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營
摘要: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協調的聯系點,即國債政策,從客觀上而言,國債政策的存在,與貨幣政策配合協調十分重要。兩者之間的配合與協調,主要體現在貨幣供應量與國債結構規模、央行利率調整與國債基準利率兩個主要方面,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以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著重分析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配合協調的相關問題,結果發現對央行市場公開業務與貨幣供應量影響最大的,是國債發行的結構以及規模,因此,為促進我國宏觀經濟調整的成效提升,需對央行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進行協調。
關鍵詞:國債政策 貨幣政策 協調配合
一、國債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的重要性
首先,財政政策當中,最不容忽視的就是國債政策,在協調配合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方面,都必須圍繞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探究。早有研究學者指出,貨幣政策的本身不具備控制價格水平變化的能力,從經濟效應、宏觀調控等立場而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其意義十分重大,特別是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之間的配合協調方面。
然后,國債資產屬于金融領域,最大的特點為金融屬性。央行經公開市場業務,進行金融業務交易,對資產價格進行影響,導致有關經濟活動發生變化,進而便于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債發行的結構以及規模,對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而言,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也是其有效發展的基礎前提,若可流通的國債不夠充裕,央行操作公開市場將會遭受制約。國債結構對國債的流動性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對于經濟的抑制、擴張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主要對象,即國債,需配合相適應的國債市場環境。完善國債市場,可使得國債政策實施取得良好的成效。
其次,貨幣政策的改變,對國債政策實施的成效必然會帶來影響。在具體實際中,宏觀經濟決策者,需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來積極面對通貨膨脹,適當的寬松財政政策,而發行國債,進而使得財政赤字增大壓力,增大赤字,則必然會增加政府債務,同時,還會使得政府債務成本增加,促使擴大國債大規模發行,如此循環??偠灾?,貨幣政策與財政之間的紐帶需通過國債政策來進行連接,若貨幣政策發生變化則必然會對國債政策的實施產生直接影響。
最后,央行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與功能范圍與國債政策各不相同。在功能作用發揮時,央行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因為沖突的發生,國債政策就需降低舉債成本,而舉債成本的降低,必然會在利率較低的使其,發行長期國債,利率較高時則發行短期國債,從而使得貨幣政策緊縮、寬松目標與國債政策降低舉債成本目標發生矛盾?;诖?,在具體實際過程中,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所引起的經濟效益,可彼此抵消。
總而言之,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任何一方發生變化都會對另一方政策帶來直接的影響,兩者都屬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兩者之間有沖突,同時也有同一性,同一性則促使兩者提升配合協調的可能性,而沖突的存在則重點突出了兩者之間配合協調的重要性。
二、基于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協調配合分析
國債的發行、規模以及結構的表現,緊密聯系著國債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實施,此外,國債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聯系還表現在國債運行對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其中,國債結構規模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實施成效影響最直接,而其他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則為間接性,諸如國債發行、償還政策同貨幣政策實施工具等等。因此,對央行貨幣政策與國債政策協調配合進行研究分析,從國債結構、規模與貨幣供應量為出發點,在經濟運行中,尋找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予以合理的調控對策,實現良好的經濟宏觀調控目標。
(一)國債規模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
首先,國債發行的應債根源是貨幣供應量與國債規模之間最主要的聯系表現,在國債方面,央行的購買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公開市場,間接購買市場上所流通的國債,二是直接購買。若央行直接購買國債,則會增加央行對政府的債權,但是財政也會相應的增加一定的收入,政府將該筆收入支出之后,則增加市場流通性,在貨幣乘數效應形式下,以倍數的形式,擴張貨幣供應量。此外,若央行購買國債是直接形式的,則表明著貨幣化財政赤字,而在此種形式下,對擴張的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市場經濟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基于此,大部分的國家則比較傾向于第一種購買方式,吞吐國債,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然后,通過公開市場,央行間接性購買市場上所流通的國債,是貨幣供應量與國債規模的另一聯系表現,從群眾手中,亦或者是銀行體系中,購買國債,則會增加市場中流通性的貨幣,增加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此外,還會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由于貨幣乘數×基礎貨幣=央行貨幣供應量,因此,貨幣乘數的變化,則會直接影響到貨幣供應量。反之,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將國債售出時,基礎貨幣供應量就會隨之減低,實質為通過公開市場,央行間接性購買市場上所流通的國債,實現貨幣供應量緊縮、寬松的效果,達到經濟宏觀調控的目的。
顯而易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需以國債市場作為基礎,基于此,央行操作國債公開市場時,需具備一定的國債儲存量,為操作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撐,在金融市場以及國民經濟總量當中,國債總量達到相符合的比重時,各大商業銀行、央行、其他金融機構,在國債資產持有方面才足夠充裕,央行才可能回購、買賣不同交易量的現貨,進而實現吞吐基礎貨幣量。如果是小規模的國債,央行則利用公開市場業務進行投放,而對基礎貨幣的回籠能力,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谝陨隙ㄐ苑治觯砻髫泿耪吲c國債政策協調配合是必然的,同時也是重要的。
(二)國債結構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
大部分的歐洲國家、發達國家,將國債期限管理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基于國債一定總量的前提下,依靠管理國債結構期限而發揮其功能。從理論上而言,國債期限結構一般分為短期、中期、長期等形式,這樣方可規避償債高峰期,進而將國債規模擴大,為貨幣供應調節的政策提供有利抉擇,同時也可均勻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為其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支撐。通常而言,在國債發行中,短期結構形式的國債發行所占比例最大,可致使市場流動性增加,而長期、中期結構形式的國債發行,其旨在市場流動性起到收縮作用。而我國目前所發行的國債,主要發行中期國債,期限為10年以上的長期國債與期限為1年以下的短期國債發行規模較小,進而形成了獨特的“兩頭少、中間多”這一結構,這對于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而選擇不同期限的國債,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無法形成一個良好循環的國債結構。1年以下的短期國債,不利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制約其操作空間,難以確定長期國債利率水平,從而產生不利影響。
三、結束語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互相之間的連接橋梁,即國債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差異化與同一性,決定了兩者協調配合的可能性與重要性。經定性分析,無論是實際經濟中,還是國債結構、規模上,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有著重要影響,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也非常大。
參考文獻:
[1]王旭祥,汪圣明.國債市場發展與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J].浙江金融,2010
[2]鄧曉蘭,黃玉,黃顯林.論國債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J].當代經濟科學,2010
[3]張毅峣.財政貨幣政策協調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4]周恩源.宏觀流動性管理:對貨幣政策的替代[D].浙江大學,2012
[5]代瀟灑.我國國庫現金管理對貨幣政策有效性影響研究[D].延安大學,2013
[6]毛羽豐.政府債務與央行獨立性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