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庭和+張士勤+王文和+寧柄淇
摘 要:小麥銹病是塔額盆地小麥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該試驗選用6種藥劑對小麥銹病進行了田間防效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粉唑醇、苯甲·丙環唑、戊唑醇、烯肟·戊唑醇均對小麥銹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產效果,可優先作為防治小麥銹病的藥劑和輪換使用藥劑。
關鍵詞:小麥銹病;殺菌劑;田間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2-03-0050-02
塔額盆地位于新疆西北邊境,是新疆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中小麥是該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小麥生產過程中,小麥銹病對小麥產量有重要影響。為篩選出對小麥銹病具有較高防效的藥劑,筆者開展了不同藥劑對小麥銹病的田間防效對比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小麥品種:新春38。噴霧機械是山東省臨澤市金豐植保機械廠生產的WFB-18AC型背負式噴霧噴粉機。供試藥劑:30%苯甲·丙環唑乳油(江蘇東寶農化股份有限公司),250g/L戊唑醇水乳劑(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25%粉唑醇懸浮劑(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125g/L氟環唑懸浮劑(巴斯夫植物保護(江蘇)有限公司),44%三唑酮懸浮劑(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塊選擇在新疆建設兵團第九師166團5連3級4分干,地塊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土壤為沙壤土。前茬作物春玉米。田間供水使用滴管,使用氣吸式條播機播種,日常管理一致。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18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另設清水對照,共計57個小區,每個小區30㎡,試驗按照隨機排列。藥劑處理濃度為30%苯甲·丙環唑乳油0.5、0.58、0.67mL/L;250g/L戊唑醇水乳劑0.67、0.90、1.13mL/L;25%粉唑醇懸浮劑0.53、0.67、0.80mL/L;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0.47、0.57、0.67mL/L;125g/L氟環唑懸浮劑1.60、1.80、2.00mL/L;44%三唑酮懸浮劑0.67、0.83、1.00mL/L。
1.4 施藥情況和方法 施藥時間為2016年5月18日,天氣晴朗,微風,氣溫6~16℃,田間小麥銹病處于發病初期,使用噴霧機對小麥植株均勻噴霧,噴霧藥液量30L。
1.5 調查內容
1.5.1 安全性調查 施藥后3~5d目測各藥劑處理區與空白對照區相比是否產生藥害。
1.5.2 防效調查 田間調查3次,分別是施藥當天(5月18日)和藥后10d、20d調查各小區小麥銹病發生情況。調查采用5點取樣法取樣,每點取40株,調查每株的病葉數,并記錄病情指數。病情指數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5%;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6%~25%;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6%~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0%以上。
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1.5.3 產量調查 試驗地塊在2016年8月4日收獲,收獲前測產。每小區采用5點法取樣,每點取2㎡,每個小區調查10㎡內小麥的產量,并折算成每1hm2的產量,并計算各藥劑處理區比對照區的增產率。
1.6 數據分析 本試驗采用DPS v7.05板統計軟件和Excel2007軟件對測定數據進行處理,采用Duncan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對結果加以分析說明。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對小麥銹病的防效比較 由表1可知,6種供試藥劑隨其制劑用量的增加,防效也隨之增加。藥后10d,6種供試藥劑的防效均達到78%以上,藥后20d,各藥劑防效在71%以上,說明供試藥劑對小麥銹病都具有較好的控制作用。比較各藥劑處理防效發現,藥后10d,25%粉唑醇懸浮劑0.80mL/L防效最高,達到89.19%,其次是30%苯甲·丙環唑乳油0.67mL/L、250g/L戊唑醇水乳劑1.13mL/L和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0.67mL/L,防效分別為88.24%、86.69%和86.06%;藥后20d,25%粉唑醇懸浮劑0.80mL/L防效最高,達到87.83%,其次是25%粉唑醇懸浮劑0.67mL/L、30%苯甲·丙環唑乳油0.67ml/L、250g/L戊唑醇水乳劑1.13mL/L、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0.67mL/L防效分別為85.19%、86.08%、84.80%、84.81%。綜合速效性和持久性考慮,供試藥劑中的粉唑醇、苯甲·丙環唑、戊唑醇、烯肟·戊唑醇均對小麥銹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持久性。44%三唑酮懸浮劑是本地常用防治藥劑,在本試驗中也表現出對銹病良好的防效。
2.2 施藥對小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試驗期間,各藥劑處理區小麥葉片未產生藥害和不良影響,說明在本試驗藥劑劑量下對小麥安全。由表1可知,藥劑處理區增產率均在5%以上,其中增產幅度最高的是25%粉唑醇懸浮劑0.80mL/L處理,折合產量為6 534.75kg/hm2;其次是30%苯甲·丙環唑乳油0.67mL/L處理,折合產量為6 495kg/hm2。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表明,供試藥劑對小麥銹病均具有較高的防治效果,藥后10d,供試藥劑的防效均達到78%以上,藥后20d,各藥劑的防效均在71%以上,說明供試藥劑對小麥銹病均具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另外,供試藥劑各濃度梯度未對小麥造成藥害,對作物安全,均對小麥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各藥劑處理區對小麥增產率均在5%以上。
小麥銹病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科學噴施有效藥劑是防控小麥銹病的有效途徑。供試藥劑中粉唑醇、苯甲·丙環唑、戊唑醇、烯肟·戊唑醇均對小麥銹病具有較高的防效,建議作為防治小麥銹病優先選用和輪換使用的藥劑。除化學防治措施外,還需要從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等方面做好綜合防控,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