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榮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達209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57%。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外流,農村“空巢化”現象加劇,老人留守農村,低齡老人不得不獨自贍養高齡老人,高齡老人養老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九旬老人“豬圈式”生存?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廣西鳳山縣金牙瑤族鄉更沙村一名92歲的老人楊春花,被兒子兒媳關進“豬圈”生活數年。
在這段長1分11秒的視頻中,一名老人被關在一間狹小的屋子內,屋內光線昏暗,環境很差,只有一個舊柜子和一張用木板、破棉被鋪成的床。
老人癱坐在水泥地上,身體瘦弱,神情呆滯,破舊的衣服上滿是污物。
屋子有一道鐵柵欄門,門上上著鎖,一捆木柴頂著鐵門,木柴上還壓了一塊水泥磚,屋子看起來很像一個豬圈。
這段視頻引發眾多網友的憤慨:“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這樣對待生養自己的母親。”“把老人關進豬圈,以后自己老了也會被這樣對待的。”
金牙瑤族鄉副鄉長班剛隆介紹,春節前,這位老人的曾外孫去看望她,恰好這天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去縣城辦事,擔心老人亂跑,于是把老人鎖在屋內。曾外孫看不過去,就錄下這段視頻發至網上并告訴了村干部。
村干部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前去調解,但老人的兒子和兒媳態度惡劣,不聽勸阻,村干部只好上報鄉政府。鄉政府立即組織由派出所、司法所、民政辦等組成的工作組開展調查和救助。
上有老下有小
養老者也是需要養的老人
記者到楊春花家采訪時,老人已經住回樓房。房間在一樓,一張床,一張桌子,桌上放著紙尿布,墻壁的鐵絲上耷拉著換洗的衣服。
見到記者,正躺在床上的楊春花手腳并用想爬起來,但沒有成功,嘴中念念有詞在說些什么。
“2006年借錢蓋的新房,現在還欠著兩萬塊錢。”楊春花65歲的兒子吳秀華指著平房天花板上的黑灰說。
建新房前全家人住在平房里,關老人的屋子是以前的廚房,燒柴做飯的煙把屋頂熏黑了一大片。新房建好后,這間房成了雜物房,直到老人住進去。
92歲的楊春花育有一兒三女,大女兒已經69歲,最小的三女兒也有56歲,3個女兒都嫁在本縣。
老人本來住在樓房內,但4年前,老人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癥狀。
“我試著抱過幾次老母親到廁所,但發現力不從心。”吳秀華無奈地說,老人主動提出到離廁所近的平房居住,方便大小便。
去年4月,吳秀華背著工具正準備下地干活,卻一頭栽倒在地,送去醫院檢查后發現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和腦梗塞。
于是,除了老人,家里又多了一個需要照顧的人。然而,需要兒媳段春花照顧的還不止兩個。
段春花的3個女兒都已成家,其中小女兒招的上門女婿,夫妻二人都在廣東打工,把6歲的兒子和4歲的女兒留給段春花照顧。
“孫子孫女在縣城的幼兒園上學,我在縣城租房照顧他們,假期才能回家。”段春花說,小女兒每個月寄1500元給她,春節才回一次家,照顧孫子孫女的重任都落在了她的肩上。
“我知道我做錯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段春花深感慚愧,同時表示很無奈。
在鄉政府、村委會介入后,老人的兒子、兒媳、女兒達成贍養協議。在這份協議中,吳秀華夫婦是照顧老人的第一責任人,要和老人同吃同住;同時,老人的3個女兒要協助照顧老人,吳秀華夫婦外出時,她們有責任輪流前來照看老人。
高齡老人養老之困
亟待破解
據金牙鄉民政辦的統計數據,金牙鄉總人口26963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3886人,80歲以上老人405人。
目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較低,6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領取90元,80歲以上老人還可另外領取80元高齡津貼。
全鄉有2個敬老院和5個五保村,但只面向“五保”老人,有子女但生活困難的老人只能向民政部門申請衣物、米油等物資援助或臨時救助。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指出,像楊春花這樣需要照料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迅速增加,應當實行高齡老人定期巡查機制,建立高齡老人臺賬,一旦發現轄區內有虐待老人等不良情形,要及時介入。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楊立雄建議,以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國家給予稅收補貼等優惠,鼓勵建立鄉鎮一級的中低端養老服務機構,為高齡老人提供買藥、助浴、打掃衛生、托養等上門服務。
摘自《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