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316)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學改革研究
——以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為例
胥振芳,李文燕,周 濤
(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316)
本文通過對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專職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和在校學生發放問卷的方式,對該校校企合作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策略。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學;專職教師;企業兼職教師
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建于1999年,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長期以來,學校都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辦學,采用德國“雙元制”課程體系和專業技能培養的模塊教學設計實現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的“零對接”式培養,使學生的工作能力、職業素養達到直接上崗就業的要求。
學校與多家企業有著密切合作關系:建立了校企教師互聘制度;每個學期定期不定期派駐校內教師到企業實習、調研;與多家企業實施共同實施訂單培養模式;鼓勵校企合作編寫新教材。這些途徑對校企合作教學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前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校企合作教學的具體開展情況,總結經驗,特針對學校專任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及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
1、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針對學校專職教師共發放調查問卷30份,回收問卷28份,其中有效問卷2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93.33%和86.67%;針對企業兼職教師共發放調查問卷20份,回收問卷17份,其中有效問卷1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5%和85%;針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其中有效問卷89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100%和89%。
2、調查問卷的統計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對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校企合作教學現狀總結如下:
(1)校企合作教學的主要方式。從調查中(圖1)可以看出,目前校企合作教學采取的合作形式主要為訂單培養和頂崗實習兩種。至于合作授課和互兼互聘雖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明顯少于前者。而共編教材和技術服務則幾近于沒有。

圖1
(2)校企合作教學企業兼職教師授課情況。從調查中(圖2)可以看出,企業兼職教師到學校多數是出于被企業選派的原因,而且在合作過程中多處于被動地位,安排講授什么課便講授什么,沒有參與到前期的課程標準制定和共同備課中去。且企業兼職教師多數只帶實訓和只做專題講座,

圖2
(3)對于影響校企合作教學效果的原因調查。從調查中(圖3)可以看出,影響校企合作教學效果的因素受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利益影響及雙方資源協調的制約;另外學校的主動性也是制約合作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
(4)對學生進行校企合作教學意見的調查。學生對于企業兼職教師的接受程度遠高于校內專職教師。首選的是到企業頂崗實習;其次是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到學校授課和講座;再者是到企業參觀實習。另外學生對訂單培養的熱情也較為高漲。

圖3
目前校企合作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問題。
(1)合作模式較為單一,多體現在訂單培養和到企業實習。至于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及其他形式采取還較少。
(2)在合作方式上,企業兼職教師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地位上較為被動,基本上服從學校安排,校內教師教授不了的就由企業教師來授課;在合作時間上基本上是在授課過程中。至于課前準備和授課效果反思基本沒有參與進去。
(3)對教師實施校企合作教學的激勵和監督不到位。學校并未出臺專門的制度對校企合作教學進行規定,且對實行校企合作教學的保障措施也不到位,教師參與度不高,熱情不足;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校相關人員的監督檢查以及實踐結束后的考核也存在著管理不力的現象,這些都會影響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效果。
(4)硬件設施制約了企業兼職教師來校授課。學院硬件條件沒有隨著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而同步改善,設施還比較簡陋,實踐訓練水平還比較低下,無法滿足企業人員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對硬件的要求,影響了其到校授課的熱情和參與度。
1、校企雙方應在授課環節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通過調查發現,校企雙方合作教學中合作授課的比重在我校占比相對較小,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素質,必須保證每個專業的核心課程至少要有一門或多門實行校企合作授課。保證在核心技能的培養上,能夠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2、雙方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想
要轉變自己的思想,雙方就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要共同合作開發課程,同時共同參與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統籌安排。企業兼職教師應化被動為主動,與專職教師一起實現教學過程的全程參與。這樣使學生不僅掌握熟練的職業技能,而且能夠適應社會和行業的需要,具備適應職業變化所需要的創新能力。
3、學校教務處或相應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或制度,對校企合作教學進行鼓勵和激勵
對于參與校企合作教學的學院或教師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利益保障,如為校企合作教學提供場地、設施和環境、提高實行校企合作教學教師的課時費等措施,以鼓勵更多的學院或教師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為了保證效果,不僅要出臺相關規定政策,而且要按照規定全程監督。
4、加強校企合作“利益共享”
合作是以利益為基點。校企雙方要在合作中尋找共同的利益點。對合作中對企業產生效益的保障,是雙方合作長久的一個基礎。校方在設計合作框架的時候應保證在這方面有充分體現。比如,與企業簽訂協議,在企業招聘和宣講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同時保證企業兼職教師的利益等。
5、學校加大對硬件的投入,適應企業和行業發展要求
學校應在結合企業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校內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進行更新,以保證正常的教學需求,同時使學生能夠在校內就對崗位需求的技能進行訓練,縮短崗位適應期。
[1]邱荒逸:對校企合作教學中企業兼職教師的調查[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8-11.
[2]左宏琴:高職校企合作教學運行機制建設探討[J].科教文匯, 2013(9下):113-115.
[3]劉榮紅、崔海軍:高職院校基于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1-4.
(責任編輯:范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