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2)
基于信息消費視角的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呂金梅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2)
在政策推動、市場驅動以及供給側改革的作用下,信息消費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在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中的作用不斷彰顯,成為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策略之一。注重和引領信息消費,對整個社會平衡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更有利于改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進程。目前,信息消費新生力量越來越多,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
信息消費;產業轉型;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
近年來,隨著全球范圍內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信息領域的新產品、新模式等不斷涌現,連續刺激著新生業態的出現和新的消費需求,成為工作生活中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只有轉換思維,拋棄傳統、落后的模式,才能合理引導消費,大力推進信息化,讓信息與國家創新體系融合起來,煥發出經濟活力。產業信息化是我國現在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改革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行業必選戰略。
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企業來說,發展信息消費是以構建信息化動態能力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消費的終極目標。以互聯網+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是中國的希望。國家已經將發展信息消費、提升內需上升到重大戰略層面,以信息技術為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點,在推動我國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中產生積極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發展。
1、信息的價值
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我國消費已經從生存型、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轉變,信息消費無疑將成為人們的一種必然消費方式。在大數據時代,不僅數字、文本都是數據,甚至身份、位置等都成為有用信息,網頁瀏覽過的痕跡等都成為有市場價值的數據。關注信息數據,利用信息產生價值就構成了基于數據價值的信息服務。電商利用信息不僅能實現產品的成功營銷,還能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挖掘出用戶消費動向等,如在亞馬遜、淘寶網上會自動彈出“猜你喜歡”的營銷產品,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會監視到用戶習慣,分析數據,向用戶展示實時需求、社會熱點等,進一步尋找用戶消費潛力;網絡上采用先推廣發布免費產品,再針對性設置收費,或者通過收集個人信息,直接向用戶推薦個性化免費產品,等到用戶使用習慣后再收費的經營模式,目標是把用戶變成客戶。
2、我國信息消費的特性
隨著信息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市發展中加快了智慧城、物聯網、智能終端等的廣泛應用,包括金融、教育以及交通等相關領域,信息消費領域增長空間在不斷加大。信息消費增長亮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智能手機、智能家電以及與信息硬件相關的產品消費出現高增長;二是手機游戲、手機文學等信息內容和信息載體的消費出現高增長。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并在國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運用,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居民,都將不斷增加信息消費需求,我國消費潛力將非常巨大。
3、信息消費能帶動經濟增長
研究顯示,信息消費涉及經濟生活的諸多方面,信息消費每增加1元,將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元。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關鍵期,信息消費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信息消費正成為拉動社會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如網絡游戲、電子商務、通信信息、寬帶服務、云計算、物聯網等等,都是信息消費的范圍,其以直接或間接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行業,對于經濟的增長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
4、我國信息消費對GDP的貢獻
促進信息消費拉動GDP增長是一個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的自然過程,更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一個重要手段,信息消費對國家GDP增長貢獻越來越大。必須重視信息消費對整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轉變作用,大力發展信息消費。如鄭州市在信息消費創新應用示范項目中,主要是在電子商務、智能物流、互聯網金融等8個領域中進行消費驅動,不斷挖掘信息消費市場的潛力和范圍,形成廣闊的信息消費增長趨勢。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工程的實施,信息消費已成為整體消費中重要的增長點。我國消費結構已上升到以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消費新階段。我國現階段需要通過產業轉移來優化供需結構、擴大有效供給,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保持社會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繼續實施國家重點戰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實現信息消費領域的巨大突破,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1、我國信息消費的供給側改革趨勢
在互聯網+、工業4.0、外貿新政等政策利好環境下,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快速滲透,信息領域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激發了大量新需求,信息消費成為活躍的消費熱點。信息消費以邊際效應遞增、關聯效應突出,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續等優勢,帶動整個經濟以及產業結構升級,對內需能起到有力的推動效應。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信息消費都會持續為我國的消費加油和提速。
2、現代信息產業轉型發展前景
從信息消費的角度,加快調整社會產業結構,加快企業更新換代,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改善需求與供給的合力改革,使我國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使國民經濟能夠健康持久地運行。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在黨的十八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經濟結構升級作為未來經濟發展方向。上海、天津、青島等城市都先后推出了“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域融合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從發揮政府作用、提供金融支持、培養產業人才等方面同時著手,構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體系,從而實現地方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圖1是我國建設信息消費供給側改革的十大發展工程。

圖1 我國建設信息消費供給側改革的十大發展工程。
3、推進我國信息消費的策略
