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校園二手商品分享機制初探
張夢宇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大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多,使得校園消費市場逐漸壯大。大學畢業生離校、新生入學、高頻率網購導致的商品堆積以及對互聯網技術的熟練掌握使得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建設成為可能,但其中仍存在載體選擇、商品質量、交易安全、平臺管理者正確選擇等風險,通過實地調查、交易線上線下并行、實名注冊、審慎選擇管理者等方式有效規避。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可能性;安全性
在互聯網風靡全球的分享經濟時代,淘寶、唯品會等購物APP充斥著大學校園,快速貨比三家的選擇體驗,便捷的支付方式,使得大學生網絡購物日益普及。由于大學生大多沒有嚴格的財務預算約束,加上追求新奇、時尚的心理,容易將需要的不需要的全部收入囊中,造成了每個人手里都會有一定的商品堆積,加上生活空間的有限和商品保管不當,造成商品能效降低,占據了有限的生活空間,這就催生出具有一定規模的校園二手商品市場。那么如何解決校園二手商品的流通問題?這就需要探索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建設的可能性、風險與途徑,本文立足于分享經濟這一新趨勢,對校園二手商品分享機制做初步的探討。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換,互聯網在構建一個新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處在高頻率轉換之中,尤其是新舊物品的更替,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度,為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建設提供了可能性。
1、畢業生離校帶來巨大的供給
對于普通高校來說,每年都有大批的畢業生畢業,大學期間使用的物品,比如電器產品、電子產品、代步工具、書本等,留之無用,棄之可惜,那這些閑置物品的殘存價值如何發揮呢?此時,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在互聯網中的建設就顯得尤為必要,不僅能維護大學生強烈的自尊心,而且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銷售自己商品的平臺,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
2、學期開學或新生入校產生強烈的需求
學期初,大學生重新入住校園,對日常所需商品產生強烈需求。并且,新生入校,也是難免需要大批量購進大學期間所用商品。現代社會,大學生的節約意識不斷增強,物美價廉成為挑選商品的重要因素。對于一些性能較好的二手商品,大學生并不存在排斥心理,相反,他們非常樂于接受。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建設應運而生。虛擬平臺的商品選購,只需要在界面上瀏覽商品,和賣者私下通過平臺交流信息討價還價,既維護了大學生的自尊心,又提供了一個購買符合要求產品的平臺。
3、高頻率網購造成商品堆積
隨著網絡消費模式在全社會范圍內的盛行,大學生逐漸成為網絡消費的中堅力量,網絡消費的主要人群。高頻率的網購使得大批量的商品涌入校園,由于學生有限的宿舍空間,致使商品堆積。而且,大學生的保管能力以及保管條件都有限,商品的性能受到很大的損耗。商品的堆積使得生活空間更為狹小,而且浪費了資源。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的建設恰好能夠解決這一商品堆積問題,釋放了大學生的生活空間,而且解決了資源浪費問題。
4、互聯網技術的熟練掌握
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新時代的大學生普遍掌握了一定的互聯網技術,網絡購物消費更是不在話下。筆者通過調查研究以及數據分析,可以得出,77.7%的大學生更熱衷于選擇網絡消費的方式。并且隨著年級的遞進,大學生選擇網絡消費的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網絡購物,使得網絡消費平臺得到普及,為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建設提供了群眾基礎。大學生對網絡消費的需求以及熱衷成為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開拓的動力。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雖然趕集網、淘寶、58同城等電子商務巨頭也有二手商品交易的相關服務,但是都不具有針對性,沒有流行開來,未能形成規模,而校園二手交易平臺以大學生為主要群體,注重在大學生中的宣傳。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手機產品電子商城系統的實現改變了不同商業結構的限制,為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開拓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
校園內存在二手商品的供給,又存在二手商品的需求,并且二者具有商品的一致性,那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開拓豈不是手到擒來?答案是否定的。校園內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開拓具有諸多風險,使得此交易平臺的開拓并不是那么簡單。
1、載體選擇風險
是選擇網頁式的推行方式,還是手機APP,還是微信平臺。網絡技術的發達也造成了選擇上的困難,多種推行方式到底哪一種最受歡迎,在有限的資金下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如果選取了錯誤的載體,使得校園內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受眾非常小,即使進行大量的宣傳推廣工作,仍舊不能被廣泛接受,不僅使得資金白白浪費,而且造成校園內二手商品交易平臺開拓的失敗。
2、商品質量風險
