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電視劇是動畫作品的一種重要形式,與動漫電影相區分,一般來說又可以分為單元劇與連續劇兩種類型。在單元劇的形式中,整部作品架構于同一背景之上,各集之間卻無絕對聯系,甚至每一集都可以看作是獨立的作品,我國國產動漫電視劇則多采用這種形式。連續劇的形式則類似電視劇,前后劇情具有連續性,日本大部分動漫電視劇都是如此。本文將簡述國產動漫電視劇故事創作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缺陷,討論其形成原因。
一、 國產動漫電視劇故事創作現狀
國產動漫電視劇所采用的多是單元劇的形式,即整部作品立足于同一背景,每一集的故事卻并無太大聯系。此種類型的好處在于每一集獨立,觀眾不受到觀看時間等方面的局限,對于年紀小的觀眾而言,簡短的故事也更容易理解。其缺陷也正源于此,每一集之間無法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那么整部電視劇便缺乏系統性。從國產動漫電視劇多采用此種單元劇形式即可看出,國產動漫電視劇在故事創作上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陷,小的創意或許不缺,但在總體上卻無法形成突破??傮w而言,國產動漫電視劇在故事創作上,從選題到結構都存在著缺陷,這兩方面的缺陷是同時存在的,或者說,正是選題上的缺陷決定了其故事結構上的缺陷,現將分別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從故事選題上來看,國產動漫電視劇通常可以選擇的范圍十分有限,而在這有限范圍內,又常會選取并不適合動畫藝術表現的題材,從根本上限制了其故事表現力。動漫這種藝術形式在表現力上的潛力是無窮的,從日本的動漫來看,無論是校園、探險、競技還是科幻,都可以表現得十分出色。然而,并非所有選題都是適合用動漫來表現的,這一藝術形式的最基本特點便是“動”和“畫”,因此,動畫題材首先要有動作性,富有動作性的人物及其所構成的事件才是最適合動畫藝術的題材。此外,其題材還應當具有趣味性,即故事要好看、好玩、有意思。日本動漫在選題上創意十足,如機器貓這樣的題材便創作出了經典的系列動漫,而無論什么題材,都能以具有趣味性的手法表達出來。而國產動漫在選題上卻往往忽視了趣味性與創意性,又受囿于寓教于樂這樣觀念的約束,所選之題又往往不適合用動畫藝術來表達。
國產動漫電視劇的選題又往往缺乏創意,而這主要有兩方面的體現,一是過度依賴傳統,對傳統故事題材反復使用,卻毫無新意。如對《西游記》題材的選取,總是逃不開西天取經的框架,在觀眾早已熟知故事的前提下,唯有創新才能贏得觀眾的好評,而在正好是國產動漫電視劇最為缺乏的東西。二是題材同質化傾向嚴重,這種同質化不僅指國產動漫之間題材的相似性,更指國產動漫向日本動漫過度借鑒所帶來的同質性。如《妖怪名單》《中國驚奇先生》這兩部動漫電視劇,在題材上明顯有重合之處,又缺少關鍵性的創新突破,不免讓人厭倦。
而在故事結構上,國產動漫電視劇所存在的缺陷可以概括為三點,即情節缺少趣味、想象缺乏意味、細節處理粗鄙。首先是情節缺少趣味,前文提過,趣味性是動漫所必須具有的重要屬性,而國產動漫電視劇不僅是選題上缺乏這一點,在情節組織上也明顯趣味不足。這些動畫電視劇正經無比,傳達的是正能量,所堅持的原則是寓教于樂,寓教于樂本不應當是造成趣味性缺失的緣由,然而我國動畫電視劇所試圖傳達給觀眾的都是一些淺顯刻板的道德觀說教或是生硬的知識灌輸。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羊運動會》,可以說完全喪失了這一系列動畫所具有的趣味性,每一集所插入講解的體育知識生硬無比,對低齡兒童或許尚有部分吸引力,年齡更大的孩子便毫無觀看欲望了。又比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早期較為經典的動畫電視劇,同樣是直白說教,對比日本動漫中的《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哆啦A夢》等作品,差距就更為明顯了。
