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蘭
摘 要:在校內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廣西民族大學充分利用豐富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完善與學科專業特色相結合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為切入點,以打造校內實踐項目和實踐基地為依托,以強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為保障,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搭建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平臺與環境。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校內實踐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c)-0250-02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成動手、實踐操作和創新的能力等。校內實踐教學平臺構建,正式給大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展示自己實踐創新能力所搭建的舞臺,對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與創新整體素質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我國各高校的主旋律。為此,圍繞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必定成為各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1 構建實踐教學平臺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1 構建高校實踐教學平臺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日益激烈,傳統的對大學畢業生素質只局限于知識技能的儲備,已不能與當前社會就業市場的需求相適應。而大學生個體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意識等方面的素養成為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可以說,創新創業能力的高低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后求職與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已成為我國由傳統單一型向應用型轉變的重要目標,而構建高校實踐教學平臺正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構建高校實踐教學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重要依托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強調,各高等學校要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和創業專題講座或論壇、模擬實訓等多種方式,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活動,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創新創業知識,并能有更多的機會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去體驗,從而達到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獲得提升的目的。由此可見,通過構建教學實踐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各類實踐與創新活動的機會,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群體間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個性與自主性等得到充分的展現,為教師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重要的著力點和依托。
2 廣西民族大學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的成功做法
廣西民族大學處在西部地區的民族高校,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的浪潮中,既彰顯了民族性與區域性并存的辦學特色,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水平,又緊緊圍繞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全力推進“三大攻堅戰”的整體部署,找準優勢,精準定位,始終把創新作為學校發展的戰略基點,多管齊下,為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搭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平臺。
2.1 打造專業特色平臺,從源頭上激發創新潛能
廣西民族大學通過發揮區域優勢,不斷優化專業設置與專業結構,學科數量從單一到“成群結隊”,形成以民族學、東盟學等為主體的學科群,構建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構建研究基地,打造相應的自治區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實踐平臺,培育若干具有研究競爭能力的創新團隊,從源頭上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潛能。
2.2 搭建優勢實踐平臺,助推創新人才成長
一是廣西民族大學建設了6個廣西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廣西林產化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廣西船聯網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民族法文化與社區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等聚焦科學前沿、行業產業、區域發展等重大需求,集聚創新團隊,形成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二是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在東、西兩個校區建立約4 500 m2的科技創新創業基地,首批入駐就有34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極大的鼓勵了有著積極創業欲望的學子能充分利用校內的優勢平臺,并以創業帶動就業,為畢業生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3 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的措施
實踐教學平臺構建對于高校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應采取各種舉措,推動學校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
3.1 以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為切入點,構建面向多學科和多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
通過廣西民族大學以往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成功的做法,進一步構建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各學科專業相結合的實踐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這一平臺,全面了解企業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完善廣西民族大學相關實踐課程體系,增加課程體系的實踐項目,使該課程體系在校內這一實踐平臺基礎上就能達到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課程體系。
3.2 以實踐項目和實踐平臺為依托,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及創新創業能力
一是進一步推進科學研究、教學實驗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有效結合。依托學校服務地方工作與不斷增強的科研實力平臺,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與服務地方的實踐工作中,完善學生參與學校各項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機制,提升學生學習與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二是全面推進大學生第二課堂建設。以提高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為目的,積極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文化藝術、科技制作、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的活動,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三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一方面,根據不同年級設置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對積極參加與項目訓練的大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強化訓練與指導,確保項目成果落地轉化。另一方面,舉辦包括創業計劃、創意設計、科技創作等在內的各類專題競賽,通過創立創新創業學生社團的方式,將對創新創業有濃郁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參加各類創新創業論壇、創業精英俱樂部等實踐活動。
3.3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為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提供人才保障
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一樣,教師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由此,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整個實踐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高校教育與管理理念向著應用與創新型快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建設一支有著較強實踐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師資隊伍勢在必行。同時,學校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以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與創新能力為最終目的,將學生素質提升與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納入整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方案中,通過開展除課堂教學以外各類競賽、實訓、實踐等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和大學生實驗室創新項目等,多渠道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活力與培養創新創業的精神,對創新創業有濃郁興趣的學生給予充分支持,讓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整個過程中真正成為引領人。
參考文獻
[1] 黃銀鎮,鄭曉星.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模式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8):122-123.
[2] 張紅星,謝遠紅,等.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以北京農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134-135.
[3] 丁波,郗婷婷.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視角構建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體系[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