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耀+林偉國+黃演福+余生+覃尹怡
摘 要:根據廣西梧州地區的地理位置、農林資源、政府政策,提出了在梧州地區進行中藥材立體種植的幾個模式的發展設想,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中藥材;立體種植;發展設想;梧州
中圖分類號 S662.2;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125-03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resources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in Wuzhou City of Guangxi Province,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ideas about stereo planting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personnel.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Stereo planting;Development ideas;Wuzhou
立體農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增產增收、高效優質、綠色環保的一種種植模式。立體農業符合生態農業提出的發展需求。在農作物套種方面,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目前,在蔬菜、瓜果等作物上運用立體種植技術較為成熟,亦在中藥栽培方面大力發展立體種植技術。廣西梧州地區緊跟現代農業科技的步伐,在農業生產方面大力推動實行立體化、生態化種植。
梧州地區的中藥材種植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苦玄參、涼粉草、砂仁、八角、玉桂等諸多藥材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種植規模[1]。目前梧州地區對中藥材立體種植也有初步的探索,林下種植三七、苦玄參、巴戟等,取得了一定得成效。筆者根據梧州地區現有的資源環境,對梧州地區的中藥材實行立體種植的發展前景進行探討和分析。
1 梧州地區概況
1.1 梧州地理位置 梧州市地處廣西東部,與廣東省交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以丘陵為主,年均氣溫19.9~21.6℃,年降雨量約為1 520mm,溫暖濕潤,光照充足,滿足許多中藥材的種植條件[2]。梧州市交通便利,擁有機場、火車站、高鐵站、貨輪碼頭等多途徑交通設施,可方便梧州地區的中藥材種植業“引進來,走出去”。
1.2 梧州農林資源 梧州市農林資源十分豐富,適合推廣發展立體農業。以梧州市2015年的統計數據為參考[3],全市林業用地面積97.1342萬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77.19%,糧食作物耕種面積15.85萬hm2,果樹種植面積4.8萬hm2,茶園面積0.5萬hm2,中藥材種植面積為2.34萬hm2。這些數據表明梧州地區在中藥材立體種植方面有巨大的潛在資源。
1.3 政府政策支持 國家政府、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三農”,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2017年3月7日,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對“中央一號文件”解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4]。立體種植模式成為了可以補齊農業發展中土地資源缺少這塊短板。梧州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也以“一體多元”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為抓手,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5]。中藥材與其他農作物配套實行立體種植模式,可以成為梧州市集約資源,產業升級的契機點。
1.4 地方藥企優勢 梧州市在中藥材方面形成較為完善的供銷體系。根據自身需求,國家、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梧州三鶴藥業有限公司、廣西嘉進藥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藥企擁有自己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和收購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農戶種植的藥材在梧州地區“自產自銷”。
2 中藥立體種植模式的設想
2.1 林木與中藥材配套種植 梧州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廣,林木主要有:杉樹、松樹、桉樹、龍眼、荔枝等喬木,在喬木林區中,隱藏著巨大的空間資源,可以發展林下立體種植模式。選擇喜蔭或耐蔭的草本、藤本或者小灌木類中藥材與喬木配套進行立體種植。
2.1.1 杉樹/松樹+三七 三七是典型的陰生C3植物,需要搭建蔭棚栽培。三七林下種植的技術,目前在云南文山、廣西百色地區已經普遍推廣,取得了較好的反響。此模式不僅節約了大部分搭架建棚的生產成本,也提高了三七的產量、質量。龔舟[6]等也在湖南地區對不同林下三七栽培技術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杉木林、核桃林等林下種植提高了三七的產量。在廣西梧州、賀州亦有少數農戶進行三七林下種植試驗[7],結果表明三七在梧州地區進行林下種植具有可行性,可以推廣種植。
2.1.2 龍眼/荔枝+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且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植物[8]。目前,我國的鐵皮石斛多數為人工栽培品,主要采用塑膜大棚栽培。云南、廣西、浙江和福建等地區現已有對鐵皮石斛林下種植的報道[9-11],浙江文成縣對活樹附生鐵皮石斛種植技術進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2]。梧州地區龍眼、荔枝栽種面積大,其林下環境溫暖濕潤,落葉層厚,且其為四季常綠,是鐵皮石斛較佳的生長環境,可代替塑膜大棚。龍眼樹皮厚,柔韌,更適合活樹附生栽培,這極大節約了生產成本,也能實行“一地兩用”,符合當代綠色農業的發展。
