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在變,學生也在變,教育方式方法自然要順應變化。當前,世界各國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使學生成為有責任的公民,具備適應未來社會變革的核心素養和能力,是整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我國的課程改革也正在深入進行當中,筆者就目前逐步進入深水區的學校課程改革,從“課改”的含義、目的、核心要素方面,談了自己的見解,更是對“課改”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課堂建設“三步走”的建議,很值得相關人員思考、借鑒。
關鍵詞:課改—改課—改學—改法
一、“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從國內外的比較看,中國培養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還比較缺乏。教育是育人,關系著民族的興盛與衰敗。教育必須返璞歸真,切實提高課程建設實效,改革教學方法,從而提升課堂素質教育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二、“課改”的核心要素
“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歸根到底就是要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潮流,學習和借鑒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同時,也要結合中國的實際和國情,推進教育改革、優化教學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
當前,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世界各國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立足社會發展和對人才的要求,紛紛出臺改革方案。新的課程改革尤其強調使學生成為有責任的公民,具備適應未來社會變革的核心素養和能力,是整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
三、“課改”的含義
課改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含義是“課程改革”;另一個含義是“課堂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主要責任在國家,學校的責任是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
課改的完整路線圖是:課改—改課—課改。第一個課改是指國家層面通過重新修訂課程標準,然后依據課程標準重新編寫教材,解決的是教師“教師教什么”和“學生”學什么“的問題;改課是指通過課堂改革來解決課堂上教師“怎么教”和學生“怎么學”的問題;第二個課改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學校對國家教材的校本化實施,另一方面是學校在國家編寫的教材之外能提供多少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一句話概括就是,學校層面發揮其課程管理職能,讓一切課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進程
教學改革,目的是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達到什么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教,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有人把課改進程大致劃分為三代,第一代課改,調整課堂結構。變傳統課堂的“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多學精教、以教促學”。第二代課改,重塑教學關系。以“高效課堂”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新模式為代表,生進師退,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重建教學關系、改變師生關系,由“教中心”向“學中心”、由“師為本”向“生為本”轉型。第三代課改,改變教學意義。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關注課堂教學背后的教育思想及對學生生命成長規律的認知,從而有效破解“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教育核心問題。
五、“課改”必須“改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學模式的改革,關鍵在于改進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探索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觀念。其實,教育也好,課改也罷,原本就是一個不斷糾偏的過程。以往的整個教育是漏斗形的,人們在實踐中把教育窄化成了教學,把教學窄化成了考試,把考試窄化成了分數。而改課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改課把課堂教學逐步放大成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汲取比知識本身更豐富的營養,從而讓整個教育形成一個倒立的漏斗。
六、“改課—改學—改法”,新課堂建設“三步走”
1.從“改課”到“改學”的實踐,成效是顯著的,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新三觀”———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以學為本的教學觀、以生為本的學生觀,更加深入人心;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全面學”,新課堂煥發出一派新氣象,呈現出一派新生態;從課堂結構的調整、課堂關系的重塑、課堂流程的再造,到學習平臺的建立、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文化的創生,一個新的課堂秩序正在形成。
2.展望未來:從“改學”到“改法”。教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教,一面是學。所謂“改法”,一方面要改教師“導”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改學生“學”的方法。
導法改革:傳承與創新學生高效的“學”,離不開教師科學的“導”。好教師能夠著眼于誘導,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著力于“引導”,讓學生變“死學”為“活學”;著重于疏導,讓學生變“難學”為“易學”;著手于指導,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從某種程度上講,教師“導”的水平,決定著學生“學”的高度。
學法改革:普遍與個性。學法改革的第一要務,是找到學習的誤區。學法改革的步驟是,先普及“通法”,再創生“個性化學法”。
課改的重點是改課,改課的重點是改學,改學的重點是改法。沿著“改課—改學—改法”這條路子走下去,一定能將新課堂建設引向新的領域,推向新的高度。
新課堂的價值取向———好課堂是學生做主的課,是關注學生參與度、關注流程科學化、關注課堂生成性的課。
七、“課改”之路,任重道遠
課堂的本意、課堂的方式、課堂的目的、課堂的走向、課堂的主旨、課堂的狀態、課堂的價值、課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關系著中華民族的未來。教育興則國家興,學生素質強則國民強。如果到今天大多數人還認為課堂只為考試,考試只為升學,升學只為評價,評價只為功利,功利只為個人,個人才是人生的意義,則中華騰飛休矣,民族振興休矣,中國未來休矣!
我們只有“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心理、心態、心靈去研究教學,才能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課改”才能持續走下去,才能最后取得成功!
我們期待全國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還給學生自由、快樂、幸福。不聞不如聞之,聞之不如見之,見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
作者簡介
尹樹懷,男,(1967.9-),大學本科,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