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要:再生資源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我國環境節約型與資源友好型社會建設中有著相當突出的價值,筆者基于此,首先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角度分析了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必要性探析,緊接著從外部、內部兩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最后就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以頂層設計為先導、以市場完善為基礎、以技術升級為關鍵、以產業優化為依托等。
關鍵詞:再生資源產業 戰略思考 對策
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外,全球經濟獲得了爆炸式的增長,與此同時,全球資源消耗也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再生資源產業是當前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有著相當深厚的價值。因此,發達國家都在竭力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如歐盟對廢棄物的回收一直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再生資源產業起步較晚,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市場成熟度都難以比肩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并且存在著多種問題。對此,政府必須從社會經濟戰略發展的高度出發,采取好針對性的對策。
一、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必要性探析
(一)節約資源
盡管從資源總量上而言,我國是資源大國,但具體到人均資源而言,我國則是徹徹底底的資源貧國,并且,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這種資源貧國的現狀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如何有效的節約、保護資源,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對此,再生資源產業有著很好的作用。傳統的經濟模式以“資源--產品--廢物”為模式,資源消耗非常嚴重,再生資源產業將“廢物”視作新資源,構建了“資源--產品--新資源--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變廢為寶,極大地提升了資源利用率,這樣可以用最小的資源投入獲取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促進發展的同時節約資源。
(二)保護環境
長久以來,我國經濟實行的都是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以高能耗、高污染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不具備可持續性,造成資源消耗嚴重的同時,也極大地惡化了國內的生態環境,目前越演越烈的霧霾危機其實就是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所造成的苦果。再生資源產業以資源的重復利用為根本目的,資源的重復利用能夠有效減少對現有資源的開采,比如煤炭資源、石油資源等,從而有效地環節我國的環境承載壓力。去產能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再生資源產業與去產能在內容、目標上有著很大的相通性,對環境保護的作用也非常突出。
二、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
再生資源產業作為緩解我國資源緊張、保護生態環境的重點產業,不僅有著較好的經濟效益,也有著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然而,受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制約,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外部問題分析
外部問題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首先,法律政策不完善。目前,《環境保護法》、《循環經濟法》等是我國關于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主要法律,相比于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而言,這些法律在相關條文上存在著滯后性,不同法律法規在銜接環節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再生資源產業的規范發展。不僅如此,地方政府未能從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比如在項目立項審批環節中簡化審批程序,在財政稅收環節中給予必要減免等;其次,市場機制不健全。缺乏專業性、綜合性的交易市場是地區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的又一重要問題,而這又可以歸因于市場機制的不健全。比如,目前我國再生資源產業實行的是多頭化管理,不同階段的再生資源企業歸屬不同的行政職能部門管理,這種管理上的混亂導致了再生資源產業的無序性。不僅如此,民營資本介入再生資源產業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私人回收隊伍,不同回收隊伍在資源回收環節中往往存在利益糾紛,甚至因此釀成社會治安問題,嚴重影響了再生資源產業的合理、健康發展。
(二)內部問題分析
內源性問題也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所不得不面對的主要問題,并且,內源性問題對再生產業的發展制約更為嚴重,是我國再生資源產業戰略發展中所不得不突出解決的重點問題。內源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集約化程度低。當前,我國各地的再生資源企業大都是在市場環境中自發形成的企業,除個別企業走向大型化、正規化以外,絕大部分企業仍然停留在中小企業階段,且以粗放經營模式為主要運行模式。不僅如此,企業分布較為分散,甚至一些家庭式小作坊仍然存在,由此帶來的問題便是浪費嚴重、污染嚴重、效益低下,嚴重影響了再生資源產業的社會經濟價值;第二、技術水平低。技術水平是影響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門檻。就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整體面貌而言,一些基礎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水平較低,遠遜于日本等再生資源產業大國,由此而導致的資源浪費現象、環境污染問題所在多有。此外,我國技術研發體系也不成熟,未能根據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戰略需要,構建起完善的技術研發、推廣、應用體系。
三、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頂層設計為先導
外部環境欠缺是制約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在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必須以頂層設計為先導,從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產業政策的角度出發,為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首先,立法機關需要從當前再生產業發展的現狀出發,做好現有法律的調整以及新法律的制定工作,比如修改《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不利于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條文,仿照日本的《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資源利用法》等;其次,再生資源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之一,在市場準入、運行發展等中存在著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政府需要從政策制定的角度出發,明確其發展定位,尤其要做好再生資源產業的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產業鏈條等方面的科學規劃。
(二)以市場完善為基礎
再生資源產業作為全球性的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交易市場的混亂無序卻嚴重制約了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長遠發展,使其遠遠落后于美日等再生資源產業大國。對此,在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必須以市場完善為基礎。首先,各地區需要根據區域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現狀構建差異化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體系,突出市場體系的專業性、綜合性。與此同時,國家層面還需要從產業信息化建設的角度出發,構建全國性的再生資源交易平臺,及時發布與再生資源交易相關的種種信息;其次,為了避免管理層面的不足而造成的市場混亂,政府需要理順現有的再生資源產業管理體制,成立相應的議事協調機構,將發改委、公安、工商、衛生、環保等單位囊括其中,統一部署管理任務,分工負責管理內容。
(三)以技術升級為關鍵
技術裝備的升級與推廣在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我國再生資源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水平總體偏低,技術研發尤為必要。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環節中,一些技術屬于共性技術、基礎技術,有著較高的應用性、經濟性,對此,國家需要投入資金,組織科研單位進行研究,尤其是對社會效益高的技術,更要重點立項、重點研究。技術研發有著較高的經濟效益,國家需要構建完善的再生資源產業技術體系,包括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無害化處理技術等,突進技術研發的產業化發展。此外,在再生資源產業技術研究中,科研單位、學校以及相關企業都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職責,政府需要發揮好中間人的角色,引導三者開展合作,搭建“產研學”一體化的技術研究、應用、推廣體系。
(四)以產業優化為依托
當前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存在分布廣、技術低、污染重等情形,產業優化勢在必行。對此,地方政府需要從本地區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現狀出發,對小、中、大企業采取區別化的處理政策,在積極改組中型企業、優先發展大型企業的同時,對技術層次低的小型企業引入淘汰機制,或將其并入到中、大型企業之中,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導、中型企業為主體的企業群。再生資源產業通常污染較重,分散經營會加重污染,地方政府需要強化產業園區建設,將與再生資源產業相關的企業納入到產業園區中,這樣既能實現聚集經濟效益,逐步完善產業經濟鏈以及相應的配套體系,還能有效降低再生資源產業污染現象,一舉兩得。當然,在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中還要突出民營資本的作用,以國資、民資、外資為主體,共建良好產業格局。
四、結束語
再生資源產業是我國社會經濟戰略發展中的重點產業,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此,政府需要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做好再生資源產業的扶持工作,比如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制定必要的政策導向等,同時,再生資源產業也要做好內部準入機制建設以及技術優化升級,提高發展層次。
參考文獻:
[1]張立波.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中國新能源,2011(5):3-6
[2]溫宗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與對策建議[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4, 7(11):15-20
[3]王愛蘭.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上海環境科學,2007,26(06):252-255
[4]宋林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的世界潮流與對策建議[J].現代經濟探討,2008(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