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從這個《標準》出臺后,正式標志著新的課程標準中將口語交際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系統出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與閱讀、寫作同時登上了大雅之堂。但是口語交際不同于平時的學習,教師在講臺上講給全體學生聽,在講臺向學生提問,而是教師確立話題,甚至學生自己尋找話題,自己組織語言站在講臺上講給全體同學聽,旁邊還有老師也在聽,這種全新的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作用是明顯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學生掌握方法不多,心理素質不太好等等,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教給學生系列的口語訓練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中 提高學生 語言交際能力 漫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87-02
一、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溝通交流,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口語表達技巧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即興演說,要不打草稿還要表達得清楚完整。要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學生需要有很強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總結能力,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這些基本能力,讓學生具備基礎的思辨能力。例如,當講解《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道德問題讓學生展開即興辯論,還可以讓學生針對如何做一個具有高尚靈魂的人進行演說,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對人的靈魂與修養問題會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加入自己的觀點,就可以形成一篇優秀的演講稿。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點評,對表現優秀的同學要給予獎勵,對表現稍差的學生要給予鼓勵,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拓寬學習渠道,不斷擴大視野。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看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新聞節目或是辯論賽事,通過向他人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機會“說”
班級內較內向的學生可能不愿意或者不敢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應首先鼓勵這部分學生大膽走向講臺,展示自己。無論這部分學生講的好或是不好,最起碼他有了去在大眾面前“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勇氣,再循序漸進慢慢提升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教師應當尊重和認同學生,還應當要求其他同學尊重演講者,認真聽演講者的敘述,不能因為說話中結巴或者描述錯誤而去嘲笑演講者,待演講結束應當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樣才能創造出一種更加歡快的“說話”氛圍。在班級內部多組織一些辯論賽、自我介紹、演講比賽等活動,創造出更多的“說話”機會,鼓勵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進來,在課堂上訓練和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從“要我說”的狀態轉變成“我要說”的狀態,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然得到不斷提高。
三、鼓勵課外閱讀,讓學生有話可“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知識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課外閱讀就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而今大部分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知識面非常狹隘。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在班級內組織一些如“讀書周”“名著欣賞”“佳句分享”“讀書競賽”等小活動,以此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將自己的讀書有感分享給班級內的同學。這種形式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同時潛移默化當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學到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分析別人說話中的重點內容,提升自我交際能力。在大量課外閱讀之后,學生自然胸有成竹、言之有物,也真正從“我要說”的狀態轉變成“我能說”的狀態,學生也更樂于參與到口語交際能力提升教學當中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習慣不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后天經過長時間的經驗和重復逐漸形成的,是一種后天逐漸固定下來的行為傾向。因此,一旦培養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夠大大推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習慣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養成的,是培養和訓練的結果;第二,它是一種比較穩固的,不用意志控制的,帶有自覺性的定型化傾向,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定勢,不會輕易改變;第三,它是一種行為趨向,是具體可見的,屬于行為的范疇,它與人的思想意識有密切關系,但并不屬于思想意識的范疇。形成習慣的生理機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人的某些有關的行為動作,在大腦皮層形成的鞏固的暫時神經聯系系統。思維習慣是可以訓練的。就目前而言,培養良好思維習慣有三種訓練方式,即服從訓練,強化訓練,認知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將上述三種方式根據情況綜合運用。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問題,勇于發言,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的良好思維習慣。
五、結論
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必須從調整教學方法入手,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學生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才能夠應付自如。通過多種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目的的體現,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表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教師的積極指導,也需要自己不斷地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我們的語文教育才會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劉曉慧.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考試周刊,2010,(09)
[2]楊永梅.如何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6)
[3]王國棟.略論小學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8,(34).
[4]張衛娟,陳雪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口語交際能力[J].教育科研論壇,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