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永
摘 要:新建高職院校要完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賦予的使命,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果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從當前現狀看,學生自主管理機制是開創新局面的有效機制。通過分析采取學生自主管理機制的必要性,提出創新學生自主管理工作方式的有效構建途徑。
關鍵詞:新建高職;自主管理;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8-0155-02
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當地政府通過興建高職院校來解決人力資源瓶頸問題。新建高職院校要立穩腳跟、完成人才培養任務,面臨著環境變化快、師資短缺多、同類院校競爭激烈、招生前景不明朗等諸多壓力。新建高職院校唯有迅速搭建內部良好管理體制,通過管理求效益。
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和持續擴招,學生數量增加的同時,新生入校分數線不斷下降,素質差異明顯化。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新建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發展效益。如何管好學生,提高管理效果,將他們培養成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是新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首要課題。
一、新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與問題
(一)學生管理缺乏系統性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的趨勢,新建高職院校為了打開局面,持續擴大在校生數量,在校生規模迅速增加。但是,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滯后,為了管理學生,采取了兼職輔導員的做法,即由任課教師或是行政管理人員帶班。這些輔導員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管理學生,難以全身心投入和學生溝通交流,也就難以發現學生的真正需求,做出統籌計劃和針對性的措施。學生管理工作內容又涉及思想教育、入學教育、畢業管理、評優評先、入黨、助學貸款、學費催繳、衛生紀律管理等多個方面,無可避免的陷入到了事務性工作中,疲于應付。這樣的表面化工作情形,很難有精力對于學生管理做出細致分析,總結學生管理工作規律,導致了學生管理工作缺乏系統性。
(二)服務學生意識淡薄
新建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上求穩,以不出重大安全問題為首要目標和任務,管理方式手段偏于行政化,重控制和訓誡,忽視學生發展訴求,服務學生意識淡薄。一方面是由于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高職學生基礎差,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給學生設定為不安分、危險的角色,將學生管理隊伍打造成“24小時保姆連”和“救火大隊”。兼職輔導員工作任務多、精力有限,剛參加工作的專職輔導員經驗又不足,不能很好地和學生溝通并將學生的發展希冀和權宜訴求匯總上傳學校高層。新建高職院校很難形成教師與學生雙主體互動的教育過程,將學生既視為教育管理對象,又視為學校服務工作對象,寓學生管理于服務之中,打造良好服務基礎上的育人環境和成才環境。
(三)管理工作缺少創新性
新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缺乏創造精神,缺少創新活力,沒有科學、實際、完善且為師生認可的工作理念。在學生管理目標上,僅以“不出事”為首要評價原則和追求目標,過分強調學生步伐、思想和規范的統一性,忽視全面發展,拋棄多樣化,求平均發展,遏制學生潛能,泯滅個性成長。在工作對象的認識上滯后,不能準確把握學生訴求。當下的高職學生大都成長于優越安逸的家庭環境,生活在信息時代,新生事物接觸多,思想活躍,批判精神和平等意識強烈,敢于挑戰權威,對待自我和社會有自己的看法,需要加以引導,不可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及時了解學生,否則不知彼,難以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二、新建高職院校學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為了克服上述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筆者認為,新建高職院校應該創新學生管理理念,培育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即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從而達到管理學生和培養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雙重目的。
(一)學生自主管理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最佳手段
強調“規范、統一性、模式化”的傳統學生管理方式不適合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養成,反而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感,適得其反。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管理體制,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激勵學生萌發“學會學習”的意識,以主人翁的精神姿態參與管理,主動學習,求得自身發展。學生管理工作形成全校的活動圍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學生積極設計、自我管理、自我運行的有序的良好的局面[1]。通過這樣的管理機制,在學生管理工作成效取得質的飛躍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約束、提升的技能,發展了綜合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的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
(二)學生自主管理是完成人才培養任務的必然選擇
