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飛鴻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發展模式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與機遇,轉變旅游發展思路、變革旅游發展模式勢在必行。針對全域旅游這一新的旅游發展模式進行基本闡釋,從全域旅游視閾下指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就全域旅游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全域旅游;縣域發展;旅游模式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8-0084-02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直接表明了城市的經濟發展態勢,在新的經濟常態下對經濟發展起著無法忽視的承載作用。在縣域經濟需要迫切發展以適應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全域旅游成為重要的經濟突破口,開啟了全新的經濟發展之路,無法否認,在這一極具建設性的發展之路上全域旅游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全域旅游的基本闡述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2016年1月29日,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中指出要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提出了“全域旅游”這一概念。全域旅游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景點旅游”模式,它指的是在將一個行政區域發展成為一個旅游景區,又將旅游景區發展成為一個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服務完備的科學旅游體系,這一旅游產業的發展、這一旅游體系的完善又同時帶來了區域的經濟高速發展,是高效循環的旅游發展模式。
(二)全域旅游模式帶來新經濟增長機遇
全域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模式概念,是一種區域一體化的旅游新模式。這一模式不是盲目的無所依據的,而是對傳統旅游模式的繼承和創新,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的更為適合現代國民經濟發展的一種旅游新模式。
1.全域旅游更能拉動消費者對旅游的需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傳統的旅游模式下,游客容易受制于景區規模,無法盡情的開拓視野,各方面的服務也存在欠缺,而全域旅游大大的突破這些限制,將整個的行政區域作為一個旅游景區,極大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使得消費者在旅游進程中享受到更為完備的服務。因此,全域旅游更能將區域建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餐飲等等各方面統一相調配,從而服務于整個的旅游產業,帶來新的旅游經濟收益。
2.全域旅游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當全方位的資源都最大化調配和用于支持旅游產業的時候,不僅旅游業得以巨大發展,游客的大量增加也給其他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銷售機遇。
全域旅游考慮到整個旅游模式運行下是否可以妥善保證游客的游覽質量問題,更多關注旅游質量。與其單一制造旅游景觀的表層感受,不如將旅游的最大追求放置在游客對于美景的感受上,放在游客對于當地風俗的全新體驗上,因為文化和大自然風光的享受比任何東西都更有價值。旅游業在發展,新的旅游模式應該向更高更遠的層次去追求去達標,使得旅游業不僅帶來物質上的豐富和滿足,更能極大程度的滿足當地的文化傳播需求和旅客的精神享受需求,從而促進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完善。
二、從全域旅游視閾下分析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縣域經濟獨特發展態勢與旅游產業相契合
縣域經濟作為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是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動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一、二、三產業各部門。但是,縣域經濟又明顯與國民經濟不盡相同,國民經濟需要著眼全局謀經濟發展,而縣域經濟更注重凸顯優勢,不在于完全,而要發揮其內在優勢,在重點產業上做突破,這也是符合縣域經濟特點的。
縣域經濟雖與市域、省域經濟在規模上存在差距,但是小規模更有利于資源的集中配置,打造出更具地方特色更具區域特色的整體形象。相比較鄉鎮的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市場的導向性更為明顯,經濟發展相對開放,在旅游產業上更能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
(二)全域旅游模式能夠很好彌補縣域經濟發展不足
縣域的小規模利于資源的集中調配,但是也帶來了優勢不足的現狀。落后偏遠的縣域無法在旅游業上構成完善的產業鏈,其所形成的地域特色也因此分散,無法帶來游客的關注。那么,縣域經濟的發展又將著眼何方?既然問題的原因已經有所了解,那么解決的對策也應該立足問題的根源所在。對于一個縣城來說,新型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恰好可以彌補發展的不足因素,變廢為寶,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正適合規模上有一定限制的地域。反觀規模太大的地域,其資源分散,所打造的特色也相對分散,無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也無法帶來更廣闊的消費領域。因此,充分開發縣域特色,如地理區位、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等;同時,積極調動工業、農業提供最大的支持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為旅游業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全力打造出完整的產業鏈。