其次是想象缺乏意味。這一點可以說是國產動漫電視劇中最為關鍵的缺陷,不光是情節缺乏創新與想象,在意義上也毫無可以深挖的點,劇情流于浮泛。國產動漫電視劇的目標受眾群體注定了其在思想內涵上會缺乏深度,這一點與國外動漫相對比尤為明顯,如《來自新世界》這樣帶有反烏托邦意味的科幻題材作品在日本動漫中并不少見,《攻殼機動隊》《心理測量者》等作品均是對未來的構想與思考,又如《寄生獸》《進擊的巨人》此類,則是對人類存在意義與價值的討論。而在國產動漫中,此類思考是非常少見的,或者說基本上不存在。我國電視上熱播的諸如《果寶特攻》《豬豬俠》《熊出沒》《喜羊羊》等動漫電視劇,其價值取向基本上仍舊停留在善惡二元對立中,情節發展依舊遵循好人戰勝壞人的模式,《熊出沒》《喜羊羊》更是反復運用同一情節模式。而這兩套動漫電視劇在其構架上也可以說十分相似,好壞對立的雙方,《熊出沒》中是保護森林的熊大熊二與想要砍伐樹木的光頭強的斗爭,《喜羊羊》中則是灰太狼紅太郎與羊村的斗爭。每一個小故事的模式都是反面角色采取行動,暫時取得優勢,隨后正面角色識破反面角色陰謀,正面角色斗爭反抗,取得勝利?!断惭蜓颉废盗泄适轮?,幾乎每一個故事都是延續這一模式,唯一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不同故事中出現的種種奇妙的道具,在故事剛開始播出時顯得創意十足。然而,當這一故事模式在連續幾年都沒有改變后,觀眾也開始對此感到厭煩。
最后是細節處理粗鄙。動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不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同時也需要生動的細節對情節進行刻畫。動漫中的細節處理主要包括了人物造型、動作、情節,其中人物的情緒表現十分重要,動漫中可以通過人物眼神與眉毛的微妙變動,人物言行舉止來表達人物情感。然而在國產動漫電視劇中,少有立體化的人物,人物多是扁平化的,性格單一,作用單一,表達的情緒本就稱不上豐富,細節處理自然也是粗糙無比。除此之外,國產動漫在情節上的細節處理同樣稱不上精細,如果說人物的扁平化是為了適應動畫片低齡受眾群的口味,那么情節發展中的細節處理粗鄙化,則可以說是國產動畫不容辯駁的缺陷了。換句話說,國產動漫電視劇的情節發展,往往有一種導演想要怎么發展就怎么發展的感覺,在里面,邏輯不嚴謹,而又是這種不嚴謹,使得其基本上毫無細節處理可言。
二、 故事創作缺陷緣由
國產動漫在發展之處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候,早年的《大鬧天宮》《葫蘆兄弟》等動畫片都受到廣泛好評,然而在新時期本應向前發展的動漫業卻似乎在走下坡路,不論是動畫電視劇還是動畫電影,都無出彩之處。國產動畫電影在《大圣歸來》上映并取得顯著成功后似乎有了可以期待之處,然而我國的動漫電視劇,在《喜羊羊》系列熱播后,似乎就很難找出一部口碑收視俱佳的作品了。本文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國產動漫電視劇在故事創作中的缺陷,在這一部分將著重從三點出發,分析造成這些缺陷的緣由,并試圖為此提出一些建議。
(一)我國動漫產業鏈的缺陷
國外動漫的迅速發展,與其完善的產業鏈是分不開的,在其動漫產品推出前,一般會有專業的調查公司進行市場調研,做好策劃工作,其中已經包括了衍生產品的開發與銷售。不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動漫作品的周邊產品銷售都是其獲得利潤的重要途徑。如日本的動漫產業,從劇本創作、藝術加工,到后期制作、銷售,再到形象推廣、周邊產品開發等,完整嚴謹,分工明確,從頭到尾環環相扣,構成了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鏈。而我國的動漫創作則完全不同,作品播出后,便很少考慮到商業循環,如此一來,之前的投資便很難獲得相應的回報。典型如《海爾兄弟》,除了幾十萬的播出費便幾乎再無其他收益,相較于6000萬的投資實在少得可憐。高投入低收益成了動漫業的現狀,那些堅守在動漫創作陣地上的,即使對動漫飽含熱情,卻也對此無能為力。
