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梅+潘洪霞+潘洪波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程中,感恩教育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方面教育,因此本文重點對如何開展感恩教學的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挖掘感恩教育方面的教學資源,這方面的內容應該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樣才能讓我國廣大小學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感恩教育 小學生 思想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69-02
在感恩教育中,包含了眾多的教學內容,首先是要求學生們對生命加以珍惜,因為生命是只能有一次的,每一個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價值都不一樣,只有珍惜生命,才能奉獻自己的光和亮,更好的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其次是要學會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之所以要進行感恩教育,主要是為了向廣大學生滲透責任的重要意義,最后還要讓學生懂得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只有人與人之間得到溝通,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讓人們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價值,從而更好的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本文重點對感恩教育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希望能夠對教學情況有所幫助。
一、做好榜樣作用
在感恩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起到榜樣性的作用。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模仿為主,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意義。感恩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懂得知恩圖報的能力,無論是對于父母或是對于長輩,都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這也是幾千年我國傳承下來的重要文化。在此基礎上,要想培養學生的感恩心理,就要加強榜樣的力量,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備嫻熟的專業教育技能以外,還應該創建一個感恩的場景讓學生更加的熟悉與了解,使學生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掌握與感恩有關的要素。為了能夠加強思想方面的教育,教師應該盡可能的為學生創建一個社會實踐的機會,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在潛意識中的感恩心理,更好的開展感恩教育。
二、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學習感恩教育是學生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這一意識的形成并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樣并不是每個學生出生以后就懂得感恩教育,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將感恩的心滲透進教學過程中,充分的應用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氣氛。
具體來說,感恩教學首先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詳細的了解,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中,有關感恩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不僅包括父母的恩情,還包括報效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教師應該充分圍繞這方面的內容展開教學工作,在小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聯系學生與國家或是集體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從不同的方面進一步凸顯我國傳統文化以及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要求。
其次是要創建感恩情境。在感恩場景的創設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從實際的生活場景入手,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貼近生活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感恩于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生活中的實際片段作為教學中的主要素材,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滿足教學目的的要求。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在當前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中應用十分普遍,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教師達到不同的目的,同時,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教師還可以充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指導教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體,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獲得應有的感恩教育。除此之外,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從多角度展示感恩內容,是一種更加全面的交流方式。
最后,要踐行于生活實踐。感恩教育的生活實踐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為你的感恩對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學生親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學會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時間獻給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動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勵學生把別人為其做過的比較感動的事情寫成周記或作文,在班上宣讀。還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去做、去體會,與家長、老師進行換位后做一做家長與老師的事情,從而感知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讓學生講述他自己對感恩的認識,講讓他非常感動的事情,講讓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報恩行為的體會和感想。
三、結語
總而言之,從小就加強對學生感恩方面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重視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培養,可以有效的促進整個社會水平的提升,讓我國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促進其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行勇,張瑜.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整體構建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李彥峰.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4(15)
[3]胡剛華.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感恩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