(三)全域旅游助力縣域經濟增長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首先就要立足于縣域旅游??h域作為行政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旅游產業中處于相對獨立的一個基層單元。同時,立足我國發展的國情,縣域屬于我國基層單位行政區,其中分布著我國絕大多數的民眾,其經濟的增長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甚至構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在縣域建立相對完整的旅游產業體系代表了我國旅游產業體系的發展水平,一旦縣域旅游發展妥當,縣域的經濟增長就能穩定遞增,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的重要發展條件,從而帶動我國整個旅游體系的發展完善。
三、全域旅游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全域旅游促使縣域經濟產業完美轉型
縣域的發展無疑成為新常態下發展的重點,同時也是比較困難的一個環節。全域旅游的發展不會來自一朝一夕也不會來自一人之力,而是需要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支持和融入,這也正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優勢。它從周邊產業中汲取所需要的服務設施,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時又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也對外加強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對內則給當地居民帶來警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素質,愛護身邊的文化環境和景區資源。吸收全域旅游這一發展模式,在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在帶來物質上的豐富之外也能夠保持區域的地方特色,不至于將發展與環境保護對立起來。這是在發展又是在保護,在不改變城市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帶動經濟的升級和轉型。全域經濟不得不說是未來縣域的一個重要的產業轉型選擇。
(二)全域旅游帶動縣域經濟旅游產業鏈
全域旅游重點和難點都是旨在打破景區景點對產業發展的限制,將整個區域打造成為旅游的集中地。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自提出之日就引發大量的關注和討論。我國的旅游資源并非優勢十足,世界級國家級的旅游景點少之又少,景點的豐富程度和密度都不能算得上頂級的水平,想要達到知名旅游產品的區域也是一項具有挑戰的目標。但是,全域旅游的特點就是針對這類地區,推動其形成自己的旅游產業鏈,帶動自身的同時也刺激周邊產業的豐富和發展。對于一些旅游豐富的縣域來講,通過測算其旅游環境容量,可以向著全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的前進。而對一些生態相對脆弱的地區,也可以采取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通過對旅游資源的擴展界定,進行開發制造,用全新的發展理念和產品的創造性設計來為當地旅游業提供更具有特色和挑戰性的多功能景點。
(三)全域旅游促使經濟收益和區域特色兼顧發展
在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下,致力于智慧型旅游,從旅游活動的基本要素出發,運用科學的信息技術,實現傳統的旅游向智慧型服務、智慧型管理和智慧型營銷的高效化轉變,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保持區域特色,是一種積極的保護性開發模式。從全域旅游的巨大優勢上,我們似乎看到了未來縣域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在此之前也少不了大膽的求證和試驗。全域旅游雖然潛力十足,而是國內對它的研究和實踐終究還是少數,發展全域旅游應該實現區域旅游業態互補,從點推線、從線到面,實踐的過程就是檢驗的過程,檢驗的過程就是選擇的過程,正確的選擇取舍才能最終得到更大的發展效益。
在巨大投入的同時,全域旅游也不能給予及時的反饋回報,因為要做到旅游的各個行業的投入和不斷完善,投資的回報將是全面調動正式運行之后的事情,無疑其回報周期將會大幅度延長。相比較傳統之下的旅游景點式,相對較長的回報期是否會帶來企業投資積極性的消極影響,不得而知。全域旅游固然先進實用,但政府和企業也要在此完全實施之前靜下來做最全面的思考和準備,對旅游資源調動配置、對旅游管理銷售等等多方面進行規劃和設計。全域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全新方向,需要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但在此之前一次次的小心嘗試和假設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新的發展模式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成功固然欣喜,準備和思考做最壞的打算也不是多此一舉。
全域旅游適應縣域旅游發展的未來局勢,將是縣域經濟發展必將走向的突破之路。由于各個區域的發展還存在不同的差距,在經濟發展具體采取的措施上也無法完全一致,但必須肯定全域旅游這一旅游模式的巨大價值,認識到它將成為縣域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選擇方向,這一旅游模式無論是在助推縣域經濟發展上還是提供升級轉型都有無法忽視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戴玲麗.著力提升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水平[J].浙江經濟,2015,(8):54-55.
[2] 劉玉春,賈璐璐.全域旅游助推縣域經濟發展——以安徽省旌德縣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5,(37):97-112.
[3] 嚴黔閩.樹立全域旅游理念,助推印江經濟發展[J].知行銅仁,2016,(3).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