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大視野、大戰略來謀劃和推動,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進行指導,完成戰略計劃。《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加快提升產業競爭力作為我國的一個重點工作,以需求特別是消費升級趨勢為導向,以實施《中國制造2025》為引領,建設我國先進制造,強化信息化與行業制造的緊密融合。信息消費帶動產業鏈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繁榮,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日益加大,抑制了通貨緊縮,拉動了社會消費,對促進產業發展和落實就業工程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1)明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方向。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在戰略上要注重供給側改革的執行效果,加快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消費規劃,有效構建信息化動態能力,拓展信息消費的深度與廣度,實現信息消費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與互促發展。傳統產業基礎好、比重大,但要用高新技術、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互聯網+”行業發展,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建立特色化、個性化的營銷策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實施信息消費的強大效果,就要加強電子商務的實施深度,把跨境電子商務、O2O線上線下以及智能家居等作為消費熱點,調整產業經濟平穩增長、結構轉換升級,適應社會發展新需求。
(2)培育產業的新增長點。國務院把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等產業蓬勃發展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要點。現在我們要立足現有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服務業新興業態,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作為重要產業,把規模化發展、規范化生產作為新興產業行業的重要方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培養轉型升級的范圍與規模。
(3)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信息消費發展,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努力創造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的環境;企業管理者要抓住供給側改革這一機會,主動尋找市場新需求,通過改革與需求雙向拉動整條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的能級和競爭力,進而刺激需求,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發展環境。
(4)推動傳統企業的創新發展。作為企業管理方,要加強學習,引導傳統企業在技術、生產、管理、營銷上的信息化建設,要加強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處理好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在經營中注重創新舉措和效率,將互聯網思維和品牌建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思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模式,開展高效精準營銷,實現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創造線上線下“同時火”的企業發展狀態。
目前我國信息經濟已經由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轉化為內生引擎,加快促進信息消費,首先要全面加快基礎設施和寬帶網絡建設,促進信息消費快速健康增長,加快推進信息化和“數字社會”建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如廈門市,作為全國模范性信息消費城市,廈門在推進信息化中始終以是否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作為檢驗標準。實踐證明,努力提高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供給能力,才能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改善信息基礎設施
推動網絡提速降費,既有利于壯大信息消費,又可以為“互聯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在降低資費方面,中國移動2015年流量綜合資費水平同比下降42%,超過工業和信息化部設定的降幅30%的目標。2015年中國移動在無線寬帶、寬帶鄉村、傳輸網、內容分發網絡、網絡安全等方面投入巨資,提升網速。目前大部分城市移動互聯網信息消費量與日俱增,市區光纜覆蓋率高,互聯網的通信質量明顯得到改善。各運營商在降低帶寬價格、提速不提價、提高性價比的同時,全面實施移動用戶套餐內流量當月不清零的管理,手機免收漫游費用和長途費,使得信息消費的社會效益增加明顯。
2、加快產業創新發展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失的,尤其現在的創新往往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創新,因此,在跨行業、跨領域的技術創新方面,政府應重視和推動重大技術創新,加大財政支持和政策引導,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突出產業創新發展,鼓勵和推動新技術產業成長,不斷滿足社會消費升級的需求。如今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拉動市場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如鄭州,隨著國產知名品牌手機的相繼出產,鄭州一直把“振興產業、綠色環保”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2015年鄭州智能手機出貨量突破2億部,成為國內智能手機的重要生產基地。
3、拉伸社會經濟增長幅度
互聯網信息消費相關政策的制定應該尊重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促進信息消費是一項開創性和探索性的創新工程,需要領導的創新思維,需要供給側改革的引導支持。建設信息消費新社會,要以重點工程為抓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服務業,培育信息消費新增長點,加強信息的整合傳播和帶動作用,使信息消費成為拉動社會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
4、促進信息產業結構升級
加強信息消費的重點是要以創新的理念、機制和方法加以推進,逐漸顯現出信息消費城市的帶動作用,帶動整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構建未來在大范圍內開發信息消費的新型模式,加大拓展信息消費的力度和范圍,讓信息消費不僅能拉動本地內需,而且還能有效推動周邊省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服務”的轉變,從而促進我國供給側整體產業結構調整。
5、營造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信息通信產業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蓬勃發展,各類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創新要素的聚集、開放和共享,大大降低了創新發現、實施和擴散成本,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眾包、眾籌、分享經濟、O2O等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涌現。面對新常態,企業不能再沿用原有的發展模式,而是要突破慣性思維和傳統路徑,大膽創新,通過思維、運營和管理方式的變革尋求新的發展道路。企業要實現創新發展,除了自身強化創新意識、加大創新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外,還需要從供給側方面大力推動,扶持行業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的消費業態和商業模式,激發信息消費市場的潛在活力。
未來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將催生更多新模式和新業態,信息消費將繼續釋放紅利,增速將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平均增速,將成為未來社會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因此,應圍繞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加大信息技術領域創新創業,讓新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為數字化生活提供豐富的內容,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在發展新產業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引領社會經濟新發展。
[1] 舒華英、李曦燁:信息消費和比特經濟[J].江蘇通信,2013,29(4).
[2] 林玉妹、林善浪: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與路徑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3] 孫克:信息消費:產業的新路徑、經濟的新引擎[J].電信網技術,2013(12).
[4] 歐世平:安徽省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之現實路徑選擇[J].華東經濟管理,2014(8).
[5] 孫會峰: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變革新思路[J].中國新時代,2013(7).
(責任編輯:張瓊芳)
河南省2016年高校重點課題,基于信息消費視角的河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編號:17B6 30006;河南省社科聯2016年調研課題,加快推進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基于信息消費視角,編號:SKL—2016—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