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芳
摘要:中藥所合成分較復雜,多以復方形式呈現在臨床應用中,與現代醫學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導致藥物經濟學研究受到一定限制。中藥綜合治療涵蓋了許多成分,呈現系統化與靶向化,在疑難疾病的治療中產生特定的療效。中醫藥經濟學研究有其身身的意義與運用價值,也可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中醫藥;經濟學研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國中醫藥界結合中醫藥發展規律與特征,形成了中醫藥衛生經濟學科,并不斷發展,指導中醫藥衛生經濟政策的決策。如今,中醫的醫療費用越來越高,成為社會各界的沉重包袱。隨著經濟分析的引入,藥物經濟學于20世紀80年代產生,是一類交叉性應用學科。它運用了經濟學的有關知識,研究領域包括與藥物資源利用有關的經濟問題等,研究藥物配置與利用,運用有限的藥物資源,改善健康。我國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時間不長,但發展比較快。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我國藥物經濟學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發展比較快,但有關中藥領域的藥物經濟學研究并不多見。考慮到上述情況,本文現做如下分析,希望通過此次研究,深化該領域分析和研究。
一、中醫藥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性
中醫藥經濟學是一類邊緣性學科,包含了中醫藥學與經濟學。從臨床中醫藥經濟學層面看,經濟學原理與分析技術等被中醫藥所使用,為臨床醫師治療提供最優方案,保證用藥的合理性,節省醫療費用,將毒副作用降至最低,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凸顯中醫治療較高的價值。中醫藥經濟學研究的焦點在于醫學治療,主要針對治療效果及經濟效益而展開,以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經濟開支,并將二者結合在一起。
與現代藥物經濟學研究比較中,醫藥經濟學研究尚不成熟。審視整體理論體系不難發現,這方面的研究起步時間晚,現階段零星地開始于臨床醫藥領域。國外對現代藥物經濟學的研究,尤其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在理論體系方面已經比較完善。在醫療衛生決策領域得到了普遍運用,管理醫療保險用藥、研制新藥等。確保醫療藥品資源較高的投入效率與產出效率。韓國對中醫藥的運用已經比較普遍,醫藥經濟學已經初具體系,一些人氣比較高的針灸療法與氣功療法備受歡迎,達到了理論高度層面。強化研究醫藥經濟學,對于助推我國中醫藥事業起到很大作用。國內中醫藥經濟學研究仍需深入進行,而且臨床治療研究還缺少精度與深度。而近年來中醫藥事業發展緩慢,中醫藥人才緊缺,許多醫院在運行上不暢,中醫藥材供小于求,中藥企業面臨著發展困境。
二、中醫藥經濟學的優點
1.中醫藥的特點
中醫藥具有獨特的經濟學優勢,要對其進行分析,先要了解中醫藥的特征與優點。中醫藥有我國醫學比較突出的特征,組成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繁榮壯大,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總結中醫藥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天人合一”的結合觀點。中醫藥學指出,人的身體與神是一個集中體,并認為人和自然也是這種統一的關系。人類機體的生命活動是在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結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處在一種動態平衡當中。中醫學認為,健康需要陰與陽保持協調,如果陰陽不協調,一定會產生不良結果。中醫認為,應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不應將患者與病孤立來看。在治療中間,不但要救治人,同時還要治療病,治標,也治本,驅除毒邪的同時,也匡扶病癥,實現最終治病目的。
其次,綜合性與醫療倫理的凝結與精煉。中醫藥的理論體系與臨床思維模式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多種學科的統一體,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等,其醫藥倫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實施仁、愛、善,在人才選用上,講究尊師重道、仁愛謙虛。
再次,理與術的完美結合。中醫依照“望、聞、聽、切”實施臨床診治,藥物結合非藥物進行治療,結合病癥、人與地理等,內治與外治相結合,充分全面治療,治療病癥的同時也治療身體。
2.中醫藥經濟學優點
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審視,中醫藥表現出以下幾種優點。
(1)適應癥廣。醫療費用不高,群眾人脈廣。中醫治療副作用少、治療效果好,從根本上治療病癥,治療病癥的同時,也增強了體質。對一些常見疾病及慢性疾病的治療上具有顯著的優勢。現代醫學運用了許多化學合成藥物,產生了巨大的毒副作用,形成了許多大病原性疾病,成為了醫學界的難題;而中醫藥只有不恰當用藥,很少因為毒副作用而產生較大的損害。
