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 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強、時效性強等特點,專業課程教學應該本著其特點探索有別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湖南女子學院“旅游學概論”教學為例,探索從教師群體與學生群體兩個訴求點出發,研究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在課程中的應用,促使師、生兩方群體共同關注課堂教學質量,探求更適合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團隊合作 “旅游學概論” 教學實踐
一、引言
旅游行業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強、時效性強等特點,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勝任相應的工作崗位。隨著旅游經濟的日益蓬勃發展,“全域旅游”等新理念和實踐不斷涌現,旅游行業的綜合性進一步增強,這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創新性及服務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國之前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加上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情境下學習競爭異常激烈,學生的競爭意識常常過甚,而團隊合作品質有所欠缺,加強對旅游專業學生合作品質的培養成為緊迫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在國外合作教育、合作學習和合作授課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合作教學論”的理念,目前國內合作教學的有關研究主要聚焦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筆者作為湖南女子學院“旅游學概論”的授課教師,根據“合作教學”的相關理念與規則,在本課程中嘗試運用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目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團隊共同探究、共同解決在學科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可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品行培養,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旅游學概論”是旅游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也是旅游專業的入門課程和核心課程。課程旨在構建學生的專業體系認知和加深學生對旅游專業基本原理的理解,訓練學生能以旅游專業角度深入觀察現象、建立旅游專業概念體系,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專業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素養和能力等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旅游學概論”課程內涵豐富,所覆蓋的知識面和信息量及實踐認知內容是其他課程難以比擬的。從目前看,其教學過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生源個體學習水平差異大
很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其生源主要來自于高考招生、專升本、對口招生等,招生方式的不同導致學生之間相關專業知識的差異性明顯。同一個班級,部分學生已經學過相關課程,相關專業知識點比較熟悉,但對這些知識點的形成及彼此之間的聯系缺少思考。而另一部分學生雖強于思維,但缺少對相關知識點的了解和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傳統講授的方式則顧此失彼,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教學過于關注理論結果
“旅游學概論”作為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及學生容易重視相關知識的學習、相關結論的推理,重視學科思維的形成而忽視學科情商的培養,如對學科的認同度、個人情緒的控制與調整、與他人交流的有效性等方面,導致學生學科知識點掌握較好,但專業認同度不高,溝通交流能力不強,甚至產生降低學習自主性、喪失專業學習興趣等負面影響。
(三)學生參與性不強
“旅游學概論”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學生已經習慣中學學習階段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因而進入大學校園后在學習中也常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旅游學概論”作為理論課的課程性質,很多教師習慣性采取講授為主的模式,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形成思維的惰性,對課程學習的主動參與不夠,對自我意見的表達不夠。
針對以上問題,“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應根據旅游專業本身的特點,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形成適應旅游專業的教學新模式,筆者在湖南女子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中采取團隊合作模式進行教學,應該說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以下是具體的實施過程。
三、“旅游學概論”團隊合作教學實施過程
(一)理解團隊合作式教學的內涵
在施行團隊合作式教學之前,首先讓學生了解團隊合作教學的含義和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團隊合作式教學是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過任務的分配與完成,使學生了解整個任務,并理解自己的任務與整個團隊任務之間的聯系,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個體需要不斷地與團隊進行交流,合理分配資源,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伙伴之間互相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強調合作、討論、交流、共享,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強調平等與自由,引導學生增強自信心,尊重他人。這種模式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團隊為主體,以學習任務為驅動,以合作能力為核心,以團隊表現為測評,最終不僅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更重要的是培養團隊合作品行。
團隊合作式教學與一般的項目驅動教學不同,它強調的是在項目(任務)驅動下,以團隊為主要完成主體,強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團隊中如何進行任務分配、信息交流、共同工作直至最終完成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
(二)有效整合教學內容
在團隊合作教學中,適當的教學內容選擇和成果設置是團隊合作有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學內容選擇適當,有利于團隊合作的順利開展,以湖南女子學院“旅游學概論”課程為例(見下表所示)。
通過上表可看出,在“旅游學概論”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在旅游的產生與發展、旅游者形成主客觀條件、旅游資源評價及保護、旅游市場特征分析、旅游效應等教學內容上,我們采用的是小組式合作教學。因為這些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容易形成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也容易在交流中帶來新知,擴大視野,擴大看待問題的角度。教師充分采用團隊合作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將目光由書本移向現實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她們既獨立思考,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科學設置團隊合作教學流程
僅以筆者任教的湖南女子學院“旅游學概論”課程中“旅游的產生與發展”教學內容為例,教學流程步驟設計如下:
步驟一:將所授旅游管理班40位同學分成異質小組6組,每組6~8人,提前布置每小組學習主題及學習內容。教師說明主題學習要點、完成自主學習的具體要求,明確小組各成員的任務分工。其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自己選擇或者自我推薦而非教師指定。
步驟二: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在教材的基礎上,通過資料查詢、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學習和PPT制作,由教師分組檢查指導后,再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PPT進行本主題學習內容的講解。
步驟三:由其他學生和教師負責針對本部分學習內容提出問題,負責講解小組完成解答,解答應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
步驟四:針對未能回答問題,學習小組進行總結,通過新一輪的資料搜集,共同討論,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完成本教學內容的學習。
步驟五:合作評價。各小組PPT納入課程考核體系,各小組成員依據其表現,分數納入期末總成績中。考核標準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為合作成果,即所完成PPT及講解的成果質量;其二為團隊合作表現。評價應由教師、小組成員、其他小組共同完成。
在此教學流程下,學生及教師的主要工作放在課后,教師實際工作時間遠超于課程設置課時。學生自主學習、調研活動也在課后,呈現課上學習和課后調研相結合的特點,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課堂提問的主體也由教師轉至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且以學生為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
(四)采用多樣化團隊合作形式
在團隊合作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是采用得最廣泛的方法,小組合作能有效地解決目前國內大班授課的某些困境,也是非常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團隊合作品行的教學方式,但團隊合作形式不僅于此,根據合作的組織形式,我們將其分為三種:同伴式合作(兩至三個學生對于某些具體細微問題的討論,帶有自發式、隨意性特征)、小組式合作、組間合作。根據合作的時間,我們可以將其分為課前合作、課中合作、課后合作。
在“旅游學概論”的課程教學中,我們采用了多樣化的團隊合作。在教學內容比較重要且豐富的部分,我們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完成項目任務,小組合作不僅體現在課堂上的項目展示,更體現在課前的項目完成過程和課后的完善部分。對于某些微觀的知識點,比如旅游的概念、某個具體的屬性等問題,我們采用課堂上同伴式合作,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又鼓勵其與他人的對等交流。在旅游效應等問題上,我們不僅使用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關注旅游的各方面效應,而且運用組間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到小組與小組之間對于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同解決方案,發表其對于其他解決方案的看法。這既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看問題能思考得更全面,又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理解不同的立場所產生的觀點,培養其同理心,從而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
[2]李輝.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學概論”課程建設與改革芻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
[3]孟秋莉.提高《旅游學概論》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4]陳樹洪,呂紅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建構及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1(2).
[5]唐宗明.大學生合作學習教學設計與評估初探[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1(4).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女子高校學生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4]101號)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