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4)
完善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制度的思考
牛海霞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4)
農產品價格保險是應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市場風險的一種新型風險管理工具,有利于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廣。本文在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發展現狀及面臨難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的對策建議:完善預期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政府保費補貼制度;建立多層次的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農產品;價格保險;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主要是對由各類自然災害或疫情事故導致的農作物減產或牲畜死亡進行賠付,是對農業風險中的生產風險提供保險,而在保障農業市場風險方面的作用有限。事實上,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市場風險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大,對農業的沖擊程度并不亞于自然風險。因此,研究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的保障需求,即農產品價格保險非常必要。2011年,上海市在全國率先推出蔬菜價格指數保險,之后,其他城市的保險公司也開始研究和試點價格指數保險產品。農產品價格保險是對農業經營者因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農產品市場價格低于保險合同事先約定的保障價格造成的損失,由保險人賠償市場價格與保障價格差價損失的保險。農產品價格保險作為一種新的農產品市場風險管理工具,是今后農業保險發展的新趨勢。
1、國內各地農產品價格保險發展的基本概況
農產品價格保險在國外發達國家有近2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只有幾年的發展時間,起步較晚,經營地域有限,實際開辦農產品價格保險的公司也較少,總的來說,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還處于初期試驗階段。具體開辦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我國各地農產品價格保險發展的基本概況
2、存在的主要問題
(1)保費收入規模很小、承保品種較少。截至2015年年末,盡管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擴展到26個省份,開辦的農產品價格保險達到18種,但保費收入只有3000多萬元,保費規模很小。從我國開辦的農產品價格保險的試點產品來看,主要為蔬菜綜合成本價格保險和生豬價格保險這兩類,承保的品種很少,既不包括玉米、小麥等主糧作物,也不包括棉花、大豆等非主糧但具有戰略意義的農產品,所以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對農戶的支持作用較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發展前景廣闊。
(2)事先約定的保障價格差別較大。目前,在我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保險公司承保的價格保險事先約定的保障價格差別較大。以生豬價格保險為例,有的參照豬糧比作為賠付依據,有的參照官方網站公布的生豬出欄價格作為賠付依據。而蔬菜價格保險約定的保障價格差異更大,有的參照批發價格,有的參照零售價格,有的參照生產價格等等。
(3)農戶投保價格保險門檻較高。目前,盡管有多家保險公司都開辦了農產品價格保險,但農產品價格保險保費收入極低,對農戶提供的保障也不大,原因是農戶投保農產品價格保險要求極其嚴格,如我國眾多省份推行的蔬菜價格保險,要求農戶種植蔬菜的面積達到一定畝數以上,且種植蔬菜的大棚必須是鋼管結構等等。
1、農產品價格保險承保什么風險
國外農產品價格保險主要承保了農產品價格的隨機性變動風險,而沒有承保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風險和趨勢性風險。比如美國和加拿大的生豬價格保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供求規律的作用,農產品的價格會呈現周期性的波動,一般認為,豬肉價格的波動周期是3至4年,投保人掌握了預期就會出現逆向選擇的風險,結果是投保人不投保或保險公司面臨巨額賠付的風險,因此,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風險和趨勢性風險不能承保。
2、農產品價格保險的保障價格如何確定
從國內外農產品價格保險運行的實踐來看,農產品價格保險的保障價格確定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根據期貨市場上的價格來確定;二是根據過去一段時間該農產品的平均價格來確定;三是根據某兩種農產品的價格比作為保障價格;四是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在簽訂合同時直接商定的價格作為保障價格。筆者認為,前兩種方式較為恰當,后兩種不太合適。期貨市場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價格發現功能,期貨市場中的遠期合約價格是綜合考慮了周期性、趨勢性等因素而確定的,更加接近未來的現貨價格,所以國外發達國家都以期貨市場中的遠期合約價格作為保障價格。根據過去一段時間該農產品的平均價格來確定,可以避免農產品的周期性和季節性風險,但難以避免趨勢性風險。根據某兩種農產品的價格比作為保障價格,沒有考慮到這兩種農產品的價格除受市場客觀性因素的影響外,還受決策者主觀性因素的影響。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直接商定的價格作為保障價格,商定的價格肯定還有參照依據,如何確定參照依據也是一個問題。
