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2017年江蘇省高考歷史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江蘇省考生復習備考的重要參考資料。因此認真研究,對于我們明確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加強復習和訓練,提高學生復習備考能力,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筆者主要以《2017年江蘇省高考歷史考試說明》典型題示例中的選擇題為例談一些看法。
《2017年江蘇省高考歷史考試說明》典型題示例中的選擇題一共有20道題,可以分成以下三種題型。
一、文字材料型選擇題
《考試說明》20道示例選擇題中該題型有13道。2015年江蘇高考選擇題中有16道,2016年有15道。該題型主要是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來承載信息,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基礎上,能夠組織和應用所學知識去判斷或概括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能透過材料發現其背后考查的真正目的。該題型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性信息閱讀、分析、概括能力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能力,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
該題型的解題方法:一是閱讀材料,認真閱讀材料是做好題目的基礎,在閱讀時要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二是聯系教材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在讀懂材料后,要找準切入點,將材料反映的內容同所學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對干擾選項進行排除,做出正確選擇。
如典型題示例選擇題第7題。1909 年,《京華百二竹枝詞》曰:“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為當時報紙名稱)。”這一描述表明:
A.報紙宣傳成為變革根本動力
B.描述者倡導報紙產業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報紙的教化功能
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
本題以大眾傳媒為考點,要求學生運用近代中國報刊傳媒的知識對材料信息進行正確的判斷,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考題,可以從題干中找到“1909年”、“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等關鍵信息,并確認C選項為正確選項。
二、圖片型材料選擇題
《考試說明》20道示例選擇題中該題型有4道。2015年江蘇歷史高考選擇題中有2道,2016年有2道。圖片型選擇題主要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畫的圖片為主,形式多樣新穎,角度獨特,不僅提供了生動靈活的試題意境,使試卷出現了圖文并茂的效果,而且為考生答題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觀印象,既能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學生處理圖片資料的處理能力。
該題型的解題方法:學生認真讀題,把圖片和題干及選項進行仔細準確的“對照”,在仔細讀圖和認真審題的基礎上,結合教材斷定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特征或形成原因。學生要能把題干信息、圖片、選項與教材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排除,才能夠順利選出正確的答案。
如典型題示例選擇題第10題。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地圖,理解準確的是:
A.冷戰風云籠罩,造成分裂對抗
B.分區占領柏林,局部熱戰出現
C.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華約對峙
D.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
本題以兩極格局對峙為考點,要求考生觀察地圖,捕捉其中隱含的歷史信息,對兩極格局形成的相關知識做出正確的分析、理解。根據所學知識,這張圖片顯示的二戰后的歐洲,是以美蘇冷戰為特征的對峙與分裂,所以正確選項為A選項。
三、數字圖表材料型選擇題
《考試說明》20道示例選擇題中該題型有3道。2015年江蘇歷史高考選擇題中有2道。2016年有3道。數字圖表材料是以數字表格、柱狀變化、餅狀圖或者圖像(線)變化為信息載體,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反映歷史事物的數量特征、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主要考查學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及知識的遷移能力。它不僅融閱讀、判斷、理解及闡釋內在聯系為一體,將形象理解與抽象思維巧妙地結合起來,而且因其材料精煉、內涵豐富、信息含量大而閱讀量小等特有優勢,成為高考測試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該題型的解題方法:首先學生認真讀題,讀圖文,包括材料的出處、注釋及提示語等。然后,注意圖表中時間以及相關數據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聯系,判斷出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最后再對照選項進行排除、選擇。
如典型題示例選擇題第18題。下表據《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相關內容編制。閱讀該表,造成蘇俄(聯)農民年平均稅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糧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糧食稅的實施
C.實物配給制的廢除
D.農業集體化的實現
本題以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為考點,考查學生依據表格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只要抓住表格中的關鍵時間1921年,以及表格中稅款數字的下降,可以看出蘇俄當時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從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獲得了更多的收益,導致農民的平均稅款逐漸下降。故本題選擇B項。A屬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與題干信息不符合;D屬于斯大林模式時期。
認真研究考試說明中的典型體例,熟悉題型,了解高考命題意圖,在復習中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對于鞏固知識,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