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威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是21世紀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促進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現代經濟區物流是“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力。“一帶一路”的提出,給現代物流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相關領域的學術和政策研究帶來了大量的新課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現代經濟區;物流體系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一種國際合作發展的倡議,其涉及到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很好展示了“五位一體”的戰略理念,有利于各國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經濟發展及世界和平。而在這種發展目標約束下,現代物流將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推進。它以政府參與和物流設施為軟硬基礎,通過政府和市場合力作用,具有了“一帶一路”特色的物流能力。目前,由于諸多經濟要素的制約,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一帶一路”經濟區發達地區經濟域面高度的可能性較低,存在著較大的經濟勢差,因此,在“一帶一路”經濟區中,引導新介質參與其發展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一帶一路”下現代經濟區物流體系構成要素
(一)物流設施
目前,由于經濟區產業規模小、區域通達性有限等因素的影響,篩選物流設施要遵循降低成本與提高通達度的基本原則。首先,在對港口選址上,要根據“一帶”區域提供水運方案的需要,充分考慮“一帶”區域的路網系統;或者根據沿海地區的產業發展和產品需求狀況,以海洋經濟模式的發展需求為主導,適當降低設施密度和品質。其次,“一帶一路”涉及的省市區道路建設較為落后,為了有效延伸產品產業發展半徑的占有選擇,要加大道路建設力度。為了提高境內外鐵路通達水平,鐵路建設要以歐亞大陸橋為基礎,以對接中歐集裝箱為導向,夯實已經開展的經濟合作硬件基礎,著力搞好中巴、中哈、中越等泛亞鐵路運輸對接;將公路建設納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加大中亞地區的公路建設力度和公路鐵路對接水平,強化中老泰、中越的跨國公路對接,增強推進入疆、進藏公路路網建設,健全和完善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的基本硬件,推進“一路”的路網系統建設。
(二)物流能力
物流能力的強弱與經濟合作涉及的“物”密切相關,在“一帶一路”下,物流能力是現代物流體系的內核。首先,在我國境內,物流系統應該以低成本、專業化的物流對象為產品,具備低成本、高效、快捷的基本能力。在培育物流能力上,經濟區要以專業化為基本要求。比如,為了最大化保證產品質量,需要兼顧國內標準和ISO系列認證要求,確保一定狀態的農產品品質符合相關標準,以快捷為標準選擇冷鏈物流方案。其次,為了推進供應鏈一體化,產品的有效形式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都依賴于高效的物流系統。在產業梯度轉移規律的作用下,為了達到發展區域經濟的目的,“一帶一路”經濟區以承接產業專業為介質,承接其他地區的產業轉移。因此,暢通供應鏈各個環節是物流對象為產業的能力體現,衡量經濟區物流能力的基本指標為包容性、專業化、低成本等,為了打造這樣的現代物流體系,必須要優化軟硬件環境。
(三)物流服務
“一帶一路”經濟區是絲綢之路的全球化,因此物流服務要完善升級。首先,要將服務理念由運輸服務轉變為物流服務。要根據區域各種條件差異,對于同一產品送達不同地區設計適宜的物流方案;根據客戶要求,以確保產品質量為原則,對不同產品選擇不同的物流手段,增強物流服務的透明度;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客戶滿意度。其次,在服務標準方面,參照國際通行標準,從源頭提高“物與流”的匹配性,以專業化推進物流設施建設,培養專業化物流人才。另外,物流樞紐應該成為現代物流體系的必選項,樞紐選址要具有科學性、建設規模的合理性等,高效率推進產品、產業流通,降低成本。基于“一帶一路”,建設多個能夠銜接國際海、陸、空的集聚點,按照經濟吞吐量和產品種類,立足經濟區的經濟現狀等,篩選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空間節點作為物流樞紐,以規模效應,降低產品流通和產業轉移成本。
(四)政府參與
政府參與是順暢推進現代物流體系的構建的保障。首先,要以國際化理念為指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現代物流體系成為一帶一路經濟區發展的重點,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其次,目前,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此消彼長,使金融在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領域中日益重要。而“一帶一路”經濟區存在著強勁的資金約束,為了以靈活高效的方式配置資本,需要強化金融引導作用。因此,在政策導向明確的前提下,建設主體要順應金融引導方向,以金融為手段引導“一帶一路”經濟區進行物流設施、能力、質量等的優化。另外,在經濟層面,政府要明確潛在競爭力的部門、行業和領域的方向,治理能力要聚焦于對發展形式的把握上。為了滿足當前需求,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客觀審視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往來,深化經濟聯系的現代物流體系發展定位,使經濟區物流系統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
