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兼執行局主任張曉強3月16日在 “經濟每月談”上表示——
從客觀實際來看,產能煤炭確實比較大。但是不注意區別個別煤礦的條件,按照平均數來壓減煤炭產量的措施,值得反思。因為這種操作容易分散對淘汰落后產能的聚焦,而且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較大幅度的壓減煤炭產量,會讓我國主要用煤行業面臨供應短缺的局面。“去產能”要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為主,結合必要的行政措施,堅持壓減淘汰落后產能的基本原則,而不宜用過多的行政性“一刀切”的方式去壓產量。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3月12日在“兩會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表示——
去年與環保部制定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的實施方案,準備在一些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該方案出臺以后,對大氣治理、水污染治理、環境治理都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希望能夠早日落地。目前中國已在30個省區市開展環境污染責任險試點,包括重金屬、印染、化工等行業。去年“環責險”收入是2.8億元左右,提供風險保障260多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3月13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所有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搞混合所有制,適合于搞的就搞混改,適合于控股的就控股,適合于百分之百的就百分之百的國有股。所以,宜混則混,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國有企業不一定控股,也可以參股。總之,在實踐中不是一混就靈,混改是重要舉措,但不是唯一的。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3月13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閉幕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發展綠色環保產業,第一要制定好環保標準,第二要按照相應的環保標準淘汰落后的企業。雖然有觀點質疑綠色產業經濟價值不大,但這主要還是取決于環保綠色產業的產品價格。整體而言,環保、綠色產業的發展關鍵取決于政府是否能夠嚴格執行環保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在環保產業的發展上,政府必須成為第一推手。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3月1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
一些認為中國可能要“降溫”、不鼓勵對外投資的輿論是不準確的。“走出去”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絕大部分企業深受投資國歡迎,但不排除有少量企業存在盲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主要指部分企業沒有實力、缺乏經驗,境外投資和發展難以為繼,經營管理出現困難,有些甚至給國家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對盲目的、非理性的投資是不鼓勵的。不僅不鼓勵,還要對這些企業進行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3月9日接受中國網“兩會”訪談時表示——
要把服務業市場開放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盡快出臺改革行動方案。建議:在1—2年內實現服務業競爭性領域對社會資本全面放開,非競爭性領域引入競爭機制,爭取到2020年使服務業市場化程度接近工業;要推動服務業市場雙向開放,到2020年服務貿易占外貿的比重要達到20%以上;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進國內自貿區轉型,大幅縮減負面清單;全面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促進和服務于“一國兩制”進程;加快推進某些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
全國人大代表、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表示——
要創造并不斷加大適應供給側改革新需求的信托服務有效供給,積極試點科創企業投貸聯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生態環保、 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大力配合棚戶區改造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加大對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設的資金支持,補短板、惠民生。同時,要減少進而摒棄不符合改革發展需要的低質信托服務供給和“脫實向虛”的無效供給,防范信托資金流入限制性領域,舍棄純通道業務。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監事長潘學先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議案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法制工作機構會同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在下一步證券法修改中,研究論證增補有關系統性風險防范的制度,建立健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制度基礎。建議增補有關系統性風險防范制度的主要理由是:現行證券法未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納入“視野”; 股市異常波動給系統性風險防范提出了“立法”需求;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防控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提出了要求;境外有關系統性風險防范立法也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參考。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3月6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一是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二是要千方百計保持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避免大起大落,控制貨幣資金大規模流向資產泡沫領域。三是要千方百計地拓寬和疏導金融之水流入實體經濟之田的渠道,特別是要找到金融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的著力點。這些著力點應當是那些既有利于調結構、惠民生,又有利于穩增長和有利于實現金融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結合點。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3月5日在全國“兩會”首場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中國經濟現階段的情況是總供給充分,物價上漲壓力不大,總需求略有不足。在我看來貨幣政策主要任務是調結構,要適度放緩廣義貨幣增長速度。因為供給過快會積累金融風險,所以今年提出M2和社會 融資增速稍有下降是很好的。
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3月6日在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
中國現在正處在轉型階段,就是說,要從原來把速度和數量放在主要位置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方式。所以我們的結構性改革問題一直在進行之中,如果認為現在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的階段,那首先要問:難道結構性調整已經結束了嗎?沒有結束。而且即使經濟在運行中不是像過去那樣有一個V字型下去再上來,或者U型的下去再上來,現在不可能是這樣的。我們的國情表明,我們是在不斷轉型、不斷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說現在已經是處在轉型階段的拐點了,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
全國人大代表孔曉艷3月4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
區域性股權市場更加接地氣,更貼近市場,更貼近中小微企業,有利于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現在被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體系,明確了監管和交易指導,更有利于這一市場的規范發展。此外,相比資本市場其他板塊,區域性股權市場主要服務于本省或直轄市,門檻相對更低,服務手段更綜合,更適應小微企業的需求,通常地方政府對當地小微企業還有很多鼓勵和扶持政策,可以和市場更有效地結合。我想有可能會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與主板IPO、新三板市場對接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3月2日在全國“兩會”駐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房產稅試點應該加快立法,先動起來,找到各方能夠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然后再進行優化。房產稅不會改變城鎮化進程帶給中心城市的紅利和房價穩健上漲的趨勢,但是可以幫助房價實現更平滑,降低房價上漲的斜率,幫助房地產業更為穩健發展,它對房價的影響更多是遏制肆無忌憚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