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君
摘 要:在中國,場地環境評價作為一個新的領域,雖然有的一線城市的調查與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該領域整體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們對此展開深入研究。鑒于此,文章對場地環境評價的意義進行了闡述,提出場地環境評價中的常見問題,最后介紹了環境背景,并對其在場地環境評價中的作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場地環境評價;環境背景管理;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很多場地在性質上發生了頻繁的變更。尤其是大量的工業企業退出了城市,這些企業遺留的場地開始向其他用途開發。然而受到遺留問題的影響,這些場地存在一些環境污染問題,對于居民與生態環境而言有著不利的影響。為此,針對場地環境的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1 場地環境評價的意義
場地污染對地方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同時也會威脅到群眾的生命健康與生態環境。因此,必須對場地污染問題進行合理控制,如此才能夠使地方用地需求問題得到緩解,同時也能夠推動經濟發展。因此,作為管理者,政府在污染場地的管理與修復中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其中場地環境評價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意義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第一,通過場地環境評價,政府部門可以對場地環境狀況有所了解,進而對其采取科學合理的修復與管理方法,在未來場地利用上,場地環境評價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使場地中污染物的遺留得到有效控制,進而避免環境污染,減少經濟損失,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第二,在企業環境風險管理中,場地環境評價能夠實現對成本的合理控制,可以對場地潛在環境污染有一個清楚的了解與認識,對環境背景值進行了解,使投資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在企業并購或合資之前,場地環境評價能夠對場地潛在的污染風險進行識別,以此實現污染責任的明確;第三,如果場地已經出現污染問題,那么在場地環境評價下,場地修復的目標與方法就可以得到有效確定;第四,場地環境評價可以實現對污染場地的再次開發,對污染場地對公眾健康與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遏制。如果污染場地具有再度開發利用的需求,通過環境評價,土地開發利用者就可以根據委托的環境評價單位進行的環評結果采取相應的修復與處理方法,使入地使用與新的使用功能要求相符合;第五,場地環境評價能夠為責任方的認定提供依據,使關于污染場地管理的訴訟程度得到避免,為其修復與治理的及時執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第六,場地環境評價可以使土壤治理與防治工作更加透明,為土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2 場地環境評價中的常見問題
在中國,場地環境評價屬于新興領域,盡管一些大型城市在污染場地管理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很多方面依然需要進行完善。關于場地環境評價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缺乏完善的土壤與地下水評價標準與方法。這一問題對場地環境評價的有效實施與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關于評價標準,目前采用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并不具有全面性,適用范圍受到限制,缺乏足夠的有機污染物指標,在城市居住與商業用地的場地環境評價中,這一標準并不具有適用性;《工業企業土壤環境質量風險評價基礎》制定已久,在土壤環境評價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這一標準已經難以滿足要求;場地環境評價行業標準采用的是《展覽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標準》,其推行范圍有限,應用并不廣泛;有機類項目評價中,環境保護部退出了《關于印發<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的通知》,在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評價中具有適用性。關于土壤評價方法,《場地環境評價導則》對場地環境評價分為了三個階段,即污染識別、污染確認以及風險評估與治理,對相關土壤與地下水評價方法予以明確,在場地環境評價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地下水評價標準上,可以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目前,在地下水水位評價方面,相關標準尚未統一。地下水評價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從七個方面規范地下水評價,具體包括地下水環境影響識別、技術要求、預測、現狀調查與評價、保護措施、評價等。
第二,建設單位對環評程序的了解并不充分,場地環境評價具有滯后性,在制定現場監測方案上存在諸多困難。在接受委托之后,評價單位對擬評價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如果遺留場地涉及到企業的搬遷,通常情況下場地拆遷會影響到現場污染源相關資料的搜集,難以有效實施監測布點。此外,建設單位的經濟承受能力是重點污染源加密監測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由于滯后的環境評價,使得監測點位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擬評價場地的污染水平與規律往往難以通過監測數據得到客觀的反映。
第三,在實施場地環境評價現狀監測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時間限制、工作人員水平以及工作機制等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往往難以得到保障,對于環評結論而言,其準確度與可信度有所降地。主要包括缺乏規范的監測取樣、缺乏合理的監測分析方法、無法合理解釋異常數據等等。
3 環境背景管理在場地環境評價中的作用分析
2002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對環境背景進行了定義,即不受到場地排放影響的物質濃度水平。一般情況下,環境背景可以分為兩類,即自然背景與人為背景。前者指的是天然存在于環境中,人類活動對其未產生影響的物質濃度;而人為背景則是環境中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存在的,但與受調查潛在污染場地的聯系并不大的天然物質或者人造物質的濃度。在場地環境評價中,環境背景管理的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場測定的濃度往往與場地活動以及環境背景相關。場地周邊區域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源和可能散步的認為源的總和,即指的是場地環境背景。
在場地環境評估中,環境背景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對潛在污染場地進行環境評估時,該場地潛在污染物如果沒有表明,那么就需要對場地進行初步調查,如果檢測濃度沒有超過國家或地方的閾值濃度或篩選值要求,那么該場地就被視作沒有受到污染,不需進行深入調查,可以進行開發與利用。而超過了閾值濃度與篩選值要求,那么場地就有受到污染的可能,此時就需要進行詳細調查。
國家與地方閾值濃度或篩選值(簡稱TLCs)是建立在風險基礎之上的標準,其與土地利用類型有聯系,有的化學物質濃度檢測結果偏低,與天然濃度相比較高,一般TLCs會以結合實際情況,將其調高并作為場地化學物質背景值。因此,污染物濃度與TLCs之間的差值不管多大,評估都需要結合本地背景值,如此才能夠對場地是否受污染進行正確定義。
一般情況下,場地環境研究背景參考濃度屬于廣義平均值,應優先考慮將其作為TLCs和場地特定濃度,采取駐點對比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然而,這種方法也有可能導致潛在污染場地的定義失誤。背景濃度變化范圍與相應置信區間的確定,場地土壤中化學物質濃度自然變化數據等對于基礎數據與異常數據的區分而言有著重要作用,采用合理方法,可以使潛在污染場地的錯誤定義得到有效避免。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場地環境評價在我國城市發展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我國場地環境評價領域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對于居民身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而言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為此,我們要對此展開研究,提出有效的應對與改進措施,采用合理的環境背景管理方法,提高場地環境評價水平,為改善場地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陳軍,成金華,白永亮,等.能源消費背景下中國的環境質量與公眾健康[J].管理學報,2008,5(4):54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