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毅
當前,我國初等教育中在國學方面的教育遭遇到嚴重的危機,絕大多數中學生對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僅僅局限于初中課本,距離語文新課標所強調的“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這一要求甚遠。所以,在這篇文章里面,我個人結合自身教育教學情況和接觸的教材,從儒家經典、古詩詞、古典音樂、書法四個方面討論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帶領學生漫步于國學的經典殿堂。
一、儒家經典
習近平主席說:“優秀傳統文化書籍作為古今中外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文化典籍蘊涵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大道理。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作文語文教師,教育教學中我們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篇幅適中、文字淺顯的讀本供學生入門學習。在教學中,我選擇了儒家學派的經典代表著作《論語》作為主要學習內容。首先一個方面,《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大多是簡短的談話和問答,在內容上表述比較生活化,更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更的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同時,《論語》在整體篇幅上極為短小,一般在幾十字左右。在理解上,能讓學生從書本回歸至生活,再由生活收于課本,淺顯易懂,理至易明,充分的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倫理及教育方面的思想,對中學生來說是較為沒適合不過的讀物。最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神奇的激勵和感召力量。
二、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古典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初中古詩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審美力,是最美的語言。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作為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深入的去探究古詩詞教學內容,讓這樣的一種經久不衰的文化文學樣式綻放應有的光芒,讓我們的中學生從文本中,從作者的行蹤作為中,從詩人多情思緒中感受詩詞的魅力。從而獲得豐富感知體驗,提升審美情趣。讓學生更加熱愛這一傳統瑰寶,更加努力的傳承文化精髓。在教學中,教師可靈活運用多種誦讀的方式,包括齊讀和領讀、個人自讀、配樂朗讀等形式,感受詩詞那種音韻和諧,小雨淅淅瀝瀝,大雨珍珠玉盤,時而舒緩,時而急促的節奏。在這樣的朗讀中,給人們提供了無限解讀的可能性和空間。對于畫面富有美感、意境豐富的作品,我們教師可加強學生的主觀體驗、引導學生對詩詞名篇進行啟蒙閱讀不失為很好的做法。
三、古典音樂
由古至今,音樂就是世人比較推崇的一種娛樂方式,而發展到現在,音樂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文學中的詩歌,從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無一不是歌曲之詞,隨著時代推移,音樂佚亡,歌詞尚存。凡詞皆可歌可詠,應當說,中國文學史中的半壁江山存在于中國音樂史中。”趙曉生闡述的詩歌與音樂同源的觀點不僅反映了中國音樂發展中的文化現象,在西方音樂歷史中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正所謂“詩樂同源”,在音樂的范疇內,也包含著深邃的詩詞文化。我們也應當多給學生聽聽古典音樂。首先、中國古典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古典文化、國學經典的音樂形式的深沉呈現。可以養成初中生高尚的情操和博愛的情懷。其次,中國古典音樂是美的藝術,是對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贊嘆,是人類心靈深處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蘊含著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壯闊,喜歡古典音樂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第三,古典音樂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加豐富。古典音樂不僅是聲音的藝術,而且也是靈性的藝術,豐富的音樂語言是人類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達。可以彌補語言文字教育和科學教育的不足,啟迪和拓展兒童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從而培養兒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后,古典音樂可以培養中學生的直覺能力。音樂是直覺的藝術。音樂之所以是直覺的藝術是因為音樂直接理解和抽象表達自然、宇宙、生命內在和諧的規律,科學所要求的素質正是表現在對這種和諧規律的敏感和把握,這就是科學的直覺,它與音樂是相通的。古典音樂是開啟兒童直覺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四、書法
無論如何,書法都屬于國學的范疇。古人從周朝開始,孩子八歲入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書”即基礎課之一,此時的“書”即包括“認字”和“書寫”兩個方面。而隋唐以后,小學則主要是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主要內容是文字的產生、構成、音讀以及不同情況下所表達的不同意義。這就是書學誕生的土壤。就書學本身而言,不僅包涵了文字學、音韻學的內容,而其中更張揚著儒、釋、道的精神內涵。蔡邑用陰陽學釋讀書法,孫過庭用“和而不同”求之義理,黃庭堅論“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等,都是用經學理解書法。完全可以說,書法是國學開放的奇葩,它的根在國學,它的營養靠的是國學的液汁,它的花朵,則輝耀著國學的神采。沒有國學,書法則成無根之木。當今,書法在能夠提高我們的書寫水平的同時也展現出了國學經典所具有的審美藝術。書法和語文是各自獨立的兩個體系,但是在整個民族語言文字的交融中,它們卻是一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書法教學一直處于被忽略地位,以至于學生的書寫水平大不如前,加上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書寫技能甚至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對于書法實踐相對較少的現狀,教師可突破課堂時間局限,組織學生進行課余活動,參加書法興趣小組、進行書法作品展覽、舉辦書法競賽等。
五、結語
現在的中學時代,學習更多的國學經典,不僅可以深厚我們的文化底蘊、積累無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這一時期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格。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國學,對培養一代代國家棟梁、培育民族精神,有著及其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