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征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于成龍》講述了于成龍為民作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故事。于成龍是清代著名的清官,百姓稱頌他居官清正,康熙皇帝稱其“天下廉吏第一”。劇中成功塑造了于成龍勤政廉政的人物形象。筆者觀后,感觸頗多。
向于成龍學習,勤儉質樸做人。于成龍選擇入仕開始,已表明心跡,不為溫飽而來,不是來混口飯吃,不是為了面子,為官者應兩袖清風、克己為公、清正廉明、端正有方。初到羅城,物質貧乏,縣衙都沒有一張正經桌子,但他不在意這些,吃了6年蘿卜青菜,把生活扛了下來。他把自己的俸祿買了水牛送給農民,農民無以為報,以精耕細作,安居樂業為報,也因此成就了他的政績。
于成龍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必躬先儉樸”,官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他心系百姓,絲毫不計較個人利益。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帶家眷。
向于成龍學習,腳踏實地做事。“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在電視劇中,有一個畫面十分感人。一個官吏對于成龍說:“私開官倉是要殺頭的。”于成龍凜然正氣地說:“五馬分尸也要開倉!”那種為民請命敢于作為的氣魄,讓人振奮。
于成龍做事情,喜歡調查研究。一到羅城,就要主動上苗寨跟苗族兄弟對話;他做事情,有主次,知道只有匪霸除,才能得人心,讓老百姓重返家園;他做事情,有章法,善于借勢借力,取得撫臺大人授權,聯合柳城知縣辦案,讓好漢雷翠亭為我所用;他做事情,辨善惡,愿意搭救犯錯的好人,也清楚知道偽裝的壞人。
于成龍能鏟污吏、滅貪官、剿匪徒,因為他心中裝有國家社稷。他之所以贏得同僚的敬佩、百姓的愛戴,就是因為他清正廉潔、公而忘私、兩袖清風。
向于成龍學習,廉潔奉公做官。“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需要負責任的時候,于成龍越是走在最前邊。他為天下大事考慮,為百姓安危幸福著想。他名為官,實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為老百姓謀福利上。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只要不貪私念,不存私利,只要時時念著天下蒼生,處處胸懷國朝社稷,大丈夫行事,當該視生死而不顧。”這是于成龍在任福建按察使要重審通海案時,周先生對于成龍說的,這也是于成龍做官的真實寫照。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于成龍的做人、做事和做官,無疑都是我們必須照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