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珍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52-02
榆次區晉華小學是一所有著六十多年辦學歷史的傳統名校。2015年三月,我校被山西省教科院選為了山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教學模式下學生作業的改革與探索”試點學校,全校師生積極投身到了此項教科研課題的研究中
,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進行作業改革與探索。這一課題的研究有力地夯實了學生的學科素養,成為了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助推劑和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驅動力。
一、精心布置與落實前置性作業,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
(一)“前置性作業”設計創特色
我校倡導“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加大力度研究“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在全校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具有我校特點的小學語文雙課時前置性導學。第一課時通過四讀課文,學習字、詞、句、段、篇,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第二課時品詞析句,嘗試揣摩本課的寫作方法。
(二)“前置性作業”呈現各班有特色
每位教師在學校“前置性作業”模式的指引下精心設計,學生根據本學段、本年級學生的特點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前置性學習成果,有側重于課前資料收集的課前資料卡、學習小助手等,有側重于基礎知識預習的課前預習單、課前預習知識樹等,無論是哪種形式,都為學生學習新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前置性作業”落實教師有方法
我們也十分重視“前置性作業”的檢查、落實,教師做到了事先閱讀學生的前置性作業,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特別把學生中出現的有思維層次的感悟、有價值的問題,甚至典型的理解偏差的問題摘錄下來并有層次地穿插安排在了自己的教學中,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在課堂上還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呈現作業成果,學生在匯報交流中取得了更大的學習自信,也更有成就感,更加樂學,作業的改革真正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精心設計學生課堂作業,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
實行作業改革之前,學生的課堂作業多機械重復,少創造活動;多抄抄寫寫,少思維訓練;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發揮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實行作業改革之后,我校語文教師在學生課堂作業的改革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一)低年級以拼音與識字為主,進行作業改革
同樣是鞏固拼音、鞏固生字,如果只是簡單、機械地抄寫、默寫,學生不一定會全力以赴,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低年級的老師動腦筋設計出了新穎、有創意的作業,如:聲母王國、韻母樂園、趣味聽寫等等,這樣的作業既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中年級以積累與寫話為主,進行作業改革
中年級在識字、學字的基礎上,作業設計以積累好詞佳句與進行段的訓練為主,為習作訓練做好鋪墊,積累好詞佳句說白了也就是抄寫,但是如果教師能精心設計,學生必將興趣盎然,如有的班將“認識安全標志”的作業設計為“我與安全標志做朋友”,還有的班級將“積累本單元的成語”設計為“單元成語樹”,還可以設計“動物名片”“我的自畫像”“家庭住址名片”等等,這樣的作業,學生完成態度端正,效果自然很好。
(三)高年級以閱讀與習作為主,進行作業改革
高年級課堂的閱讀與習作訓練是重點,圍繞這一重點,高年級的老師們也精心設計了高效的課堂作業,有品讀感悟類的“品讀《黃鶴樓送別》”,有閱讀拓展類的“《草原》《林海》對比閱讀”,有續寫類的“延伸愛之鏈”、改寫類的“將古詩《元日》改寫為一篇文章”等等。
三、匠心安排學生特色作業,豐富學生校園內外生活
書香校園創建是我校的辦學特色之一,圍繞這一特色,我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特色作業。
(一)隨文練筆,語妙絕倫
隨文練筆是提高孩子的寫作技能、提升閱讀品味的一條重要途徑,3—6年級的語文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有幾篇可讓學生借鑒習作方法的好文章,老師精心指導,在學生領悟習得寫法后,趁熱打鐵進行拓展寫作。
(二)閱讀積累,圖文并茂
為了讓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根據學段特點準備積累本。一年級的詞語積累卡,二年級的好句大觀園,三年級統一制定的讀書摘記卡,更是設計巧妙。四、五、六年級的采蜜集,孩子們更是把它當做了自由的天地,孩子們自己設計封面,自己設計格式,里面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
(三)流動日記,異彩紛呈
為了幫助孩子們積累寫話、習作素材,我校1—6年級每班同學輪流來完成班級日記,低年級可以是寫一句話,也可以是寫幾句話,中高年級寫整篇的日記,記錄班里、校園里或者生活中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每名同學先認真修改、評價上一篇日記,再著手寫自己的日記,既練習了修改和評價習作,又提高了自己的觀察和寫作能力。
(四)特色作業,五花八門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全校語文教師群策群力,以年級設計了特色作業。一年級“古詩配畫集”、二年級“貼圖寫話集”勾勒出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三年級“配圖日記”、四年級“七彩報貼”,別有一番樂趣;五年級“好書推薦卡”、六年級“讀書資料卡”,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國學作業,韻味無窮
國學經典是我校的特色課程,圍繞這一特色,學校安排學生晨誦時間讀國學,午讀時間抄國學,在每周休息日都要安排學生將一周誦讀的國學進行反思,讓國學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并適量地布置學生完成相應的特色作業。如:一年級的《弟子規》拼音繪本,二年級的《三字經》故事集,三年級的《百家姓》姓氏由來,六年級的《論語》故事匯等。
近年來,全校師生一起行走在開滿鮮花的作業改革之路上,課題研究的范圍覆蓋了以語文學科為主的所有教學領域,教師在參與課題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學習,學生享受到了作業的樂趣,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收獲到了成長的喜悅。課題研究氣息豐盈了整個校園,作業成果記載了孩子們童年的記憶,開啟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