(2)病癥診斷準確且及時,節省費用,不延誤治療。現代醫學診斷病癥,主要靠醫療檢測設備,如借助x光片、CT甚至核磁共振,檢查是否出現了急性頭痛頭暈、腦部梗塞血栓等;借助生化方法,明確是否出現血沉及全生化等;查看是否出現了電解質及植物神經等。逐次進行檢查,逐項排除,從不同項目中找尋病癥,每天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浪費了大量金錢與精力。中醫在診斷上講究“望、聞、聽、切”,優秀的大夫從脈搏中便能知道病癥,配合觀察患者臉色、辨別氣味、詢問患者癥狀,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給出結論。
(3)中醫藥藥材取材比較廣泛,藥品研發時間短。我國擁有龐大的藥用資源,主要涵蓋在許多動植物與礦物中,如果不能利用,多數情況下將成為廢棄物,而且人工種植成本比較低。現代醫學在研制新藥過程中,從尋找藥源,到應用于動物實驗當中,時間短的話要一年,時間長的話則需要十幾年,消耗較高的研發成本,使得藥品價格比較昂貴。從已有的文獻記載情況看,記載在冊的藥劑超過10萬個,許多藥物能夠被直接應用在治療中,為新藥開發提供了大量資源。
(4)中醫藥的優點還表現在預防與保健上。在預防及養生保健方面,擁有系統的理論及多種良好的方法。其中,對疾病防疫方面,現代醫學研制出疫苗,而病毒產生變異,再根據病情查找病毒,針對病毒尋找藥物,當病毒變異時,產生惡性循環,其中像禽流感與非典等就是這種情況。對預防保健,中醫治療中的拔罐與刮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食藥同源理論,能夠研制出多種功能食品,可調節免疫與延緩衰老等,認為食譜比藥物更重要的健康理論,其市場前景廣泛。
三、中醫藥經濟學研究運用的分析
未來中醫藥經濟學的研究與評價將是一個必然態勢,但目前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有關工作還要繼續開展。
1.積極加速培養我國中醫藥人才。中醫藥經濟極大推動了中醫藥教育,而中醫藥教育發展維持了中醫藥經濟發展,實現中醫藥經濟與中醫藥教育事業的健康持久發展,這是需要思考的話題。中醫藥院校與傳統師承教育有所不同,對此要進行細致總結,借鑒以往師承教育的可取之處,著力提倡學科構建、名師學習、開展臨床實踐。豐富中醫藥人才的基礎知識,形成良好的中醫藥技術,在臨床水平方面有所提高。進而逐步健全中醫理論,將中醫臨床應用能力升到一個較高層次。
2.促使經濟學研究更好地應用于中醫藥研發與創新中。從國際經驗不難發現,對原研藥與創新藥而言,藥物經濟學研究評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國在原研藥與創新藥上極少具有知識產權。基于中醫藥理論而研發的中藥,如,中成藥與方劑等,存在量較大,且最容易獲得知識產權。強化研究這類藥物,在人民與衛生事業上凸顯較大價值。
3.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對中醫藥事業形成明確的認識,使醫藥工作者認識到中醫藥治療的重要性,喜愛中醫藥事業。
4.凸顯中醫藥在某些領域的價值。在中醫藥治療方面,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癥與非傳染性疾病等,一定要強化中醫藥治療。將中醫藥治療多種方法結合起來,如按摩與針灸等,全面發揮中醫藥治療作用。對中醫藥在預防保健方面的作用,要進行大力弘揚,使患者放心接受中醫藥治療。
5.強化政策扶持,引起各級政府足夠重視。把中醫藥融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完善不同級別的中醫醫療機構,將中醫治療水平提升到一個較高檔次。拓寬服務層面,使服務內容更為豐富,凸顯中醫藥治療的重要價值,讓大眾對中醫藥治療的優點形成深刻認識,在治療中,真正感受實惠。
6.結合市場經濟規律,有序推進我國中醫藥。在當前的大環境中,醫學緊密結合了現代科技。我國藥品逐漸改變了以往傳統模式,變成了現代中藥。中藥的質量控制技術不斷優化與完善,中藥質量控制方法也逐步創新,中醫藥質量標準也不再是傳統模式,變成了多指標與復合化的模式。藥物經濟學在我國中醫藥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產生了新的參照體系。從成本收益視角來看,中醫藥研究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從實質意義上提升來看,促進了我國中醫藥的發展。
7.站穩腳跟,把握契機,促使我國中醫藥融入世界。世界上約80個國家編制了中醫藥法規,超過130個國家與地區構建起了中醫藥機構。這些年我國中醫藥優勢逐步體現,中醫藥需求量越來越大,中醫藥市場不斷拓寬規模。歐美、東南亞與非洲等一些國家在這方面的發展比較迅速。我國中藥融入世界,必然要抓住此次機遇,通過傳播中醫藥理念、,推廣中醫藥手段等,創造中醫藥效益,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持久穩定發展。
國外對藥物經濟學的研究已經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中醫藥在經濟性的評判上,與有效性、安全性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為醫藥干預方案提供綜合全面的評判依據。中藥與中醫理論指導是分不開的,其身特點、優勢和中醫優勢關系較為緊密。中藥新藥的研發可明顯節省研發成本,突破研發周期的創新可將藥品成本合理控制。對認可中藥合法地位的國家,干預方案藥物經濟學評價的實施,將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因為研究篇幅限制,其中許多方面還需繼續進行。本次研究僅從上述幾個層面來展開,后續研究還需逐步深入。中醫藥經濟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被運用在相應的領域,凸顯出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