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平,李曉梅,吳 騻,白嬡蓮,喻 箴,陳 瑩
(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彝族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研究
何利平,李曉梅,吳 騻,白嬡蓮,喻 箴,陳 瑩
(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的]對云南省彝族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及其公平性進行分析,為彝族居民進一步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據,提出應將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向低收入及高齡人群傾斜,加強健康教育,促進健康狀況改善。[方法]采用分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年齡16歲以上的彝族居民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用兩周就診率、慢性病就診率、住院率反映衛生服務利用情況,用χ2檢驗和集中指數CI分析衛生服務利用的公平性。[結果]彝族居民的兩周就診率為6.22%,不同年齡和職業的兩周就診率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慢性病就診率為11.26%,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情況和職業的慢性病就診率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住院率為10.67%,不同性別、年齡和婚姻情況的住院率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年齡、經濟收入人群中,其門診服務利用的公平性存在差異。[結論]彝族居民的衛生服務利用情況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應關注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者、離婚或喪偶者。
彝族;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
云南省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第六次全國口人普查數據,云南省少數民族人口為1,533.7萬,占總人口的33.37%。其中,彝族人口為502.8萬人,占云南省總人口的10.94%[1]。本文研究云南省彝族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及其公平性,主要考慮橫向公平[2,3],對云南省彝族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及其公平性進行分析,提出應將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向低收入及高齡人群傾斜,加強健康教育,促進健康狀況改善。
1.1 調查對象
通過多階段分層抽樣隨機抽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彌渡縣、巍山縣和大理市;昭通市的魯甸縣、昭陽區和鹽津縣;普洱市的思茅區、瀾滄縣作為調查地點。調查對象為年齡在16歲及以上的彝族居民,通過入戶問卷調查共收集675人資料。
1.2 調查方法及內容
制定統一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員人口學特征、家庭成員兩周就診情況、慢性病就診情況、過去1年住院情況等。調查人員經統一培訓,在調查地區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調查。調查完成后,問卷內容完整、邏輯無錯誤視為有效。對信息缺失、邏輯有誤的及時進行回訪及修正,嚴格質量控制。
1.3 相關定義
兩周就診率=調查前兩周內就診人數/調查人數×100%
慢性病就診率=調查前一年內因慢性病就診人數/調查人數×100%
住院率=調查前一年內住院人數/調查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將原始數據整理編碼后,采用Epidata 3.0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使用SPSS 17.0進行χ2檢驗,使用Excel進行集中指數[4]計算。
2.1 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彝族居民675名,其中男性308名(45.62%),女性367名(54.37%),平均年齡(41.09±15.77)歲。文化程度以小學為主占38.37%,其次為初中及以上37.93%,文盲23.70%。婚姻狀況中未婚15.70%,在婚80.00%,離婚或喪偶4.30%。調查地區中,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彝族居民最多(52.0%),其次是普洱市為25.5%。最低是昭通(22.5%)。醫保購買率為97.93%。
2.2 兩周就診情況
調查顯示,彝族居民的兩周就診率為6.22%。不同年齡、職業的兩周就診率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婚姻狀況、文化程度、人均經濟收入的兩周就診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進一步兩兩比較后發現,年齡組中16~25歲的居民兩周就診率低于56歲及以上組的居民兩周就診率。
2.3 慢性病就診情況
彝族居民的慢性病就診率為11.26%。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的慢性病就診率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人均經濟收入的慢性病就診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進一步分析比較后發現,16~25歲組的慢性病就診率低于36歲以上各組;26~35歲組、36~45歲組兩組的慢性病就診率均低于56歲及以上組。隨著年齡增長慢性病就診率呈上升趨勢。未婚組的慢性病就診率低于其余兩組。文盲組的慢性病就診率高于其余兩組。

表1 彝族居民兩周就診率
注:*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彝族居民慢性病就診率
注:*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 住院情況
彝族居民的住院率為10.67%。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的住院率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人均經濟收入、文化程度的人群住院率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進行兩兩比較后發現,女性住院率高于男性;36~45歲組住院率高于46~55歲組,在婚組住院率高于未婚組。
2.5 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
采用集中指數反映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不同年齡、經濟收入分組的衛生服務利用指標的集中指數,見表4、表5。
不同年齡人群兩周就診率、慢性病就診率及住院率統計學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兩周就診率、慢性病就診率、住院率及平均住院天數的集中指數為正值,說明衛生服務利用集中在高齡人群。見表4。

表3 彝族居民住院率
注:*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4 不同年齡衛生服務利用情況
不同經濟收入人群兩周就診率、慢性病就診率及住院率統計學檢驗沒有顯著性差異。兩周就診率和慢性病就診率的集中指數為負值,說明門診服務利用較多集中在低收入人群。住院率和平均住院天數的集中指數為正值,說明住院利用較多集中在高收入人群,詳見表5。

