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樺川縣財政局
摘要:本文介紹了黑龍江省樺川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涉農資金整合;建議
黑龍江省樺川縣堅持政府主導、創新機制、突出重點、部門協同的原則,由縣財政局牽頭,以規劃先行、集中投入為重點,著力打造涉農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兩年來,通過財政部門主導整合資金4.24億元,其中中央、省投資3.81億元,自籌4300萬元,總輻射面積30萬畝,按照項目投資計劃,通過整合投入,資金使用專款專用,先行試點重點區域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取得的成效
(一)通過整合投入,土地面積增加。在多個部門集中投入,實施標準農田建設上,通過土地整治和擴池改造,打破了農戶之間的界線,取消了農戶間的多余池梗,耕地面積增加了3%,共新增耕地500多公頃。
(二)通過集中改造,生產成本下降。通過合作社領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統種統管經營模式,生產用投入品采取集中供應,價格低了;通過渠系改造,田間節水能力得到加強,解決了農戶搶水、灌不上水的問題,生產用水更順暢了,渠系水利用系數由原來的0.45提高到0.6。每畝節約成本50元左右。
(三)通過財政支持,機械效率大大提高。通過財政支持,農戶組建規模化的農機合作社成為可能,并得到大面積推廣,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程度的大幅提升。結合標準農田建設,水田小池子變大池子,解決了土塊零散機械作業和用工效率低的問題,每畝節約機械作業成本50元左右。
(四)通過合力推進,科技普及轉化加快。通過涉農部門之間協同開展項目實施,重點區域內農業設施得到完善,科技推廣應用實現了規模化,解決了千家萬戶普及應用新技術速度慢、不統一的問題。農業生產技術集成投入,加快了項目區域內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大棚育苗、測土配方等一批新技術得到應用和推廣。高標準農田區域內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水稻單產由原每畝620公斤提升到700公斤左右。
(五)通過資金扶持,解放大量農村勞力。通過高產標準農田、農機合作社、水稻生產設施等一批涉農項目資金的整合投入,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步伐加快,從而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區域內通過流轉土地而解放出來的2500多名勞動力,每人年可勞務創收1萬多元。
二、主要措施
(一)結合新型經營主體創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內通過典型示范、政策引導、項目扶持、農技服務等手段,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了960家,種地大戶發展到了1800余戶,家庭農場發展到了75家,農業企業5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壯大,加快了各單位高產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打破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土地界線,解決了土地零散、施工占地、標準不高等諸多問題,使得各項目區順利開工建設。
(二)結合土地規模化經營,推進農機裝備建設。依托陽光村務工程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同時成立了縣級土地糾紛仲裁委員會,通過平臺流轉土地面積51萬畝。通過農戶間轉包、大戶承包、企業租賃、帶地入社等4種主要方式,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14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0%。在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基礎上,推動了農業機械裝備的提升,目前全縣現代農機合作社達到了20個,既有企業領辦型合作社,也有農民自發出資帶地組建的合作社,最大的合作社經營土地面積達到3萬畝。
(三)結合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生產設施建設。通過抓農業服務主體、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拓寬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立了由111名農民技術員和180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的農技專兼職服務隊伍,服務主體覆蓋率達到了100%。培育出了新峰農業發展集團、農豐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社會化服務典型,形成了農資直供、信貸擔保、農機作業、農技服務、收儲加工、市場營銷等6大板塊的服務網。全縣建成水稻大棚育苗小區95個,智能化催芽車間21處,總輻射面分別達到了90%和100%。建成星火互聯網農業管理服務站,內設土地流轉、農機調度、科技服務、農產品質量監管、病蟲害監測預警、農村金融、農產品溯源等10個系統平臺,形成了“互聯網+農業”的高端管理系統。2015年10月8日,全省現代農業改革推進會議代表在樺川縣新峰現代農機合作社參觀了現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各廳局的高度認可和評價,成功的改革創新經驗提升了我縣的知名度,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結合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我縣制定了《樺川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同步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打造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塑造新風貌”的總體思路,堅持規劃先行、整合資金、強化監管、綜合整治的方針,重點推進了區域內13個示范村建設。通過示范村、達標村和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推進落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大地得到提升,為“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上,縣級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全縣35個村實施的62.5公里田間路建設,給予每公里3萬元的補貼,全縣共補助資金187.5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一是投入資金不足。由于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本級財力較弱,對重點區域資金投入不足,致使在完成上級投入的基礎上,很難再拿出后續完善資金。二是田間基礎弱、施工條件較差。由于項目區歷史田間工程欠賬多,田間路、渠、堤、壩等基本的生產條件需修建的地方較多,加之地勢低洼,內澇較重,給工程機械作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三是資金投入面窄。目前在項目區內整合投入資金主要集中在高產標準農田、農機合作社和水稻生產設施建設上,但“互聯網+農業”、田間生產道路等方面投入較少,致使農業生產前端和終端,服務面較弱。
(二)建議。一是加大項目部門之間的整合力度。在高產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上,發改委、國土、水利、農發等部門均有涉及,由各級主管部門負責,很難達到統籌資金整合的最好效果,建議統一由單個部門負責或由兩個部門分工負責。二是新納入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為有效控制黑土退化,提升黑土地質量,建議增加“黑土地保護利用”涉農資金項目,以此盡可能多地調節整合資金,開展黑土地保護工程建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三是建議合并涉農資金項目。在畜牧業涉農資金項目上,建議將動物防疫體系、動物疫苗專項、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資金等三項資金,合并為“動物防疫體系及畜產品安全”涉農資金項目。四是建議取消貧困縣項目匹配資金。其中包括節水增糧行動資金、中小河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縣級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項目上貧困縣級匹配資金。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全口徑補貼,激發農民生產熱情。在財政扶貧資金上,五年內要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持續減貧。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