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梅
【摘要】本文對在PLC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學習PLC興趣、任務式教學、一體化教學、“問題”和“陷阱”教學等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淺顯的介紹。
【關鍵詞】教學法 任務驅動 PLC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14-02
一、以通俗形象的實例上好第一節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上第一節PLC課程時,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中職學生從初中開始學習底子較差,在中職的理論課學習中很容易形成抵觸情緒,造成理論知識貧乏的惡性循環),所以在教學中多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教學初期組織學生到實訓場地觀看企業中的一些模擬教學設備或者結合學校一些實際應用的例子(如學校的電梯控制),或者有條件到一些現代化的企業中進行參觀體會,讓學生了解PLC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學習PLC的重要性這樣不但消除了學生對本課程的不了解,而且也打消了他們把PLC理解為計算機之類的編程課程(理論學習)的念頭。同時教師還可以聯系就業市場的需求(有較多單位提出“懂得PLC者優先” ),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改變先介紹指令后練習的模式,采用課題任務式教學
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的相對薄弱,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弱,而PLC理論內容比較抽象和枯燥,其涉及到數字電路、電氣控制等知識面較廣。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講完理論,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不佳,使學生學習熱情很快就會降下來。
1.以電氣控制線路為課題的教學
根據學生先前掌握的低壓電氣控制線路的知識,教師用“翻譯法”來進行PLC的入門教學。“翻譯法”是一種依據繼電器控制線路原理圖,用PLC對應符號翻譯成梯形圖的方法,學生較容易入門和接受。
根據繼電器線路,直接用PLC對應的符號代替繼電器的符號就可以了。這樣學生能較好的去理解PLC程序,教師也可較輕松的介紹PLC基本指令。
2.以任務為載體,“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張將教學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以完成“任務”的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識世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教學內容按照企業典型的工作流程來實施工作任務,其實施步驟:提出任務→分組討論,分析任務→查閱知識點→設計控制方案→討論互動→知識拓展→做一做。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軟硬件設計。軟件設計學生提交系統程序設計流程圖,梯形圖及程序說明,硬件設計學生提交硬件接線圖的設計,元件的選擇分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腦、手并用,迅速理解理論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與興趣。
三、“問題”和“陷阱”教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看到的現象來發現、獲取知識的教學,以及教師在給學生分析控制任務時,引導學生在編程上犯錯誤(進入你的陷阱)。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積極作用。
1.教師在給學生講解PLC的控制案例時,想到的就是實物演示讓學生能直觀的看到PLC程序控制的現象,這時教師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例如用計數器C控制小燈的閃爍次數,可以讓學生發現閃爍的次數與設定的不一樣、閃爍次數到達后,小燈就不能再次閃爍了等等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去思考為什么?怎么改進程序?學生可以掌握如何設定計數次數、PLC計數器C與掃描周期的關系、計數器要重新計數就要用RST對其進行復位等知識點。
2.只有犯錯的學生才會不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在犯錯問題上記得最久。教師再給學生布置和分析控制任務時,不要給學生“包辦婚姻”,教師出的控制要求在適當的位置增加一些“陷阱”,或者在給學生分析任務時,故意忽略一些分析要點(如果有會的學生他會立刻就有反應,不會的就讓學生在實操中犯錯(扣分))。例如控制小燈的閃爍(頻率為發光1秒,熄滅1秒),教師可以用指令ALT來給學生分析,但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把閃爍頻率改為發光1.2秒,熄滅0.5秒,要求用ALT編程。這樣學生在做的當中就會遇到發光1.2秒,熄滅0.5秒的閃爍頻率實現不了,他就會提出疑問。這樣教師在讓學生犯錯了,可以讓學生掌握ALT的應用場合、不同閃爍頻率的編程方法等知識點。
四、結束語
常言道:“水無常態,戰無定法”。我們要辯證地認識各類教學方法,教學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從來就不是單一固定的模式,教的方法因教師而異,因學生而異,還因內容而異,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杜從商.PLC編程應用基礎.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