二、“一帶一路”下促進現代經濟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介質
(一)云計算
云計算能夠消除物流對“一帶一路”經濟區發展瓶頸的制約,極大地增加消費者和生產者剩余,能夠豐富消費選擇,有效地擴展商務發展平臺。比如,經濟發達地區,可以依托大型物流樞紐給予同類型消費者更大的剩余,但是欠發達地區可能使諸多優勢產品和資源難以獲得合理的市場價值回報,有限的物流選擇已經對消費選擇形成了壟斷。因此,通過云技術整合,為經濟區運行提供服務的物流商積極將其融入現代物流體系中,并按照顧客的要求,為一定性狀的產品提供多種可選擇的物流方案,將物流線路、設施高度整合,激發物流商之間合理有序的市場競爭。
(二)大數據
在各個環節設定的時間范圍中,借助云平臺,通過對數據的專業化捕獲、存儲、整理和分析,大數據為經濟系統奠定了精確指引基礎。因此,在“一帶一路”經濟區現代物流體系構建中,大數據能夠根據客戶要求,明確現代物流體系發展方向,有助于快速梳理物流線路、設施等選擇頻次,在短期內消除物流薄弱環節。并且通過整合時間序列,大數據在中期有助于各地區制定差別化市場開拓方案等,篩選出經濟區具有潛在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和市場,有助于產品所在地確定主導產業。另外,大數據基于經濟區物流信息數據,圍繞著區域特色產品、產業形成長期的物流系統特色和現代物流體系,能夠支撐“一帶一路”經濟區市場競爭力可持續提升。
(三)頂層設計互通互聯
在一帶一路經濟區經濟發展上,經濟區制約經濟增長的因素具有相似性,水平相近。因此,打造現代物流體系頂層設計要互聯互通,并使其分工明確、內在聯系緊密,才能確保跨境物流順利開展。首先,經濟區各經濟體應該積極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共同探索突破制約供應鏈一體化進程的瓶頸,在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將物流發展現狀展示于信息平臺。其次,以經濟區經濟現狀為交流核心,建立物流發展機制,通過論壇平臺定期使經濟區物流建設相關主題交流發展理念,有利于把握每一經濟體的主導產業發展動向等,從而為一帶一路區域建構符合發展需求的現代物流體系提供信息。另外,為了建立現代物流體系,經濟區要以宏觀視角使物流建設系統化。
(四)物聯網
基于“一帶一路”下,通過高效融合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物聯網的專業化能夠提升同一類目下商品信息識別的精準性,可以實現物流信息的數字化和可視化,能夠進行表征差異性狀態商品的數字化。其次,物聯網能夠設計可選擇的物流方案,根據客戶的物流結果期望來整合資源,通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可以準確定位商品位置。另外,智能化、快捷化的物聯網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供應鏈各環節的高效對接,有利于經濟特色農產品拓展市場。但是在經濟區搭建物聯網需要完成經濟區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的數字化工程等構建,需要同步健全完善路聯網、車聯網等設施,需要將各產業的局域網絡與各主體的網絡高效對接。
三、“一帶一路”下完善現代經濟區物流體系的有效途徑
(一)物流業與制造業協同共進,促進經濟區效率質的飛躍
現代物流體系面對個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各種產品需求和物流需求信息均及時全面反饋于經濟主體,并且根據物流系統傳輸的信息,經濟區的主導產業充分發揮物流的介質作用,重點設計差異化的生產經營方案,積極培育應對不同消費市場和群體的需求側。比如,為了滿足宏觀個性化需求,通過完善設施、開拓線路等路徑,可以解決物流效率低下的問題。并且在供應鏈各環節發展能力提升的前提下,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物流與制造業加強聯系內在需求,使同一消費群體中的差異化需求明顯,類需求作用日漸強勁。根據已有信息,各供應鏈應該對消費者遠期需求進行科學預估,將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潛在類需求充分融人供應鏈,并進行相應的發展策略調整,著力不同到貨需求的物流設計,著力于同一種產品滿足不同主體需求的系列產品生產,使產品最終達到引導微觀個性化市場需求的目的,實現供應鏈一體化、消除過程產能等的需求,促進經濟區經濟效率質的飛躍。
(二)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物流領域的有效供給
2l世紀,信息技術不斷革新,電子商務進入了經濟系統中。因此,傳統商務業態下,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各經濟主體要客觀剖析電子商務的出現,以信任為基礎,實現經營目標的產品,力爭拓展市場空間。電子商務能夠加速經濟區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通過電子商務,以消除物流短板為前提,經濟區的主導產業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在短期內,為了緩解當下物流周期長、費用高等問題,電子商務應當有側重地完善基礎設施,消除物流對產品已有市場的威脅。從長期看來,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物流運營商開拓物流線路,創新物流方式,根據反饋客戶的物流需求信息,打造多樣的物流方案,實現物流領域的有效供給,力爭滿足對同一產品不同的到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