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煉+鄧紅彬
摘 要: 自媒體時代下,高職學生自主選擇行為逐漸增多。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成熟的前提下,面對復雜的網絡信息,一些高職學生的認知和取舍存在偏差。針對這一時期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探討如何利用自媒體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拓寬教育渠道,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 自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教學創新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媒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F在互聯網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是指普泛化、自主化、私人化、平民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當前在年輕人群體中比較流行的百度貼吧、微博、論壇、微信朋友圈等網絡社區都屬于自媒體。自媒體時代,主流觀念和思想的影響逐漸變弱,人們看到更多的是網絡上匯集的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在自媒體呈現的海量信息面前,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訊,并對事物做出是非判斷。
一、自媒體時代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
自媒體的發展給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信息傳播的快捷,信息網絡的復雜龐大,真假難辨的信息如何取舍等問題的出現,使高職學生在面對自媒體帶來的改變時道德觀、價值觀甚至人生觀等方面表現出一些新的變化。
1.自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如何增強高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很多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自媒體的出現可以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帶來轉機。自媒體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互動性。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自媒體的出現,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自由。在休息的寢室,散步的校園林蔭道甚至購物的商場,學生都可以利用網絡參與到學習之中,積極參與話題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大大增強學習自主性。
自媒體開放性的信息傳播方式,促進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豐富。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是老師負責指導,學生聽從老師的安排,在上課時間走進教室,坐在教室里聽老師拿著粉筆和書本講課。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講臺下聽,這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自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網絡論壇以快捷、靈活的特點,成為高職學生學習交流的新平臺,學生思政教育的手段隨即多樣化。
自媒體平臺信息的隱匿性,有助于師生之間信任度的增加。借助網絡論壇、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師生可以實現真實心態的交流,達到疏通、引導、教育的目的,既增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主導者之間的信任,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自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任何新技術的運用都會體現出兩面性。在用自媒體豐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同時,我們要接受它給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問題。
較同時代的新媒體技術而言,自媒體平臺信息的發布和傳播更加自由且無障礙,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和觀念在自媒體這一平臺上傳播,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是非觀念,給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
自媒體信息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和令人驚訝的傳播速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和信息接收的速度非常快,幾乎可以同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對相關信息的出現沒有做出及時反應就會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信息。教育者不知道受教育者接受了什么信息,對他有什么影響,這使得教育者的工作陷于被動局面,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自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考
為更好地應對自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時代特征,主動關注時代新動向,積極研究工作開展的新方法,創新新時代的育人模式。
1.結合時代特點,樹立運用自媒體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觀念。
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擁有話語權,都可以參與討論,同時都是新聞傳播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樹立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自媒體相結合的觀念,利用自媒體的互動性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改變傳統的說教教學;利用自媒體平臺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大的優勢,實現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潛移默化;利用自媒體平臺開展思政教育,凸顯雙向互動,通過平等交流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努力成為符合時代特點的良師益友。
2.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在自媒體時代,必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比起傳統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傳遞的東西,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上看到的信息更多更新。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識,非學無以立德?!庇捎谧悦襟w提供的信息多,對事實、信息內容的是非判斷難度大,這就要求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很高的知識儲備量。在具有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理論水平前提下,才能指導學生理性思考,對復雜的訊息進行再加工,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同時,要贏得學生的注意力還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數字影音技術及相應的教學軟件,擴大課堂信息量,增強課程的感染力與吸引力。通過建立數字化校園平臺,幫助學生清晰了解學習思路,全面掌握課程學習資料,把握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自主地選擇時間、地點學習。通過網絡平臺的互動增強教學時效性和針對性。通過開設網絡互動欄目,學生在線提問、提交作業,教師及時與學生溝通并回答學生的疑問,實現互動式新型教學。借助網絡互動環節,促進師生對話,為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開放的平臺。
3.借助自媒體影響力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
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會使用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平臺傳播先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有清醒的意識。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引導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F在手機微信、朋友圈、微博因操作簡便,已經充分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嘗試著將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等建設成思想政治工作除課堂外的又一個主陣地,以國家重要時事新聞、社會熱點問題、先進人物事跡為切入點,發布相關信息,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通過觀點分享、話題討論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傳播正能量,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接受、掌握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
4.在網絡中樹立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注重培養網絡中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通常是指在現實網絡中頻繁地為他人提供大量訊息,同時對他人造成影響的“活躍分子”。在高職院校中存在一部分政治素質高、掌握大量信息、了解時代動向并具有深刻見解的老師,這部分老師同時深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應當鼓勵這些老師在自己的朋友圈、QQ空間或學生經常聚集的論壇、貼吧等自媒體發布正面信息。由于學生對這部分老師格外“偏愛”,他們發布的信息的觀點或見解大部分學生都愿意接受,從而使這部分老師成為網絡思政教育的“意見領袖”。通過培養這樣的網上“意見領袖”,有利于增加網上積極健康言論的力量。
5.提高網絡輿情監管,形成教育合力。
高職院校應開展有效的網絡輿情工作,適時搜集輿情信息。網絡輿情監管部門要密切關注學生經常瀏覽的百度貼吧、網站論壇等互動性較強的網絡平臺,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對不良信息及時加以更正和刪除,同時挖掘關于時政、教育、社會現象等有價值的輿情信息,加大對正面事件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積極正面引導,逐步形成先進的網絡文化方向。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這一思政教育新載體的功能,把校園網建設成為了解學生情況和建議的有效平臺,并且對校園網加以有效的控制與引導,使網絡教育始終為人才的培養而服務。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無孔不入,網絡傳播媒介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和教育力量,堅持以學校教育、社會疏導、家庭輔導、媒體引導等多種方式共同實施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整體教育新模式。
三、結語
信息網絡化時代,人們的工作、學習已經離不開自媒體。這種影響已經深入高校校園生活中,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緊密聯系。一方面,它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它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個時代,我們只有準確把握時代的發展動向,充分關注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影響,才不會被時代所摒棄,才能進一步增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凸顯自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意義。
參考文獻:
[1]鄧紅彬.論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03-105.
[2]許紅菊.自媒體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的調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12).
[3]鄧紅彬.運用新媒體技術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5).
[4]周凌云.增強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途徑探討[J].企業導報,2011(13):56-57.
[5]裴杰生.自媒體時代的德育特征及創新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5(7):25-26.
[6]顏淑貞.自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2):43-44.
基金項目:1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自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53261階段性成果之一;2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項目編號:16JDSZK036)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