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成長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學校、教研室兩個層面介紹了適合不同類型學校歷史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途徑,為學校及教師的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校本教研 聯片教研 集體教研 網絡教研
【Abstract】school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This article from the school,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two aspects introduced th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way,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nd teachers.
【Keywords】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75-02
新課程實施以來,特別是2011年版《歷史課程標準》頒布后,“以人為本”“以生為主”的課堂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廣大歷史教師致力于課堂改革,力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以終身的終身發展為目標,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習的技能,掌握學習的方法,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這樣的作用,其中的原因很多:應試教育大杠桿的驅動,教師的專業水平程度不夠,學校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學生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等等。但從教與學的關系來看,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水平問題。從事歷史學科教學的教師水平不高,他們有的是因為學校缺少歷史教師而由其他學科轉行擔任,有的是因為不能勝任其他學科的教學而任教歷史學科,有的是為了滿足工作量而兼任,有的則因學校規模小外聘代課教師等等。總之,歷史學科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也就決定了課堂上教與學的關系,教學質量的高低。
歷史學科的這種現狀,在市一級學校并不明顯,甚至沒有,但是對于城鄉結合地帶,尤其是農村學校,這種狀況普遍存在。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幫助教師在任教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就成為教研室、學校的主要任務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多獲得樂趣,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兩個不同級別的機構共同采取的有效途徑就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教師為教研主體,以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內容,以學校內部資源為依托,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研究活動。其中的“校”不能片面的理解為“以校為本”,實際上是指研究的對象和內容是學校的人、事、物、觀念等。因此,只要研究的對象或內容是“以校為本”的,那么不管研究者是誰,不管校內還是校外,都可以稱之為校本教研。
一、學校范圍內的校本教研
學校是教師發展的主陣地。歷史學科的校本教研主要依靠教研組的活動,其活動內容基本圍繞研究教材、觀課議課進行。
研究教材基本上采取一人主講,其他教師補充的形式。由主講教師先做課標內容解讀和教材分析,包括課標中的表述,對課標的分解,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情況介紹、學習目標的制定,重難點的制定與分析,教學方法的運用,教材的使用等。其他教師對主講教師的內容可以指出不足,補充說明,提出修改意見等。在整個研究教材的過程中,要緊緊扣住一個底線,就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學生所學的這節課,其已有哪些知識與技能、方法,我們要通過這節課的內容使學生獲得哪些知識,掌握或提升哪些方法、技能,獲得哪些情感,重在研究學生,從學生的所得中調整教師的教學方法。
觀課議課是教師的又一項基本功。所觀、議的課可以是教師自己單獨準備的,也可以是在教研組研究教材之后所指定的,上課教師通常為兩人以上,進行同題異構。觀課時,教師帶有一定的任務:或者觀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或者是合作探究時的活動情況,或者學案的使用情況等。
二、教研室引領下的校本教研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教學研究是教研室的中心任務,也是教研員的第一要務,是教學指導、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研室的工作重心必須下移,建立一種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教研運行機制。相應的,教研員的角色也發生變化,親自參與到一線教學中,積極參與校本教研。
在教研室的引領下,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的校本教研形式多樣,所起作用也從不同角度產生。
1.聯片教研
上述單個或數量極少的歷史教師的學校,采取聯片教研的形式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聯片教研即將集合片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師交流,破解教育發展不均衡,實現教育共同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所謂“片”就是教研室根據學校的師資水平與地理位置,將幾所學校劃分在一起。所謂“聯片”即將劃分的幾個片區在教研室的統一安排下進行相同教研內容的活動,也就是大范圍的同題異構。
聯片教研中片的活動內容可以不同。不同片區的學校以各自片區的主要負責學校為主體,制定相應的活動制度、活動內容。活動內容可以是同題異構,可以是研究教材,可以是說課、講課、評課一體化,可以是教學技能的比賽,可以是教學手段的培訓與展示,如微課的錄制與使用等等。活動內容廣泛,涉及范圍廣,從不同角度提升了歷史學科教師的基本技能與專業水平。
在各片區活動的基礎上,教研室牽頭可以進行聯片教研比賽展示。
2.集體教研
聯片教研是在學校的基礎上進行的校本教研,我們還可以圍繞教師集體展開校本教研。每個學期將歷史教師集中在一起,除了進行常規的教材培訓、觀課議課、經驗交流、傳達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外,還著重對教師進行業務考核。考核以試題的形式進行,包括有課標、教材教法及專業知識三部分。在下次集體教研培訓時,針對上次教師們考核出現的情況及時反饋,并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既加深了對課標的解讀,也集思廣益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同時從專業知識水平上考查了教師,其中還可反饋出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解題時存在的問題,多角度提升教師水平。
3.網絡教研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電話、QQ、微信成為了人與人遠距離交流的主要方式,其中QQ、微信更成為教師交流的平臺。在教研室引領下,歷史教研員組建了QQ群、微信群,及時將各種教學理念傳達,也可以提出教學方面的話題引導教師發表意見;教師們可以在群里直接語音、視頻交流,可以單獨,也可以群聊。不僅如此,我們在建立區一級的網絡教研時,也與市一級、省一級的歷史教師建立同步網絡教研平臺,擴大了校本教研的范圍,教師的參與度、深度更廣。
無論是哪種級別、哪種形式的校本教研,其最終目的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這也是新課程實施的終極目標。而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又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特殊性:史論統一性、過去性、階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鑒性和綜合性。因此,歷史教師要在自身不斷努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不同途徑的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在歷史學科領域的教學中彰顯特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作者簡介:
王會萍,1975年出生,女,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致力于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