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96-01
導入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和建立知識間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
導入的方法要依據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需求,靈活運用。新課的導入雖僅占幾分鐘或幾句話,但它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階段,它正如影劇的“序幕”一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起著新舊課之間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講好每節(jié)課的開場白是十分重要的。
一、設問引入法
讀書需要思維,思維始于問題。設疑是教師有意識地設置障礙,使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是一種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維導向。用設問引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二、懸念激趣法
在化學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學起來枯燥,教起來干癟,對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原電池的知識時,引言可這樣設計:“一天滿載著精選銅礦砂的‘阿那吉納號貨輪正向日本海岸行駛。突然,貨輪上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船員們驚呼:漏水了。堅硬的鋼制船體為什么突然會漏水呢?是貨輪跟其它船只相撞還是觸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鋼制船體因銹蝕而穿孔漏水了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貨物:精銅礦砂。為什么精銅礦砂可使鋼板出現漏洞呢?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知識就可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這節(jié)課就講關于原電池的知識。”這樣引入新課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溢了。
三、開門見山法
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的和要求、各個重要部分的內容及教學程序的導入方法。有些化學知識十分重要,且抽象難學,在上新課前先強調學好這些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對于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而努力學好這些知識是大有幫助的。如,在講解物質的量知識前,直接強調這部分十分重要,它貫穿于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計算的核心。
四、激情引入法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fā)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以引起聯想,自然地導入新課。根據教材內容,教師還可用激情的語言,講述一點化學史料,借以喚起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熱情,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五、化學魔術引入法
用化學魔術引入新課,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把新課推向高潮。比如,在講解氨的結構和性質一節(jié)時,可先給學生做“空瓶生煙”的小魔術,然后指出:氨氣除了具有與氯化氫作用生成氯化銨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詳細討論氨氣的結構和性質。
六、類比引入法
有些化學概念,表面看來很相近,但實際是有區(qū)別的,有的學生易把它們混淆起來。在上新課時,采用類比引入,便于學生把新舊概念區(qū)分開來。例如,講電解時,可先讓同學回憶電腦的知識,然后再提出電解與電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它們又有何區(qū)別與聯系?我們學習了電解的知識,這個問題就不難解答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電解的有關知識。
七、以舊拓新法
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級向高級這一客觀規(guī)律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把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引燃點”。由復習舊知識入手,導入新課,這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講物質的量濃度時,可先復習初中溶液相關的概念,然后告訴學生,使用質量百分比濃度時,用的是質量,但實際上量取液體時一般多用體積,因此引入了新的濃度表示方法:物質的量濃度。這樣引入新課顯得自然流暢,且把百分比濃度與物質的量濃度作了對比,以防止學生混淆。
有經驗的教師,常以復習、提問、做習題等教學活動,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支點,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能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在學習之始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這樣的導入,教師要摸清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
八、實驗引入法
學生學習之始的心理活動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學習某些章節(jié)的開始,教師可演示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的實驗,使學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態(tài)、聲、光、電諸方面的刺激,同時提出若干思考題,通過實驗巧疑布陣、設置懸念。
九、設問引疑法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有經驗的教師,常在教學之始,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起學生聯想,或滲透本課的學習目標。
十、借助事例法
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來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起觸類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紹新穎、醒目的事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新奇不解的學習情境。例如,“醇類”的教學,用宣讀新聞導入。一上課,教師拿出剪報宣讀:“四商販非法用工業(yè)酒精制售白酒,貴陽發(fā)生千人飲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標題,立即吸引全班學生急切了解報道的詳情。接著讀:“貴陽目前因飲用含高濃度甲醇的白酒引起嚴重中毒事件。據悉,自25日發(fā)現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人中毒。雙目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學生聽罷都震驚了,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例如,為什么飲用工業(yè)酒精配制的白酒會中毒?為什么會雙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質?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頓時被激發(fā)起來了。此刻轉入醇的分類和甲醇等內容的學習,隨后繼續(xù)讀報:“經化驗,這些白酒,每100毫升竟含甲醇31.5克,超過國家規(guī)定衛(wèi)生標準774倍。超量甲醇進入人體,首先侵害視神經,損害肝腎,而后酸中毒而死亡。”
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直觀演示,提出懸念、故事引入等方法導入。
參考文獻:
[1]弋小菁.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新課的導入法[J].華章,2013(10)
[2]高為井.淺談高中化學新課導入的藝術[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0)
[3]王彩芳.化學新課導入方法研究[J].化學教育,2001,22(1):16-18
[4]溫玉琦.新課程下化學教學導入新課的方法[J].科學與財富,2016(11)
[5]戴月萍.初中化學新課導入技巧之我見[J].理科考試研究,2012,19(24):90
作者簡介:
蔡宜波(1981-),男,湖北洪湖人,本科,畢業(yè)于湖北荊州師范學院,中教二級,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