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淙元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也開始注重醫院的成本核算與管理,這將有助于醫院降低醫療成本與準確定價,提高服務質量,有利于醫院的長期運營與發展。本文通過對公立醫院成本核算與管理的探討,分析醫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公立醫院 成本核算與管理 建議
一、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醫療改革穩步推進下,全成本核算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逐漸凸顯其作用,為管理者管理提供數據依據。公立醫院在經濟管理工作中實行成本核算,有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適應當前醫療改革,加強醫院自身的計劃管理。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渠道主要有醫療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貼三個方面。為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政府加強對醫院收費的控制力度, 規范醫院收費項目,防止醫院多收、錯收醫療費用。同時,調整藥品價格,實現藥品零加成,控制藥品收入比例等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遏制“以藥養醫”的現象,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面對相關政策改革, 醫院要在競爭中爭得領先優勢, 必須要對原來以藥養醫的觀念及固有的經營管理方式和發展的重心進行改革。醫院應該把立足點放在挖掘潛力、優化結構、強化成本管理等方面, 才能適應新的政策以及醫院自身發展需要。醫院以往重收入輕成本的觀念必須改變,通過不斷提高醫院收入來支撐收支平衡的粗放路子必將無法適應當前的政策改革, 這就迫使醫院把維持收支平衡的重點轉向自身的成本控制, 以成本控制為主, 節約不必要的成本開支,通過各種管理手段,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因此,全成本核算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位置將越顯突出,醫院經濟管理應該實施成本核算,對醫院的發展和在市場經濟中保持優勢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公立醫院實施全成本核算的意義
(一)有利于醫院優化資源配置
醫院的資源是有限的,通過全成本核算能夠使管理者充分掌握醫院開展的各個醫療項目的實際成本以及各核算單元的成本構成情況,為管理者改善經營管理,調整項目結構,優化醫院資源配置提供決策依據,充分利用資源,促進醫院的發展。
(二)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
通過建立健全醫院全成本核算制度,規范醫院各醫療業務流程,為管理者提供相關依據,使醫院成本預算的編制以及考核更加科學和規范,使醫院內控制度及范圍得到規范,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為醫院獲得合理補償提供依據
公立醫院的性質決定了醫院的公益性,醫療服務價格由物價部門制訂,同時受社保部門管控政策的影響,有些醫療服務價格存在脫離實際低于成本的情況,全成本核算為醫院與政府部門探討醫療服務價格提供依據,為新醫療改革提供數據支撐。
(四)有利于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不斷降低成本將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只有實施全成本核算,通過成本核算分析成本的構成,能夠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使醫院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并使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缺乏統一標準
由于各醫院的醫療技術服務具有獨特性及不確定性,導致每家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只能根據醫院自身的情況、醫生水平、病人具體需求等方面不同而使醫療服務所產生的成本有所不同,同一種疾病,因病人、診治方法等不同,也會使醫療成本發生變化。新技術的應用或診療方式的改交也會使成本結構發生改變。醫療服務的不確定性造成醫院成本的多樣性,醫院之間的缺乏可比性。
(二)成本核算系統信息化程度不同
大部分醫院都有信息化系統,但主要用于統計醫院收入相關的數據情況,統計口徑僅與收費掛鉤,現有信息系統無法準確統計固定資產,不可收費材料等所有成本數據,無法準確計量醫療所產生的支出費用,衛生系統要求醫院提供的成本報表也是相對粗略的數據,因此,全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成本數據準確性低,嚴重影響了醫院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
(三)醫院成本核算方法具有多樣性
它由數十種不同的學科構成的,每種學科都因專業不同而使成本核算的內容和表現方式不同,多種成本形態和成本分類造成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多樣性。目前大多數醫院進行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僅僅是為了醫院績效分配的各科室支出提供成本的依據,引導科室注重成本,節約成本。這種典型的“算成本,為獎金”的思維模式,沒有從成本核算的管理功能出發,只是起到按傳統績效分配方式核算科室成本,導致科室為降低成本而盲目的減少開支,沒有充分發揮全成本核算用作醫院管理的工具的作用,無法科學的實現醫院精細化管理。
四、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建議
(一)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的開展全成本核算
運用統一的標準的成本核算方法,從而計算出區域內醫院平均成本,使各公立醫院的成本核算數據具有可比性,同時,各醫院以社會成本為標準,挖掘出本單位的個別成本與社會平均成本的差別,優化其經營管理,促進醫院自身發展。醫改要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實現藥品零差價銷售,使醫院收入合理降低,80%調整為醫療服務價格補償,10%由各級財政補助,10%由醫院自行消化。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即立足于醫院公益性的需要,同時促進公立醫院實現社會目標,又要與激勵約束相容原則相適應,重點提高診查、手術、護理、治療、中醫服務以及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檢驗項目價格,充分體現醫療人員的價值,同時也深化醫院結構性改革,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二)不斷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
醫院成本核算必須依賴大量、準確的基礎數據信息,通過信息系統對基本信息進行規范、收集、處理,轉化為可用的成本信息。醫院全成本核算還需要醫院各個部門提供相關數據信息支持,這就對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先進、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統,才能充分挖掘醫院基礎數據信息,發揮信息化快捷、準確、便利的優勢,實現全成本核算。因此,信息化的建立與完善,是醫院實現成本核算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礎。
(三)建立醫院的全成本核算領導責任制
醫院全成本核算由院長親自掛帥,委任主管領導以及各部門中層干部骨干成立成本核算辦公室,各部門相互協作配合共同完成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辦公室要制定完善相關全成本核算的制度,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體系,制定相關成本的核算方法,對醫院成本進行統一的組織管理,還要對成本進行有效的科學預算、分析和控制。應以財務部門為牽頭部門,其他部門應無條件積極配合工作,同時還要注重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間的關系,以財務管理作為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礎條件,而成本核算管理則是作為財務管理的延伸和擴展。
(四)確定合理的成本核算測算方法
完善醫院臨床路徑,以臨床路徑為基礎的項目成本測算方法為例,充分考慮各醫療項目的病人在入院后所有可能接受的治療的流程,明確確定醫療臨床路徑,根據臨床路徑明確、合理的計算出該病種的在治療過程中將發生的平均成本。通過臨床路徑逐步測算出項目成本、以及病種成本,為成本核算提供數據支撐,有助于更好的實現成本核算。
五、結束語
全成本核算是醫院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全建立成本核算是一個漫長持續改進的過程,各個醫院需根據醫院自身情況進行,并在進行中持續改進。面對全成本核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可參考上述的方法應對,通過理論的基礎結合實際進行解決。同時,全成本核算需要管理部門的牽頭,發揮各個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每一位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醫院的成本核算,為醫院運營管理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持,為管理層做出決策提供依據,促進醫院在醫療改革過程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玉顯.淺析醫院的全成本核算[J].商場現代化,2011, 651: 123-124
[2]程薇.醫院成本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3]鄭大喜.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醫院績效評價與獎金分配制度設計[J].醫學與社會,2010,23 (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