資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利用白沙洲工業園區助貸寶平臺、園區融資平臺作為擔保主體,為區內企業提供銀行融資渠道。引進國內外知名基金公司,設立產業基金,為優良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