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恒偉
【摘要】思維是人們對客觀事物一般特性和規律的概括及間接的反映。數學思維能力,就是在數學思維活動中,直接影響著該活動的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體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思維能力是一切智能活動的核心。它與其他的一些能力,如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是緊密聯系的。提高思維能力的過程,實際上是以思維能力為中心,諸能力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Abstract】 thinking is a general and in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objective things.The ability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is the stabl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activity in the mathematical thinking activities.Thinking ability is the core of all intelligence activities.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other abilities,such as observation ability,comprehension ability,imagination ability,memory ability,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so on.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inking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bility as the center,the ability to promote each other and develop together.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inking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73-02
數學思維能力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數學思維對培養人的思維的嚴密性以及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提高人的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嚴謹,數學使人嚴謹,但數學并不使人呆板。數學思維對人的素質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各個領域的社會實踐與各個學科的研究領域中借鑒和應用數學思維與思想方法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想結合自已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平時每節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嚴謹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
一、培養思維的嚴謹性
數學和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特征都包括嚴謹性,思維的嚴謹性是學習數學最基本的要求。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思維維的嚴謹性應重點放在每堂課數學概念教學上,因為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任何數學結論都必須借助于嚴密的邏輯方法來實現。
二、培養思維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善于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具體情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及時調整思路,找出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難題時,能多角度思考,善于發散思維,又善于集中思維,一旦發現按某一常規思路不能快速達到目的時,就要立即調整思維角度,以期加快思維過程。思維靈活性智力活動的靈活程度,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能根據條件和問題靈活地轉換思路和方法。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應重點放在每堂課的變式練習上。
三、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國家興旺,民族的振興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之際,更應關注數學課堂教學這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江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但要求知識淵博,而且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質疑交流中走向創新。數學是基礎教育,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擔負重要學科教學任務,要在教學中積極啟動創新思想。
四、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思維活動中善于嚴格地估計思維材料和精細地檢查思維過程的智力品質。教學中,要善于將學生考試、作業或每節課堂答問中的典型錯誤,讓全班學生議論、辨析,去偽存真,提高思維的批判性程度。例如:一塊長方形的紙板,長11厘米,寬8厘米,現在要剪成直角邊分別為4厘米、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幾塊?學生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很多學生錯誤列式為118(422)=22(塊)。教師可將這種錯誤解法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讓他們找病根,開處方,分小組組織學生思考、辨析錯誤的原因。經過討論,有的學生說:“這樣列式是符合常理的,怎么會錯呢?”有的學生說:“長方形的長是11厘米,而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邊分別是4厘米和2厘米,它們之間不是倍數關系,所以材料不可能全部用上。”還有的學生說:“這樣的題目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剪一剪才能找到正確答案。”經過一番討論,同學們統一了認識,弄清了計算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區別,得出了正確的答案。又比如我在教授下面三個例題:把三個長3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拼成一個表面積最小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平方厘米
(1)把兩個棱長都是1厘米的正方體,合并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平方厘米。
(2)下圖中1個小正方體木塊表示1立方厘米,再添上()個這樣的小木塊,就能壘成一個棱長是3厘米的正方體。
有些學生出出現了下面答案(1)(66,58,54)(2)(12)(3)(18)
這幾道試題是考察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1)題的一個長方體(如下左圖)的表面積為(6+3+2)×2=22(平方厘米),三個長方體的總表面積是22×3=66(平方厘米);如果把3個長方體的3面相接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為(6+3)×2×3+2×2=58(平方厘米);如果把3個長方體的2面相接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為(6+2)×2×3+3×2=54(平方厘米);如果把3個長方體的1面相接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為(3+2)×2×3+6×2=42(平方厘米),所以,最后一種拼法表面積最小,其他幾種拼法均不是最小的
(3)題忘記了中間相接的地方(如上右圖)要去掉2個1平方厘米,所以誤認為是12平方厘米。
(4)題的正確解答應是用棱長3厘米的大正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27)減去原有的小正方體的個數,而原有的小正方體有14個,而圖中畫出來的只有9個,其余5個被遮住了,如果想不到這5個就會出現27-9=18(個)的錯誤。空間想象力的形成需要逐步培養,一般先通過直觀訓練,再過渡到抽象的想象。由幾道錯題引發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爭論,學生在主動參與找錯、議錯、辨錯、改錯的反思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思維品質培養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關注、了解和研究的對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楊波.淺析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