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琴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66-01
語文是我們學齡期間必不可少的學科之一,它在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以及今后高考制度的改革,語文高考分值的不斷飆升,在應試教育下語文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我們怎樣做才能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又不讓學生整天沉浸在枯燥乏味的字詞句抄寫,單篇文章死記硬背上,還小學生一個豐富多彩,天真爛漫的童年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群文閱讀”這個詞,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并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最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簡單地講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悟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
隨著我對群文閱讀的深入了解,我深深地感到,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非常有益的,我想可以從以下幾點說明。
一、群文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在一節課內讀五六篇同一類的文章,有效的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素養的發展做了充足的準備。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讓學生讀文更快。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每節課內讀五六篇文章,學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還要邊讀邊思考老師設計的問題以及課后問題,這就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讀,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感性和靈活性。
三、閱讀的主題分明,讓學生樂于讀書。群文閱讀教學,學生一節課讀五六篇文章,一篇篇新的文本內容不斷的呈現給學生,文中的線索就像一個個誘餌,不斷的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一味地忙著讀書,忙著思考,老師就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的時間,獨特的空間,讓學生做自己閱讀的主體,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四、實行群文閱讀,也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老師本身首先就應該是一個“讀書人”,把閱讀當作自己的一種信仰。不管是利用教材還是課外文本,首先老師自己就得是個文藝青年,對文本要有自己的感受力,再來談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群文閱讀既然對我們的學生以及我們的教學益處頗多。那么,我們農村小學應該怎樣做才能把群文閱讀有效的運用到教學中呢?
一、建立班級圖書角,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
要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有足夠的閱讀材料,但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導致學生手中除了教課書之外,很少有課外書,甚至沒有一本可供閱讀的的課外書。我們這兒留守兒童較多,老一輩的教育觀念就是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對于孩子精神層面的需要——閱讀,他們甚至置之不理,更不用說花錢買書了。逢年過節,從外打工回來的父母也只是會為了彌補對孩子缺失的愛的教育而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所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就成了我們農村小學語文老師艱巨的任務。因此,提供書籍,為孩子們推薦好書,是促進農村孩子們的閱讀最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需要我們重視并想辦法克服,我們建立班級圖書角,可以抽出課外時間或在閱讀課上有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因此,建立班級圖書角,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并為孩子們創設群文閱讀的環境,讓孩子能自覺的利用節假日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實現農村小學生群文閱讀的途徑。
二、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奠定群文閱讀基礎
古人云:開卷有益。但是,我認為有些書學生看了未必有益處,像那些宣揚暴力,不適宜小學生看的書我們是不提倡看的。所以我們老師就要適當的引導學生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群文閱讀還要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小學生自主閱讀,但老師在閱讀中引導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群文閱讀中,老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文中的問題,讓群文聯合在一起,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的整體,要設計出具有比較性,沖突性較強的問題,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分析、評價,等閱讀能力。如略讀課文《學會看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媽媽讓孩子自己去看病,先是做出決定——猶豫——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的情節結構,學習到文中的語言,心理描寫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外貌,等描寫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能在讀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讓學生能融入文本中的故事情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主題得以升華。
三、多文比較,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的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應該立足群文閱讀的比較性問題設計,有比較才有鑒別。我們在課堂上常用的是文本內容的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寫作方法比較,人物描寫比較等。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教學群文閱讀“人物描寫的父母之愛”在學生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等文章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現文章情節中人物描寫的特點,可見群文閱讀教學比單篇文章閱讀教學更具優勢。同時,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群文閱讀課本中的《一碗餛飩》,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媽媽趕我出門——賣餛飩的老奶奶教育我——媽媽在門口等我”的情節結構,可得“人物語言、外貌、神態、心理描寫”的寫作方法。同時,還可以結合課外閱讀中的四大名著中某一篇的人物描寫進行比較,如《西游記》中的《猴王出世》;《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等,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查,這幾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不同之處。
四、單元整體閱讀,補充課外
農村孩子手里的書籍有限,家庭沒有閱讀的氛圍,網絡可以彌補學生閱讀量的不足,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從網絡上找到與本單元表現同一主體的文章,閱讀后到學校與同學交流,我在教學完《狼牙山五壯士》后,孩子們還停留在五壯士誘敵上山——引上絕路——峰頂殲敵——跳下懸崖的故事情節中,以及被五壯士仇恨敵人,熱愛祖國,勇于犧牲的精神所震撼,此時,閱讀后面的課文和課外找到相關的文章,學生自然積極活躍,他們找到了《我的戰友邱少云》《黃繼光》等,大家課余讀,輪流讀,用一節課時間小組合作完成知識樹上的要求,包括主題,文章名和中心思想,精彩片段,閱讀感悟。
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發展和有效補充,是農村小學教師和學生接觸到的新的閱讀教學形式,雖然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總結、努力、探索新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就一定能使群文閱讀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