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龍
【摘要】第二輪復習質量和效度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科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教師在第二輪復習時應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對知識與題目進行整合和提煉,使之具有與高考相適宜的高度和深度,以適應高考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要求。
【關鍵詞】知識與題目 提煉升華 策略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43-01
如果說教師在第一輪復習時要側重于知識和題目的條分縷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夯實基礎,那么教師在第二輪復習時要側重于知識和題目的整合和提煉,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解題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提高。為此,教師應進行兩個方面的整合與提煉,使復習課得以升華。
知識的整合與提煉。教師對知識的整合與提煉可按兩步進行。第一步:知識整合。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風格和思維能力基礎上按照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以單元核心知識為主題適當進行跨單元主干知識的歸納整合,或者圍繞學科熱點問題打破章節邊界將相關知識整合起來。雖然復習資料為教師做了這方面的準備,但是教師不宜直接搬用。教師要成為思考者,更要成為思想者,不能將自己淪為知識的“搬運工”,對著資料照本宣科講解,在知識歸納整合方面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東西。再好的資料代替不了教材,再好的教材代替不了教師的思考。如果教師失去了思考力、判斷力和歸納力,那么他們只得將資料中現成的東西兜售給學生。這種毫無新意的復習課,對學生來講是沒有吸引力的,是不會受學生歡迎的。為此,教師在借鑒資料歸納基礎上要融入自己的思考,添加新的元素,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夠給學生帶來新的更大的收獲,以激發學生聽課興趣,調動他們思考的積極性。第二步:知識提煉。歸納整合固然是提高,但僅僅停留于此,第二輪復習的高度和深度還是不夠的。如果教師不能高屋建瓴地加以提煉,缺乏應有的高度和適當的深度,那么又如何引導學生超越自己,向前邁出一大步呢?為此,教師還要再深入一步,通過提煉加以濃縮,為學生提供知識之精華,以幫助他們形成掌握知識的技巧、方法和一般規律,為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優質的知識儲備。這樣的生成性知識復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完整掌握學科主干知識及其內在聯系,而且有助于他們在知識掌握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科思維能力,形成學科素養,從而更好地應對高考。
題目的整合與提煉。教師對題目的整合與提煉同樣可以按兩步進行。第一步:題目整合。學科成品綜合卷雖然為教師做了一定的準備,但這樣的準備未必符合自己所帶學生的實際,未必與高考思路完全一致。為此,教師要根據自己對高考命題的判斷和把握,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訓練的需要,對諸多試卷題目按照不同的標準重新篩選整合,融入教師的理解和智慧。重新組卷是最佳的選擇。教師這樣做不僅能夠大幅度減輕學生訓練負擔,提高訓練的效度,而且能夠促使教師進一步研究教材、研究高考、研究信息卷,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以及提高復習指導的水平。第二步:題目提煉。沒有分析,就沒有歸納,但僅有分析,沒有歸納,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難以大幅度提高。為此,教師在分析試卷時要對重要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再對題型特點、分析思路、解題要求、答題規范和注意事項等加以提煉,形成解題的基本方法、基本法則和一般規律。教師再運用不同知識,采用不同的方法,深入淺出地精講少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題目,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地理解和掌握同一類型的其它題目,以到達觸類旁通和融會貫通的效果。教師這樣做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試卷分析的質量,而且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教師應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學生、教材、《考試大綱》、《考試說明》、近幾年高考試題和各種信息卷等,并將思考與研究貫穿于復習的全過程,以大幅度提高第二輪復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科思維能力、解題能力和學科素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