3、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巨災風險分擔機構主要是“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價格保險業務都是由“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來提供再保險保障的。但是,隨著我國各省逐步推廣農產品價格保險,現有的這種風險分擔機制會出現很多問題。因為,在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市場機制完善的條件下,一個地區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會傳導到其他地區甚至全國,很可能出現超額賠付,使保險公司出現經營困難。而現階段大災風險分擔機制還比較單一,且出現超額賠付時如何在政府與保險公司之間分攤也不明確。
4、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
相關部門高質量的信息數據是農產品價格保險定價和理賠的基礎條件,但是目前在試點的推廣過程中,呈現出獲取信息數據比較難,且質量也不高的現象。主要原因為:一是盡管國家和各省相關部門定期公布農產品的相關數據,但是不同部門公布的數據之間可能存在差異,導致設計保險產品時無法完全依賴這些數據。二是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時間較短,使得積累的歷史數據不長,且分散在不同的保險公司中,導致保險行業內部也缺乏相關數據的共享。三是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規模小,品種很少,存在價格失真現象。
1、完善預期價格形成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農產品價格發布機制。保險公司制定保險理賠標準的關鍵是參考農產品價格,筆者建議,各地應以成立的農產品價格研究中心為基礎,結合其他相關部門制定出符合本地的農產品價格發布機制。二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期貨市場形成的遠期合約價格為基礎,來制定農產品價格的目標保障價格。但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發育不完全且農產品期貨品種極少,在這種條件下,筆者建議,可以建立第三方定價評估機構,對不同的農產品特點、種植規模、價格周期性變動等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形成比較客觀的預期價格,以供政府和保險機構參考。
2、完善政府保費補貼制度
我國現行試點的農產品價格保險中央政府沒有補貼,各省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對保費給予不同的補貼,且各省市補貼標準差別也較大。從農產品價格保險補貼運行的實踐來看,政府補貼過高容易產生騙保的現象,過低保險機構和農戶積極性不高。為了保障推動農產品價格保險健康發展,各級部門需要對財政補貼的方式、水平進行規范。筆者認為,一方面,政府應從完善保費補貼和再保險制度,促使保險機構提高管理效率,減少目前對保險機構的管理費補貼方面著手;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采取招投標方式選擇補貼的農產品價格保險機構。
3、建立多層次的巨災風險分擔機制
目前,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還處于試點階段,隨著農產品價格保險在全國的推廣,各地會探索出新的保險產品及承保方法,這就需要通過再保險制度分擔系統性風險。筆者認為,一是政府可以建立巨災保險基金或價格調節基金的方式分擔造成的巨災風險。二是中央及地方政府、保險機構、期貨公司等多方部門可通過發行巨災風險債券等金融衍生工具來參與分擔巨災風險。
4、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應建立農業保險有效的信息數據采集和共享機制。一是政府應建立公開、透明、及時的市場信息數據庫,推進信息與數據在不同的部門之間共享,推動市場交易平臺建設,進行有效的信息發布。可以借鑒山東省的做法,以物價部門為平臺基礎,將保監局、農業、財政、林業等相關部門的有效信息整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二是地方政府應與保險機構積極探索相關信息數據的整合。三是有關監管部門也可借助上述平臺,整合相關信息數據。
[1] 李耀躍:我國農產品價格保險的地方實踐與制度完善[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8).
[2] 田輝:我國發展農產品價格保險的難點及原則[J].經濟縱橫,2016(6).
[3] 庹國柱、朱俊生:關于農產品價格保險幾個問題的初步探討[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8).
[4] 王克、張峭、肖宇谷、汪必旺、趙思健、趙俊曄: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的可行性[J].保險研究,2014(1).
(責任編輯:劉冰冰)
2016河南省科技廳項目,新常態下農業保險助力河南省農業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編號:162400410032;2016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新常態下金融促進河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編號:2016B159;2015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新常態下基于金融結構調整的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問題研究,編號:2015GGJS-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