耐用消費品的使用程度如何知曉,如何對商品質量進行檢驗和保證,怎樣實現買賣雙方的信息對稱性。如果交易到了與描述不符的商品,買者權益受損,買者的權益該怎樣進行維護;如果商品出售后,支付過程未完成,賣者的權益受損,賣者的權益應當如何進行維護。
3、交易風險
瀏覽二手商品的平臺使用者,商品信息的發出者,商品信息的接收者,進行商品交易的雙方身份如何保證,廣告信息的發布者身份如何確定,參與者之間的信用程度應當如何銜接,都是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建設中存在的風險。當問題出現時,必須要做到有根可循,有理可據。
4、平臺管理者選擇風險
由誰來審核用戶個人信息、發布的商品信息以及廣告信息。對平臺上商品的分類、管理,廣告的篩選與布置等工作由誰來負責。虛擬交易平臺中后臺管理者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平臺能夠合理有效運營的根本保證。
針對上述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開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存在不同途徑來進行規避。
1、開展詳細的實地調查
對于不同校園內大學生使用的多種社交工具進行統計量的調查,尋找出最受歡迎的平臺作為載體,并在調查過程中征詢被調查者“假設以其選擇的工具作為載體開拓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是否可以接受并愿意成為其使用者”,在調查的同時也進行了宣傳。不同地區,不同校園的大學生社交工具使用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實地調查存在必要性。
2、采取交易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防止質量欺騙
關于商品質量的保證,采取線下交易與線上交易結合的方式。將商品進行分類,對于不同的商品推薦不同的交易方式。例如,對于書籍、學習桌等這類耐磨損性強,可觀性強,不需要試用即可辨別質量的商品推薦采用線上的交易方式。對于臺燈、手機等直觀無法分辨質量好壞,需要試用后才可以決定是否購買的商品推薦采用線下交易方式。
3、采用實名注冊制,避免交易風險
平臺采用實名注冊制,利用校園內學生均擁有學生證這一天然優勢進行實名注冊。注冊完成后,用戶便可以在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或者是交易信息。后臺管理者根據交易的完成情況及買賣雙方后期的反饋信息對每個用戶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定,將用戶的誠信度直觀地反映出來,保障交易雙方的身份,實現信用程度的銜接。
4、審慎選擇平臺管理者
選取具有相關技術的人員進行管理,并且個人信息易得。例如校園內部的專業學生團隊等。這樣不僅便于監督管理,擴大了影響力,而且會得到多方的支持。
通過以上多條途徑,可以有效規避校園內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建設的風險,并且可以進一步增加平臺的作用,例如使大學生擁有自己的店鋪,增加業余收入,或是拓展成為交友平臺,通過私下交流商議以物易物甚至交友。
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存在巨大的潛力和上升空間,在成熟的技術支持下,具體該如何建設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呢?
1、確定參與對象以及其權利

對于校園內二手商品交易平臺開拓的做法,為首的應是確定參與對象,參與者包括游覽者、注冊用戶,管理員與廣告商。注冊用戶即是有資格進行交易的人,包括買者與賣者。四種參與者的權利與職責各有不同,如上圖所示:不同身份的參與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就像如果僅僅作為廣告商,則只能發布廣告,不能使用其他功能。注冊過的用戶即為實名驗證過的校內成員,因主要信息可得,所以可靠度增強。交易雙方可放心地進行商品交易。管理人員通過后臺的交易記錄、滿意程度以及買賣雙方后期的反饋信息對交易雙方就交易過程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定,等級評定采用百分制,將注冊用戶的誠信度清晰地展現出來。
2、嚴格把關商品信息
對于交易的商品,進行嚴格的要求。注冊用戶發布的商品信息,圖片應與實物相符,已使用年限不可虛報,否則一經投訴便會影響信用等級,出現嚴重事故者取消其注冊資格并進行一定賠償。此規則同樣監管買者的誠信支付行為。對于不適用于二手轉移的商品,可以進行捐助,推出義捐義賣這一版塊,不僅為貧困地區的人們帶去溫暖,提升了大學生形象,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奉獻意識。
3、交易方式可協商
關于商品的交易及支付方式,采取線上與線下的結合。買者決定好要購買的商品后,通過與賣者溝通,選擇線上或是線下方式進行交易。如若選擇線下,便是買賣雙方私定時間地點進行直接交易,不需要中間費用,這種方式適合于電器電子產品一類需要當面試用后才能完成交易過程的商品。
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開拓,使得普遍存在于大學生群體中的閑置物品重新流轉起來,讓節約之風在校園內盛行,增強了學生的節約意識。不僅提升了大學生形象,加強了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在校園內的開拓之風勢必會盛行,其市場的無限潛力將會得到深度發掘。
[1]李立:手機產品電子商城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廣場, 2016.(08):49-52.
[2]張磊:校園二手交易網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3]孫建光:淺談校園電子商務模式[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03): 66-67.
[4]柯美賢、王佳曾、思鑫、許奕然、徐鈺果: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的調查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6.18:82-83.
(責任編輯:秦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