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慶
摘要:改革是當前時代的主旋律,無論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財政制度以及事業單位的體制都處于改革的浪潮當中。而針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改革主要是由于當前我們的會計制度體制已經運行多年,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目前其已經體現出諸多的弊端,迫切需要進行改革。文章主要針對我國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改革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探析,并且提出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會計制度 事業單位 改革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各項改革的深入,我國的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也正在處于改革發展的過程當中,而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制度的改革自然首當其沖。我國于1998年頒布實施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以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隨著這兩大制度和準則的實施,我國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給的會計核算體系開始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使得現行的相關制度和準則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能夠適應事業單位未來的發展,迫切的需要進行變革。文章主要針對當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制度方面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一、當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含義簡析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從某一角度講:此種管理體制主要是將全額撥款、自收自支這兩種體制進行有機結合,主要內容為事業單位中的一部分資金由國家進行財政補助,另一部分為單位自行籌集。
(二)成本核算問題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經費除了上級單位進行撥款補助、財政進行撥款之外,另外事業單位自身的營收以及其他方面的相關收入都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收入的主要來源。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在管理上依然沿用傳統的經營理念來進行成本的總體核算,有一部分的管理者甚至以為成本核算本身是可有可無的東西。由于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成本核算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核算政府補助經費;另一部分為按勞發放薪資,需對事業單位的營業收進行核算,因此在實際的核算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問題,成本核算結果不一。基于上述原因,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制度以及核算的理論體系,而且在整個行業當中也沒有形成規范、科學而且統一的方法,最終導致各單位進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范圍都不相同,最終的結果只能夠在單位的內部進行縱向的比對,同行之間沒有比較的意義,這對于整個事業單位的成本效益進行分析極為不利。
(三)固定資產核算問題
參照《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當中的相關固定,我國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不進行折舊的計提,但是實際上由于差額補貼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在使用的過程當中造成磨損或者因為技術的改進等原因,不能夠在資產的負債表當中進行明確的不體現,最終使得整個負債表當中所體現的固定資產數量虛高,最終使得整個差額補貼事業單位給的資產總額虛增。這不僅對于更加客觀的反應固定資產損耗的情況不利,而且對于固定資產實際價值的如實體現也極為不利,此種失真如果存在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對于事業單位自身資產負債表的信息質量造成更大的影響。
(四)收付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
收付實現制以及權責發生制是整個會計核算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們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都是以收付實現制為主。所謂的收付實現制主要是指在進行會計成本核算的過程當中要將全部的現金支出作為本期的總體耗費,而本期收入則將全部的現金納入到其中。客觀的看來,早期的收付實現制本身具有簡便易行、人工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能夠直接客觀的對于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反映等相關的特點,并且其本身已首付實現制為基礎,在以往的額會計核算過程當中,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但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以往實行的單一收付制度的劣勢逐步的現象了出來,似的其不能夠對于檔期事業黨委的收支結余以及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客觀的反應。
二、關于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建議
(一)校正和完善會計基本行為準則
若想有效在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中推進會計制度改革,首先需要做的的便是對會計基本準則加以校正。在校正過程中其關鍵點為收付實現制并將權責對等機制引入其中,引入權責制后能夠更加準確的將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收支狀況反映在管理者面前,即將單位的實際收入、實際撥款以及支出等登記入賬,并告知相關部門和人員。
(二)加強成本核算
整個差額補貼事業黨委當中,成本的核算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其牽扯到了每一個部門甚至每一位員工的切身利益。作為單位的預算管理部門來說,首先要對于相關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并且找到癥結所在,通過總體成本核算管理組織的設立,并且要求重要部門的額負責人親自擔任管理組的組長并且親自進行城管管理人員的配合和具體實施部門的確定。增強員工的成本核算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通過開展成本核算工作,使員工認識到成本核算不僅是財務科、財務人員的事情,也是單位所有部門和全體員工的事情,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三)合理進行固定資產折舊核算
一般而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屬于全民所有,事業單位應該有使這些固定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義務和責任。所以,筆者建議事業單位可以仿效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方式,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取消修購基金計提制度。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時,不必按照購置資金的來源列支,而應該直接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借記“固定資產”等資產類科目。在進行計提折舊的時候,貸記“累計折舊”,借記“事業支出—折舊費”科目。
(四)提升人員的整體素質
會計人員不僅要持證上崗,而目要熟練地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掌握相關工程資金使用規定,明確白己單位、白身崗位的情況和職責。要自覺養成監督意識。既要時時接受監督,又要處處學會監督。特別是對會計工作要做到“六查六保”。
參考文獻:
[1]劉允媛.淺析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J].現代商業,2010,(12):134-136
[2]張玉艷.完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思考[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0, (04):12()一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