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緋
我家有倆娃,兒子今年13歲了,女兒也將近4歲了。兒子的閱讀習慣大概是從4歲開始培養的,從共讀童話作品開始。隨著成長,漸漸地他表現出偏好科幻類作品,如今,他能根據作品主題,根據作者,根據獲獎情況去尋找作品來讀,讀完以后還會對作家進行比較,對出版社進行評價。與此同時,他還喜愛科幻類的電影。女兒的閱讀習慣培養得更早些,因為女兒趕上了繪本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時期。一出生,她就開始接觸各種繪本,18個月,我們開始了持續共讀,她偏好內容與自己生活體驗比較接近的作品,但也不排斥天馬行空的想象,喜歡童話的世界。
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很大,語言表達能力直線提升,詞匯量特別豐富;視野非常開闊,擅長聯想,而且長期閱讀的孩子情商特別高。但是除這些常規的影響之外,我覺得閱讀還給我的孩子帶來了一些別的東西。
閱讀讓孩子為別人哭泣
小小孩經常哭,哭是他們表達內心需求的方式。冷了哭,餓了哭,孤單了哭,總之,各種哭法,常常讓大人一籌莫展。但是,小小孩卻很少有機會為別人而哭。
記得女兒3歲時,在讀蒲蒲蘭的繪本雜志《萌》的第四期繪本《一封信》的時候,看到里面送信的爺爺摔倒在地上時,她就忍不住哭了起來,因為,她的同情心被激發出來了,她覺得老爺爺很可憐,信被風吹走了,去追信結果因為撞到了水果攤而倒在地上,還遭到了水果攤主的責罵。過年了,我們共讀了豐子愷首獎繪本《團圓》,當一年才回一次家的爸爸再次離家的時候,孩子也流下了眼淚。這樣的哭泣可以讓孩子的情感更豐富、更細膩,也能培養她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現實生活讓我們越來越冷漠自私,而書本可以讓孩子小小的精神世界充滿溫情和力量。
閱讀給了孩子超越現實的能力
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仰望星空的能力,否則我們的精神世界很難被支撐起來,書籍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能力。兒子在繁重的課業之余,喜歡捧一本科幻作品,然后跟我討論《北京折疊》是如何實現的。他徜徉在科幻的世界里,在那里,不僅他疲憊的心靈得到了暫時的休憩,而且對世界的認知也慢慢發生了變化,《海底兩萬里》不是已經成為了現實世界嗎?誰能說《星球大戰》不是未來世界的模樣。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扶搖而上,科幻作品就是載他飛翔的鵬鳥。
閱讀可以疏導孩子的情緒
朋友4歲的孩子因為入學和升級做了哥哥的緣故,莫名其妙地多了很多小情緒,原本溫順的孩子變得暴躁、易怒。他的媽媽為他選擇了一本繪本《藍色的天空》。整本書的基調很憂傷,講一個小女孩尋找失去的媽媽。孩子讀了書以后,好幾天都睡不好,擔心女孩找不到媽媽,擔心自己也會失去媽媽。但是,當孩子的情緒平復后,媽媽驚喜地發現孩子之前的暴躁情緒舒緩了,不想上幼兒園的狀態也得到了調整。繪本在想象的世界里給予孩子喜怒哀樂,當他在現實世界中被壓制的情緒得到宣泄以后,他的心靈世界將澄明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