2.2 作物與中藥材配套種植 梧州地處亞熱帶,作物品種多,可以實行作物與中藥材的配套立體種植,優化生產機制。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木薯及各類蔬菜等。選擇適合的作物與中藥材配套種植,增加農戶的收入途徑,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2.2.1 玉米+紫蘇 玉米是梧州地區傳統的糧食作物,一般3月份播種,6月份采收。紫蘇的適應性極強,較耐蔭,對土壤要求不高,一般8-9月份采收。2013年,張中社[13]等在陜西楊凌示范區試驗了“玉米+紫蘇”的立體種植模式,并實現了糧、藥雙豐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梧州亦可借鑒此模式,將“玉米+紫蘇”立體種植推廣,使之形成規?;?、產業化。
2.2.2 木薯+涼粉草 涼粉草是廣西地區一種重要的藥用、食用的草本植物。其市場廣闊,雙錢牌的“龜苓膏”、“龜苓寶”以及廣東的“王老吉”等眾多飲料均以涼粉草作為重要原料,具有較高的種植價值。木薯是華南地區的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其與涼粉草在梧州地區栽種于旱地,是典型的易生長的植物。黃學華[14]等在廣西平南縣探究了涼粉草套種木薯的技術,此模式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
2.3 中藥材與中藥材配套種植 梧州目前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苦玄參、涼粉草、鐵皮石斛、車前草、薄荷、梔子、桑、肉桂等。在眾多的中藥材中,可以擇其2種或3種藥材進行立體種植。
2.3.1 木鱉子+山豆根+苦玄參 木鱉子,是多年生的草質藤本,常以搭架建棚輔助之。在木鱉子的棚架下,空間較為開闊,可選擇適合生長的藥材種植。山豆根,為廣西的道地藥材,姚紹嫦[15]等的研究分析稱,高溫天氣對山豆根的生長和質量有影響??嘈⒁嗍菑V西的道地藥材,其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且耐蔭。目前對苦玄參進行林下規?;耘辔匆娪醒芯繄蟮?,但在梧州地區已有種植戶進行了初步的摸索,亦有不錯的成效。
根據木鱉子、山豆根和苦玄參的生長特點,可在山豆根種植園搭建棚架,種植木鱉子,其間隔要適當,避免木鱉子生長過于緊密,影響通風透氣。在此條件下,還可適度栽種苦玄參,此模式不僅僅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還可使得“一地多收”。
2.3.2 桑+車前草 桑,既可作藥用,又可作家蠶飼料。近年來,隨著紡織業的發展,梧州地區的養蠶業也發展迅速,桑園面積也有所增加,在桑園下栽種其他中藥材,不僅可增加農民的收入,還可以抑制桑園的雜草生長。桑園的立體種植技術較為成熟,目前主要套種白菜、豌豆、平菇等蔬菜作物[16],可以此為鑒,將桑園的立體種植技術引進梧州。車前草,多年生草本,生命力極其頑強,梧州地區也是常見,為民間常用藥。將車前草配套種植于桑園中,可以節約土地資源,也促進了桑園多元化經濟鏈的形成。
3 結語
隨著醫藥行業的發展,中藥材市場不斷擴大,中藥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中藥材種植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藥材立體種植本著節約土地空間資源、生產成本的發展理念,構建一套節約型、綠色型、創新型的生產種植模式,緊貼國家的惠民政策,可行性大,值得推廣。在廣西梧州地區推行中藥材立體種植模式,不僅僅促進當地醫藥行業的發展,也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還可以在一定程度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偉國,杜金子,黃宇聲.梧州中藥材發展現狀及產業化發展對策[A].第三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139-1142.
[2]徐芳,盧雪香,歐堅蓮.氣候條件對梧州市中藥材種植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6):20596-20599.
[3]梧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梧州年鑒·2016[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6:253-254.
[4]中國農業部新聞辦公室.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EB/OL].[2017-03-07].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703/t20170307_5507034.htm.
[5]梁燕如,謝琨,黃海峰.“一體多元”推動產業融合發展[N].梧州日報,2017-03-02(1,7).
[6]龔舟,羅先權,彭靜,等.不同林下三七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學報,2016,6(8):41-44.
[7]姜成厚,林偉國,王金橋,等.梧州低海拔林下三七種植試驗[J].南方農業學報,2012,43(3):360-363.
[8]張文杰,劉聰,李燕,等.鐵皮石斛組織培養及林下種植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6,6:32-34.
[9]楊洪斌.仿野生林下種植鐵皮石斛技術[J].科技園地,2016,5:64-65.
[10]林江波,鄒暉,王偉英,等.鐵皮石斛林下種植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6,2:56-57.
[11]陶愛群.平樂縣林業產值增收有新招——林下種植鐵皮石斛[J].中國林副特產,2013,6:104-105.
[12]吳谷漢,蔣經緯,吳丹.林下活樹附生鐵皮石斛種植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3:95,97.
[13]張中社,胡普輝,龍鳳來.玉米田間套種紫蘇栽培試驗[J].中國農技推廣,2014,30(11):33-35.
[14]黃學華,甘宇春,黃潔,等.涼粉草套種木薯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0:95-96.
[15]姚紹嫦,凌征柱,藍祖栽,等.廣西道地藥材山豆根的適宜氣候條件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13,34(6):673-677.
[16]李勇,鄧文,胡興明,等.桑園立體種植研究現狀與發展對策[J].北方蠶業,2011,32(1)5-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