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明
【摘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建設與發展的重任。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成長、一個家庭的幸福,更與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休戚相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希望工程、民心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貫徹落實,勇于開拓創新,注重工作實效。那么,如何加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呢?本文就淺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未成年人 思想教育 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05-01
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和品社教師深深的體會到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助于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養,在學校開展的各種實踐活動、各種課程實施等渠道中都包含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這些有力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教學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供大家指正。
一、要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把德育工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教育主管部門評價學校,學校評價、獎勵教師,教師評價學生不能單以升學率和學習成績為單一標尺,而要同時考察評估一所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大德育考核比重,調動校長、德育工作者和廣大教師的德育工作積極性,使德育首位思想深入人心。
二、教育部門要加大力度,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老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生對老師通常都有一種天然的崇敬,教師的思想品德,教師的道德情操,教師的胸懷氣節,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品行端正的典范,是正義正氣的化身,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的老師處事不公,唯利是圖,見利忘義,言行不一,他們的道德信念就會因此動搖,甚至坍塌,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廣大教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正面效應。
三、要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校要引導教師以寬容之心,仁愛之心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后進生,要改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要有耐心,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育計劃和目標要求,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并在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對學生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要和學生坐下來,聽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現在的問題是,師道尊嚴的影響,職業責任的淡化,拉大了師生距離,隔膜了師生情感,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學生有心里話不愿和老師講,對老師的批評教導聽不進去,甚至厭煩,以至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緊張的師生關系導致部分教師意氣用事,言語態度失當,不僅沒有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只有在尊重學生,愛學生的前提下,思想教育才能收到效果。
四、多開展一些寓教于樂有收益性的德育活動。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它的確是當代青少年急需補充的營養,但是,僅靠空洞的說教是灌不進去的,即便是灌進去了,也不能很好的吸收。“熱愛勞動”,只有在勞動快樂的過程中、勞動光榮的感受中加以培養;“明禮誠信”、“團結友愛”也只有在接人待物的實踐中體驗到榮譽、尊敬和愛,才能形成一種品質。因此,學校要多組織一些“沒有形式主義色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或艱苦、或快樂、或感動的活動中培養品質,養成道德,體驗真理。
五、開設家長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多數時間里孩子與家長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家長的言行,長此以往便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在缺少必要指導的情況下,家長的各種言行就會內化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家長學校是近年來形成的一種同家長進行溝通的有效載體,是家長補充育兒知識的“加油站”、是了解家庭教育動態的“情報站”、是家長了解社會動態、家庭教育知識、家長教育方法和子女心理狀況的“交換站”,有助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校有必要擔負起指導和培訓家長正確施教的責任,要聯系社會、家庭建立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好家長學校,采取專題講座、材料宣傳、給家長致信、家訪、校訪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主動引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和監護,提高家長“重視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家庭環境”的意識。
六、著力加強引導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覺抵御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古人講做人難在“慎獨”。獨處的時候處于監督的真空狀態,“他律”失效,這時關鍵就要靠“自律”。未成年人是主體、內因,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不通過未成年人的內因起作用,還是難以從根本上奏效。從未成年人個體角度而言,最好的保護就是“自護”。①要通過多種途徑增強未成年人的道德認知力。②運用多種形式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辯析力。道德辯析力是針對具體社會道德現象的自主辨別的能力。書本上條條框框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具體生動的事例是有距離的。我們要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辯論、校園實話實說等,讓他們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通過討論明榮辯恥,不斷提高道德辯析力。③采用各種方式提高未成人道德自律的意志力。知道,關鍵還要做到。從知到行,是誘惑與反誘惑的斗爭過程,知行統一是一個人道德意志力的表現。只有不斷錘煉道德意志力,才能真正把知道的變成自覺的行為。為此,我們要鍥而不舍地加強養成教育,用社會實踐的基本途徑、體驗教育的基本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在自我教育中頓悟,不斷增強道德自律的意志力。
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必須綜合利用家庭、學校、社會等各種教育資源,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開展工作,樹立人人都成為未成年人道德榜樣的思想,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才能得到凈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才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