表5 不同經濟收入衛生服務利用情況
3.1 門診服務利用公平性
調查中彝族居民的兩周就診率為6.22%,慢性病就診率為11.26%,住院率為10.67%。彝族居民的兩周就診率遠低于已有的文獻調查結果[5-7],門診服務利用水平較低。這與彝族居民健康意識薄弱又多居住于山區有關[8,9]。其中,高齡人群的兩周就診率較高,對衛生服務的需求較大。不同年齡組的兩周就診、慢性病就診集中指數均偏向高齡人群,說明高齡人群對門診服務的利用較多。不同經濟收入的兩周就診、慢性病就診集中指數均偏向低收入人群,說明低收入人群對門診服務利用較多。
3.2 住院服務利用公平性
本次調查中彝族居民的住院率為10.67%,高于第五次全國調查水平[5]及其他學者調查結果[10-15],這可能與彝族居民的醫保購買率較高有關。不同性別、婚姻狀況的彝族居民住院率具有統計學差異,彝族女性居民住院率高于男性,在婚組住院率高于未婚組。不同年齡組住院情況及平均住院天數的集中指數均偏向高齡人群,說明高齡人群對住院服務的利用較多。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的健康狀況隨之下降,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及利用相應增多。不同經濟收入的住院情況均偏向高收入人群,說明高收入人群對住院服務的利用較多。
從門診及住院服務利用結果中可以看出,社會經濟水平仍是制約衛生服務利用的主要因素。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將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向低收入及高齡人群傾斜,加強此類人群的健康教育,針對彝族居民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提高其健康意識,促進健康狀況改善。
[1] 姚堂文.云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N].云南日報,2011-05-11(4).
[2] 修 燕,徐 飚.衛生服務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18(6):328-329.
[3] 徐凌中,邴媛媛.衛生服務的公平性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5(17):265-267.
[4] 邵愛玉,李玉華.健康不公平性的測量:基尼系數和集中指數簡介[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03,20(3):135.
[5] 徐 玲,孟 群.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之二──衛生服務需求、需求和利用[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4,11(3):193-194.
[6] 王平平.吉林省城鄉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6.
[7] 劉成軍.上海市南匯區老年人衛生服務利用現狀及公平性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2011.
[8] 曾興梅,唐冰寒.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健康傳播現狀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244-245.
[9] 劉昆榮,朱 紅.云南彝族村寨選址的生態考究與生存訴求[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4):37-45.
[10] 李曉梅,羅家洪,何利平,等.宣威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8,15(4):289-292.
[11] 李曉梅,何利平,羅家洪,等.會澤縣衛生服務利用的公平性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20(10):36-38.
[12] 李曉梅,董留華,毛炳亮,等.蒙自縣衛生服務的公平性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7,27(4):255-257.
[13] 顏 芳,張茂镕,沈 嵐,等.昆明市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及直接疾病經濟負擔的研究[J].預防醫學論壇,2015,21(1):9-11.
[14] 褚金花,于保榮,孟慶躍,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山東和寧夏農村居民衛生服務公平性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6):28-30.
[15] 歐序生.三峽貧困地區農村衛生服務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1,17(12):746-748.
(本文編輯:鄒 楊)
Analysis on equity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of Yi nationality in Yunnan
HE Li-ping, LI Xiao-mei, WU Shuang, BAI Ai-lian, YU Zhen, CHEN Ying
(PublicHealthSchoo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quity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of Yi nationality in Yunnan,and provide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 of Yination-ality. It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trend health care service resource to low income and aged group.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promote health condition. 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ample. Househo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by face-to-face interviews with questionnaire to more than 16 years old Yi nationality residents. It reflected the equity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through two weeks outpatient rat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and hospitalization. Chi-square test and concentration Index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quity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Results Two weeks outpatient rate was 6. 22%.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different age and occupation of two weeks outpatient rate (P<0.05). Chronic diseases outpatient rate was 11. 26%,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 comparing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degree, marital status and occup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outpatient rate (P<0.05). 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10. 67%,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different sex, age and marital status of hospitalization rate (P<0.05). In different age, income groups,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the equity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Conclusions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of Yi nationality was low and existed unfairnes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ged, low education degree and divorced or widows or widowers.
Yi nationality,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equity
2016-12-06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4.00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服務公平性評價及其在云南省的應用研究(81160364);與耶魯大學合作項目:云南省女性健康公平性和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研究。 作者簡介:何利平(1976-),女,云南宣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衛生服務公平性方面的研究。
李曉梅(1962-),女,河北任丘人,教授,主要從事衛生服務公平性方面的研究。
R195
A
1003-2800(2017)04-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