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運行當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內容,在本文中,將以公立醫院為例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問題 公立醫院
一、引言
醫療問題目前得到了全國的廣泛關注,包括有看病貴、看病難以及醫患關系緊張等。這部分問題的存在,同醫院的財務管理具有較大的關聯。作為事業單位,根據其資源來源以及職能特點,使其在財務管理側重點以及內容方面存在較多的不同,需要以針對性措施的應用做好存在問題的積極解決。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
(一)資金使用效率差
在醫院運行中,其支出內容主要包括有醫務人員支出、醫療科教項目支出以及醫療設備支出等。其中,其科教項目資金的獲得渠道為財政專項資金,而在普通財政經費中,其主要用途為醫務人員支出以及醫療設備方面的支出。在現今醫療設備價值較高的情況下,醫務人員支出方面則逐漸減少。在財政資金不能夠對事業活動開展需求進行滿足的情況下,其則可能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而提升活動服務的價格,并因此導致我國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發生。
(二)資源分配不均衡
在日常發展中,醫療水平是醫院吸引患者的主要條件,其中,醫療設備以及醫生技術水平則成為了對一個醫院醫療水平進行評價的重要內容。目前,不同醫院醫生技術水平差異情況的存在,也嚴重導致了看病難問題的發生。由于僅僅在幾個醫院具有名醫,則在造成大量患者聚集的情況下加劇了高收費情況的發生。而對于技術水平相對較差的醫院,則會在收入減少的基礎上難以彌補財政經費的不足,在發展中存在經費緊張的問題。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事業單位不能夠獲得財政全額撥款,對此,其在發展當中則需要通過有償服務的提供來維持自身發展。而在具體操作中,卻因目前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出現獲取收入利用率不高以及收費標準不規范的情況。在公立醫院中,很多醫院通過高收費將獲得的收入應用在人員待遇方面,方式僅僅為以不同名目發放財務,并沒有通過這部分資金的有效利用進一步促進事業活動發展。對此,在醫院做好收費標準規范的同時也需要能夠做好支出標準的嚴格管理,在將人員支出作為管理重點的基礎上避免不合理列入管理費用的情況。
(四)過于依靠有償服務
在現今公立醫院中,藥品收入已經成為了醫院資金的主要獲得渠道,并因此存在藥商同醫生、醫院的串通情況。在現今我國積極開展的醫療改革中,明確提出了要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也逐漸增加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標準。而如果醫院藥品一直保持在較高的價值,那么即使財政加大在公費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方面的投入,也不會減輕該種看病貴情況的發生,不能夠切實減輕居民就醫負擔。
三、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措施
(一)保證專款專用
在醫院發展中,要根據資源來源做好其使用方向的確定:第一,醫院在工作當中獲得的醫療收入都要由財政統一進行管理,避免出現同其他資金混用的情況,通過單獨醫用財政資金專戶的建立應用在醫療人員的津貼以及獎金方面;第二,對于醫療設備費用,應當將其單獨應用在設備的更新當中。在醫療設備初次購置中,其主要依靠貸款方式完成設備的購置。通過對醫療設備的專款管理,則能夠將其專門應用在貸款償還當中,在償還完貸款之后,則可以將獲得的收入作為重新對固定資產進行購置的基金,且需要做好基礎設備同檢查設備投資情況的區分,即使用檢查費實現檢查設備的投資,從醫療服務收入當中實現基礎設施如床位以及電梯的投資等;第三,對于名醫效應收入,則可以將其應用在獎金層次的區別以及確定當中,專門應用在獎金的發放。
(二)加強內部控制
資金使用率效率是從財務管理工作當中的一項重點,對此,要從會計核算以及內部控制制度兩個方面不斷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通過相關制度的建立做好資金使用的規范以及檢查。對于財政方面獲得的經費,主要將其應用在基本工資發放方面,但需要避免出現隨意發放津貼以及獎金的情況。名醫效益收入包括檢查費以及掛號費收入,在將檢查設備費用扣除之后將其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獎金的發放。固定資產方面,要需要在做好醫療檢查固定資產以及基礎設備區分的基礎上實現單獨的核算以及管理。
(三)調配醫療資源
國家層面,要以行政手段的科學應用實現醫務人員的科學調配,以此保證不同級別醫務人員都具有更為合理的技術水平搭配。根據醫院的公立性質,就使其在發展當中并不能夠嚴格按照市場規律發展,即要通過市場+行政手段的結合應用使其更好的實現社會職能的履行。在公立醫院發展中,名醫效應、亂做檢查可以說是主要的集中高收費途徑,而現時期我國看病貴情況的存在,同醫院這種高收費具有直接的關系。通過對醫療資源的科學調配,則能夠對該問題進行根本的解決。具體醫療資源調配方面,首先要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實行藥品零利潤銷售;其次,適當降低部分檢查檢驗收費標準,根據合理彌補成本原則降低大型醫療設備檢查標準,避免不合理檢查情況發生,在減輕患者負擔的情況下緩解看病貴問題;最后,合理提高護理費、手術費、治療費以及診查費標準。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適當提升上述內容收費標準,以此合理體現醫療服務技術勞務價值。
(四)加強履職考核
事業單位的職能即實現相關社會職能的履行,通過社會服務的提供更好的實現社會效益。具體履職能力情況應當從其所從事行業的業務指標反映。以公立醫院為例,則需要從其接診量、醫治不同病種及救治的成功率、醫療事故率、醫療設備的利用率、各類醫務人員薪酬執行制度等方面做好履職考核,促進其更好的發揮工作職能。
四、結束語
可以說,財務管理這項工作不僅僅是單位內部的管理,如何通過內部財務管理環境的改善優化內部財務管理,則成為了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優化改善的重要途徑。作為公立醫院,需要在新形勢下積極做好財務新規定、新措施的制定執行,在實現財務管理問題解決的同時更好的發揮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鄭雷文.醫院文化建設在基層公立醫院發展過程中的思考[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6(09):44-45
[2]陳錦梅.醫藥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88-189
[3]蘭青,朱晞,劉瑛.初探我國城市公立醫院監察行使院內監督管理的途徑[J].中國衛生產業.2016(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