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秋珍
摘要:貧困生在各個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我們國家為高職院校貧困生提供了很多助學方式,如助學金及助學貸款等,幫助貧困生在家庭困難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可以說這個幫助對貧困生在經濟上提供了很大的援助。但是,在各個高職院校的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反映出了一些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將從貧困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隱患以及解決辦法角度進行探討,并提出個人的觀點,以幫助解決各高職院校在助學金評定中貧困生出現的思想問題。
關鍵詞:心理隱患;形成原因;疏導對策
在大學校園里,貧困生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為了學業勤勞儉學、生活簡樸,有的貧困生甚至為了學業省吃儉用,一日只吃一餐。面對貧困生的生活現狀,我們國家制定一系列貧困生資助政策,上從國家,下到省、市及各高校都制定了許多貧困生資助方式和政策,很大程度幫助解決了高校貧困生的生活問題。但是,各高職院校在各項資助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在貧困生助學金名額的多少、貧困生助學金的申請程序、貧困生的評價標準、貧困生助學金的獲得公示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由此而引發了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出現的學生心理問題。筆者經過認真的調研,發現貧困大學生在助學金評定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畏懼心理,甚至沒有獲得助學金的貧困生覺得評定過程存在不公平等心理問題。總之,貧困生心理很敏感,所以,貧困生除了需要物質上、生活上的幫助之外,還需要高校從事學生工作者在心理上的疏導。
一、貧困生心理隱患的產生及其形成原因
(一)助學金的評選過程中,部分貧困生不愿說出實情
貧困生雖然在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很多貧困生還是不想讓同學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不愿意把個人生活對外張揚。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制定的貧困生助學金評定政策中,需要貧困生在班級里以演講的形式說出自己的家庭生活狀況,然后再從演講的同學中選出排名靠前的學生,最終由老師確定貧困生的名額。可以說這一方式存在很多問題,如貧困生的自尊是否得到尊重、貧困生以后如何面對同學等。貧困生絕大多數來自于落后地區或者偏遠山區,本來就敏感,這樣的助學金評定過程,往往使貧困生產生自卑心理。顯然,助學金的評定讓貧困生容易產生矛盾心理,助學金對他們很重要,但是在他們的內心認為“自尊”比這份助學金更重要,從而面對助學金的評定無所適從。
(二)助學金評定環節存在缺陷,公示讓一些貧困生產生畏懼的不良心理
一般情況下,很多高職院校對貧困生助學金獲得的,最終認定結果通常采取公示的方式。但是,實際生活中,貧困生并不愿意學校采取這種方式使自己獲得助學金情況公開,他們害怕去面對這類公示,就像暴露自己的個人隱私一樣,產生畏懼心理。尤其在一個宿舍、一個班級、一個系部,大家都很熟悉,許多貧困生礙于面子和自尊,擔心這種公示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影響他們與同學的和睦關系,擔心同學和朋友們知道他們是貧困生后故意疏遠他們或者討厭他們,所以,有些貧困生采取寧愿自己受苦受罪,也不愿參與助學金的評定,對貧困生助學金評定過程產生強烈的畏懼心理。
(三)申請標準不嚴格,部分非貧困生也可能獲得國家助學金
貧困生助學金國家設定的目的很明確,是專門為貧困生提供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的措施,而不是為每位同學設定的獎學金。但是,在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中,目前的申請條件相對寬松,只要學生擁有國家助學金申請表和學生所在地村委或區委會開具的貧困證明,就可以申請國家貧困生助學金。我國高校目前還沒有所有大學生家庭信息的信息庫,這樣一來,一些非貧困生因貪財乘機而入,自己通過給他人好處等方式,讓村委或區委會給自己開具貧困證明,拿到證明來參與學校貧困生助學金的評選。這些非貧困學生,受拜金主義影響,他們認為助學金是獲取錢財的一個方式,貧困生可以申請,自己也想申請。這種助學金的評定方式滋長了他們不勞而獲及貪婪的心理,歪曲了他們的價值觀。如有些同學家境可以、父母健康,為了拿到助學金買自己需要的奢侈品,編造家庭不幸、捏造父母車禍身亡等不存在的事實和理由。
(四)助學金名額分配,使評定結果有失公平
高職院校貧困生雖然普遍存在,但是也不是平均分配在各個班級之中,學生入學時,學校也不知道學生的家庭情況,都是根據錄取分數來編排班級。所以,很多高職院校把助學金的指標平均分配給各個班級,顯然不公平。由于各班級同學的貧困程度不可能一樣,所以就會存在有的班級貧困生貧困程度高,有的班級貧困生的貧困程度相對比較低,而兩個班級的貧困生助學金名額一樣的情況。這樣就有可能造成部分相當貧困應該獲得助學金的貧困生,沒有機會取得助學金的幫助。同時,在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中,難免有些老師會偏向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因此,在高職院校貧困生助學金評定過程中,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但家庭并不是非常貧困的同學就會得到助學金,而一些成績并不優秀但家庭條件確實比較差的貧困生卻失去了評選助學金的資格,顯然,這是有失公平的,有悖于國家設置貧困生助學金的目的。
二、貧困生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心理問題的疏導對策