新建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決定了學生自主管理是一個必然選擇。破除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人力資源瓶頸,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且與地方產業緊密聯系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這要求高職院校的教育能夠突出培養學生自主性,打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實用型技術應用型人才。
(三)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差異性和時代需要的客觀要求
當下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網絡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和以創新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社會,時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須具備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是時代需要的客觀要求。當前學生個體差異性也要求我們采取學生自主管理。如前文所述,學生處于多元文化背景、社會現實、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下,新事物接觸多,思想活躍,使得學生之間在價值取向、思維特點、成長意識、觀察社會現象角度、解決問題方式、生活體驗和感受等方面有較大差異,客觀上要求不能簡單采取單一的方式培養,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走上不同成才目標的自我發展道路。
三、學生自主管理工作方式的構建
(一)學生和學校管理層的雙向精神革命
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主管理體系,需要進行一次“偉大”的精神革命,學生和學校管理層都需要進行深刻思考,取得共識和觀念、行動上的認同[2]。學生自主管理體系的構建不僅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成長步伐,也能為學校創造良好氛圍,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提高辦學效益。一方面,學校管理層要準確自身定位,認清高職院校的層次地位和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序列,要培養有自由之精神、創新之能力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學校管理層決不能定位自身是中專、中職,癡迷于命令式、監督式管理,為求穩而放棄全面發展學生,泯滅個性發展。學校管理層要放棄固有陳舊思維,樹立學生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意識,充分考慮時代需要、地方發展的人才需要及學生特點變化,大膽創新,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校教學、思想教育、后勤服務等各項活動中,積極開展學生自主管理。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告訴學生學校以學生為本,以服務學生為宗旨,以學生成才為終極目標,引導學生以主人翁姿態規劃自己的生活和成才道路。通過各種活動和技能訓練,使學生體驗到自主管理的樂趣,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激發學生內部動機,克服自身缺點,發展長處,從而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
(二)培育尊重學生的民主氛圍
傳統管理模式下,學校領導層將輔導員、教師和學生工作者視為“對敵斗爭的一線部隊”,學生和學校是對立的雙方立場。輔導員和學校管理者以“訓誡者”的面孔、“上位者”的姿態出現,和學生有天然的距離,學生不愿和輔導員講心里話,不會和學校提真實訴求[3]。學生自主管理的實現,要求學校管理層具有民主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傾聽學生聲音。學生活動過程中,學校的干涉或是輔導員的干預,會促使學生由主動的組織者轉為被動的執行者,并產生沮喪情緒,因自身需要未滿足而產生對抗行為。所以,民主的氛圍和行事方式是保證學生自主管理取得實效并實現成功的思想基礎。但是,提倡民主,不干預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站在與學生平等的立場上,事前助其了解目的要求、為其提出參考意見、提醒其注意事項、事后幫助其總結經驗。通過民主氛圍、共同參與者和參謀者的角色,保持學生自主活動的最佳心理狀態,喚醒其自我實現的內在需要,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自主管理的實現效果與效能。
(三)加強監督約束機制
在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最初階段,新建高職院校的學生自身素質決定了必然會出現一些缺乏自控能力的情況,學校在賦予學生自主權創造自主空間的同時,也要采取針對性的監督約束機制,幫助學生克服,從而保證學生自我管理體系的穩定運轉。這個監督約束機制,不是保留部分粗暴的傳統管理措施,而是側重于引導學生能客觀分析自身問題并促使其鼓勵、說服自己解決問題。同時,這種約束監督主要是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不強調輔導員的約束力量。實施自主管理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參與其中的學生工作部門、輔導員、學生干部、學生個人等都有客觀、真實和全面的考核評價機制。例如,為避免出現學生放縱學業、不務正業,應實行寬進嚴出的治學政策;對不負責的輔導員、采取消極對抗的學生管理部門負責人或學校領導,建立相應淘汰制度。另一方面,設計搭建信息反饋機制,使各方面信息有效的及時性反饋,通過有針對性的連續反饋,了解并摸準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最終通過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來提升學校教育育人能力和整體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嬋.簡論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管理[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
[2] 慕麗娜.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
[3] 文雋.大學生自主管理的歷史、現狀及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3).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