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林
摘 要: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農業機械的使用更具專業性及技術含量,利用這些專業性農業機械可大幅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及效率,對人力資源緊缺緩解有益。但由于人力資源、經濟、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機械的維修現階段仍存在一定難度。本文以農業機械為主線,研究了在維修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優化策略。
關鍵詞:農業機械;維修問題;策略
在現代化農業中,機械化農業成為了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與必然趨勢。農業機械化需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但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機械自身問題及使用年限等因素,機械或多或少會存在部分損壞情況,影響了辦事效率。農業機械的使用對于農民增收以及農村發展意義重大,機械由零部件組成長期使用過程中的磨損造成農業機械必須實現階段性維修與檢查工作,若問題未及時有效處理很可能影響機械使用壽命而增加農業工作者成本。本文以農業機械維修為主線,研究了現階段維修存在的問題及重點因素,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農業機械維修重點
1.維修原則。農業機械維修首先應遵循細節性原則,在維修時重點檢測關鍵部位并妥善處理,尤其對于機械的細節部位及關鍵性部件,必須確保部件質量。其次為整體性原則,在維修時不僅需注意細節性的維護,還應對機械展開全面檢修,確保整體上性能最優。
2.維修方式。傳統對農業機械的維修通常采用事后維修及定期維修兩種方式,其中最不可取的便是事后維修,當問題出現后再維修往往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以及維修成本的增加。現階段農業工作者應采用預計維修方式,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易造成較大損害的問題進行預見性處理,將問題扼殺在萌芽期,可提升對農業機械的保護程度。
3.維修處理。維修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診斷農業機械存在的問題,其次為針對性處理。傳統維修中,根據經驗的判斷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農業,在診斷時應利用電子儀器診斷機械性問題,處理過程中盡可能減輕對其他零部件的損壞,做到機械維修細節化與精準化。
二、農業機械維修存在的問題
1.管理問題。農業機械維修中的管理不當之處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部分農業機械管理部門由于職責不明確、權利相互交叉,在具體辦事過程中易出現踢皮球和分歧現象,各單位管理職能無法合理分配。其次,農業機械的使用地理位置多處于偏遠鄉鎮地區,維修人員在經驗及知識理論上不足,自身專業水平偏低,無法提供專業性維修服務。最后在權限方面,部分農業機械維修站由于利益驅使可能出現經營權限超出國家規定標準情況,在機械維修安全上增加風險。
2.方法問題。目前我國農業機械使用率較高,雖然在維修站點的建立上數量較多,但在維修方式上仍處于較落后階段,尤其表現在機械維修操作方式、維修技術水平及維修規模三個方面。同時,多數農業機械維修人員憑經驗辦事,在技術水平方面略顯不足,在經驗驅使下很可能造成維修質量不達標,機械故障率升高情況。
3.能力問題。能力問題主要表現在維修人員機械專業化水平及自身維修素質兩方面。目前多數維修人員通過拜師學藝了解維修相關技術,并沒有經過理論上的系統化培訓以及實際操作的專業化培訓,可維修簡單的問題,但對于較大型問題和難度較深問題可能束手無策。
三、農業機械維修優化策略
1.提升維修人員素質。將農業機械維修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是保障維修質量水平的有效方式。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維修人員普遍存在素質偏低情況,在專業技能上不足,政府可加大資金及人才方面的培訓,通過定期培訓及組織講座方式向維修人員講解農業機械相關知識、維修重點、注意事項等。農業機械維修從業人員也應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及專業素質,在思想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借鑒國外先進知識及經驗,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及安全意識與服務意識。
2.完善維修體系。維修體系的完善直接關系到農業機械維修質量。在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過程中,維修體系的完善與創新必須做到立足于實踐、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此方面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在維修站點的建設上不僅需注重資金投入,建設規模較大的維修站點,還應整合出全套維修方案,讓方案科學合理。建立專業的維修人員隊伍及配件服務中心,讓每位農業機械使用者能夠放心將機械送至維修站點維修。
3.整合管理部門。農業機械維修所涉及到的各個管理部門必須相互之間加強溝通與聯系,才能夠讓維修管理達到應有水平及整體質量的提升。農業機械維修主要涉及到的部門有檢測部門、工商部門以及農業機械部門,各部門之間相互協作、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才能為農業機械的維修工作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
4.加強服務保障。農業機械維修會增加農業從業者的經濟負擔,在農業機械維修服務體系的建設上也應本著重點扶持方式,根據農業機械類型、服務范圍、當地農業發展狀態等合理建設維修網點。在扶持形式上具有針對性,根據不同級別的網點配備相關設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農業機械維修服務達到產業化、專業化與社會化,讓維修服務成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5.注重日常保養。對于農業機械而言,部分機械中含有精細化零件,因此不應僅在出現問題后維修,而應加強日常維護與保養。根據維修實踐數據而言,部分甚至多數農業機械在使用壽命上未達到預定標準,其主要因素在于日常保養不當。保養不當會造成零件加速老化,重要零件無法正常運轉。因此在對農業機械的日常養護之中,首先應注意機械養護的全面性,保養時除了重點零件外也應進行全方位保養。雖然一個零件會造成整體性能下滑,但保養中對整體性的清理、檢查及潤滑均需加以重視。其次需注重養護的周期性,設備的使用需考慮使用類型、強度以及持續性時間,長時間在未保養情況下連續使用農業機械設備易造成零件超負荷運轉,導致零件直接損壞。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的維修應將重點放在維修原則、方式與處理三個方面,相關人員需不斷加大投入,提升技術水平與自身素質,讓農業機械維修真正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國彩同.抓住機遇 開拓創新 努力開創農機維修管理工作再上新局面[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1,No.189 05:1-3.
[2]范云.對沙坡頭區農機維修市場服務能力的調研分析[J].當代農機,2014,No.292 11:66-69.
[3]孫世楨,童紅欣.河北省農機維修服務保障能力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6,No.244 12:22-24.
[4]全世紅.農機維修技術研究在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農機,2014,v.41;No.265 11:13+50.
[5]孫麗穎.談農機維修研究在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地位、作用及任務[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9,No.174 02:7-8.
[6]陳娣.基于新形勢下農業機械管理及其維修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No.66 2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