高職院校助學金的設立,可以說給高職院校貧困生開了一扇陽光之門,通過這扇陽光之門,貧困生可以順利完成大學求學之路。但是,針對以上助學金評定過程中貧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對學生,尤其是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加以疏導,解決貧困生助學金評定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幫助貧困生健康成長,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一)高職院校從事學生工作者應及時了解大學生的生活狀況,掌握哪些學生是家庭有困難的貧困生,及時關心貧困生的心理問題
一般來說,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交流相對多一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輔導員、班主任通過與學生交流,就會獲取一些學生的家庭信息,就會掌握哪些學生生活確實存在困難,屬于國家制定標準的需要幫助的貧困生,老師平時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與同學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及其情緒、情感等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掌握學生是否存在的心理問題,根據學生心理問題制定具體方案,及時做好疏導工作。這樣一來,輔導員、班主任就可以對助學金評定工作的開展掌握客觀的一手資料,可以使貧困生的助學金評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二)學校應對貧困生進行家訪,逐步完善貧困生信息庫
部分高職學生,由于受到不良思想影響,面對金錢不能自制,沒有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是在金錢面前不擇手段。部分高職學生中存在拜金主義,生活鋪張浪費,癡迷奢華,為了錢財,雖然自己家庭條件不錯,還要通過不正當手段來獲取貧困生助學金。對于這種行為,貧困生和老師都非常痛恨,因此,各高職院校應該嚴厲打擊此種行為。每次對于申請貧困生助學金的同學,輔導員、班主任應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客觀實際地了解申請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及時建立貧困生信息庫。對申請的貧困生進行多方面篩查,一經確認有同學(非貧困生)采取不正當手段得到了助學金,學校應當追究學生的責任,處罰措施要重,不但索回其不該擁有的助學金,而且還要給予嚴厲懲罰,讓不擇手段取得貧困生助學金的非貧困生產生畏懼心理。這樣一來,助學金的評定工作就會更好開展,貧困生助學金評定工作就會更加公正、公開、透明,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就會更少一些。
(三)建立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跟蹤及反饋機制
國家設立貧困生助學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貧困生解決生活困難,讓其順利完成學業,而并非其他目的。所以,要求高職院校從事學生工作者應從國家設立助學金目的出發,深刻領會國家政策的精神,認真開展貧困生助學金的評定工作,讓真正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得到國家的幫助,并且不能只讓部分經濟困難學生獲得重復資助,而其他一樣經濟困難的學生卻得不到國家政策的資助。若有些貧困生獲得一定資助后生活仍有困難,應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通過適量勤工儉學來補貼,而不應當永坐“助學金”的寶座,以便給其他更困難的學生提供獲取貧困生助學金的機會。此外,學校還要制定一整套跟蹤反饋機制,學校學生管理資助部門應當及時了解經濟困難學生的日常消費,做好后續的跟蹤服務,堅決杜絕用貧困生助學金經費鋪張浪費現象,對于獲取助學金后荒廢學業的學生采取停發助學金等措施,最大限度實現國家助學金資助貧困生的目的。
(四)加強綜合關懷,關注貧困生的全面發展
貧困生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職院校都是敏感詞語。這部分學生是大學校園的弱勢群體,他們不但經濟生活上處于弱勢地位,而且心理壓力也非常大。心理問題常常伴隨經濟困難而產生使貧困生成為物質上和精神心理上的“雙貧生”。因此,各高職院校除了落實好國家貧困生的助學金政策,解決他們的經濟問題外,還應該更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需求。所以,高校輔導員、班主任老師應深入細致地對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時解決他們在精神層面存在的心理問題,引導貧困生敢于直面生活,提升貧困生的自信心。同時,由于貧困生助學金名額有限,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獲得助學金幫助,應做好這部分學生的思想疏導工作。此外,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應該在勤工助學崗位及下一年度貧困生助學金評定時,優先考慮這部分學生,以避免這部分貧困生因心理壓力過大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構建對家庭貧困大學生全方位的綜合關懷體系,使貧困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結語
高職院校助學金的評定工作確實是一項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的學生管理工作。助學金的評定和發放不但重要而且工作有難度,各高職院校要切實做好助學金的評定工作。因為做好貧困學生助學金的評定工作,有利于幫助經濟上真正貧困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也有利于推進我國高職教育和諧校園的建設,更有利于我國高職院校培養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及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