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摘 要:農機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當前國內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機化技術應用改變了傳統農業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對傳統農業進行了完善和改進,尤其是生產機械化深入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和發展模式。本文先對農機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通過農機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機化;現代農業;重要作用;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發展形勢大好,而且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在農機化不斷推廣的情況下,生產機械化逐漸普及應用。尤其是高新技術方法的應用,大大促進了現代農機化以及農業化發展,優化調整農業產業和發展結構,全面促進農業產業開發。
一、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農機化作用
1.農機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化農業建設發展過程中,農機化是一個關鍵因素,同時也是必經發展階段。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早在20年之前就已經正視,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必須先大力發展機械化。
2.農機化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助推器。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應當立足實際,以農機化發展為支持,產業化過程中的各環節、每個過程以及各種產品,均與農業機械化關系密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農業機械化,在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3.農機化是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支撐。十八屆六中全會以來,農村以及農業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成為農民增收、全面推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措施和途徑。在結構優化調整過程中,農機化是必不可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必然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機械設備是主要的工具,只有依靠和利用農機,才能有效增加現代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業效益,從而產品加工、包裝以及儲運等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型的農業機械技術設備得以廣泛的應用,并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支撐。
4.農機化是保持農業生態建設、提高勞動量的有效手段。農機化技術是現代農業生態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和基礎,在建設大規模生態農田水利設施過程中,機械化是基礎,同時也是提高工程建設質量以及減少人力、降低投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農機化的發展,有利于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性建設,并且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手段。農機化是提高生產效益的有效手段,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以及現代化建設等,均要求農業勞動力從原來的低效率農業生產中逐漸轉移出來,逐漸轉向高效和二、三產業,并以此為契機,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使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事實上證明,只有大力推廣和應用農機化技術和設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弊端,轉移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
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機化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對現代農業發展中的農機化作用分析,筆者認為農機化作用顯著,而且適合當前的農業發展國情,需要大力發展農機化,以此來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1.重點突破結合整體推進,全面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關鍵環節的突破是機械化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同時整體推進也是農機化快速發展的終極目標。在此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農作物機械化生產示范作用,全面推進主要糧食作物,比如小麥、水稻以及玉米等生產全過程的機械化,并在此基礎上擴大花生、棉花以及油菜和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的機械化種植和生產面積,不斷提高農業生產中的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條件適宜之處可以實行村、鄉乃至縣的整體推進。在此過程中,還應當不斷拓大農機化適用與服務范圍,使耕、種和收等全過程機械化,朝著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等領域和方向延伸,大力提升畜牧業、林果業、漁業、設施農業、初加工業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機械化發展水平。
2.創新結合示范,加快先進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實踐中,應當將農業機械工具與先進技術進行集成配套,積極探索農機與農藝、農機化與信息化之間的有效結合機制,同時還要進行注重示范,并利用典型進行引導,以此來推廣成熟技術經驗,盡快發揮農機的實效應用作用。與此同時,還要爭取加大科技項目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集成以及示范推廣步伐;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農機化實施和推廣培訓行動,對農機操作人員加強教育培訓,擴大增產增效、環境友好以及資源節約型農機化技術適用范圍。結合當前的國情和地方特點,大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安排好各類財政和基建項目,尤其是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應當向示范區適當傾斜。同時,還要協調好農機與農藝相互融合的示范區建設,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又要因地制宜、注重實際應用效果。以政策扶持為手段,加大對示范區建設的幫扶力度,實現“建一個、成一個、帶一片”的典型,為今后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各地應當立足實際,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機在先進農技、增產增收以及經營機制創新領域的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還要研究出臺一些適合當前農業發展現狀,示范區建設評價與驗收機制,建立和完善示范區管理制度。實踐中,還要不斷加大示范區建設和發展成果的宣傳推廣力度,以此來促進示范區的橫向交流,以此來擴大農機推廣示范效應。
3.以市場發展為引導,完善農機服務體系。以民辦、民管以及民受益為實踐原則,積極打造社會化服務品牌。同時,還要突出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全過程作業,引導和幫扶農機合作組織、大戶,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和領域,致力于農業生產發展的集約化、規模化和機械化。實踐中,應當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前社會一切力量,為農機使用、經營者提供相關的技術信息咨詢、知識培訓以及農機維修服務。同時,還要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步伐;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務體系,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平臺,對信息資源進行科學規劃與配置,利用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引導農民正確的投資方向,以期使投資、運用和配置等實現良性循環,進而提高農業機械化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推動農機化科技進步,推廣和應用農機新技術;以農機技術應用和推廣為主導,以農機、種糧大戶,以及示范戶作為主體,以生產流通企業作為補充,采用多層次、功能齊全的服務網絡體系,推動適用、先機農機技術的示范推廣和應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機化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志,同時也是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向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轉變的關鍵所在。農機化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現代化農業體系、新農村建設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1]韓加坤; 王元之.農機化對現代農業發展作用的調查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02).
[2]汪新勃.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J]河北農業,2016(03).
[3]于艷翠.推廣農機化新技術 助推現代農業建設[J]吉林農業,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