(二)目標受眾低齡化
國產動漫電視劇的目標受眾是低齡兒童,于是所創作出來的動漫電視劇便不免情節幼稚,價值取向上善惡對立分明,當然也毫無思想深度可言。且制作者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免又帶著一種想要給兒童教育啟蒙的心態,或者說,我國動漫電視劇的創作者們潛意識中便帶著“寓教于樂”的觀念,而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又往往過分重視“教”而忽視“樂”,以成人的心態,站在所謂道德正確的高地上對動畫片的觀眾施以教化。典型如《藍貓淘氣三千問》,每一集中都會插入相關知識,實在倒人胃口,又比如《喜羊羊》系列,如果說前兩部尚且稱得上是有點意思,越到后來,制作者便越想在其中說明某些道理,劇情由此變得生硬無比,枯燥無聊。更值得反思的是,這種將動漫電視劇的目標受眾定位為低齡兒童的心態不光是創作者所有,而是大多數國人所共同持有的觀念,對于審查人員來說更是如此。如網絡動漫電視劇《尸兄》,在播出后很是受到一些青年觀眾好評,卻被以血腥暴力的名頭要求整改,現在前三集仍處于封禁狀態。此種做法背后所暗含的邏輯便是動漫電視劇應當是要給兒童看的,兒童不適合看如此血腥殘酷的鏡頭,故而這部動漫需要整改。此外,將目標受眾定位在低齡兒童群體同樣不利于周邊產品的開發,低齡兒童消費力有限,青少年才是動漫周邊產品消費的主力,在這樣的定位下,國產動漫電視劇要在周邊產品上獲得收益就十分不容易。
(三)對傳統元素的過分倚重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倚重主要指的是在選題上對古典故事的偏好,之所以說過分,是因為我國國產動漫電視劇在運用傳統故事作為題材的時候往往是照搬居多,極少有意義的創新。傳統元素并非不能使用,我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實際上本應當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財富,國外動漫也有部分相當成功的作品使用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元素,典型如《功夫熊貓》,功夫本是中國的特色,熊貓又是我國國寶,這一系列的三部電影中到處充滿了我國古典風韻,又如《花木蘭》,取材于我國古代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這兩部動漫電影運用的都是傳統元素,但沒有人會認為這兩部動漫電影是過時的、是無趣的。因為在這些作品中,古典元素只是表現的手段,作品想要傳達的精神卻是現代的。反觀我國國產動漫電視劇,一旦用了傳統故事,不是將之改編的面目全非惹人生厭,就是照搬古老的故事無聊至極。
結語
國產動漫電視劇在故事創作上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尤其是在故事結構上,存在著情節缺少趣味、想象缺乏意味、細節處理粗鄙三大缺點,而造成這些缺陷的緣由,則主要是我國動漫產業鏈的不完善、目標受眾的定位、對傳統的過分倚重所導致的。國產動漫電視劇要想進一步發展,在故事創作上需要克服這些缺陷,從創新入手獲得觀眾認同,更要注重衍生產品的開發,增加收益,為這個產業增添活力。
【作者簡介】張艷梅,女,河北大城縣人,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