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蓓莉
摘要:EPC是綜合性極強的工程項目承包管理方式,尤其在全面營改增后,總包商的會計核算更為復雜。本文基于財稅[2016]36號及財會[2016]22號的規定,探討EPC項目總包商在實踐中的會計實務具體操作。
關鍵詞:營改增 EPC 會計實務
EPC總承包是我國目前推行總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種,也是現在廣為應用的大中型工程項目管理模式。EPC是工程項目總承包商對一個工程設計、采購、施工整體負責,統一化、流程化,精簡了管理中間流程,從而提高作業生產效率并節約了工程成本。EPC總承包項目的會計核算作為管理的一部分,貫穿了工程項目的始終。隨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下發,全面營改增的時代宣告到來,對于總承包項目來說實現了增值稅稅種統一,同時又出現了稅率差異化的特殊局面,總承包商的會計核算也隨之產生巨大的改變。
一、全面“營改增”對EPC項目總承包商會計核算影響
全面營改增后,EPC總承包項目將出現多檔稅率:
(1)采購設備及材料適用稅率為17%。
(2)建筑安裝適用稅率為一般納稅人稅率11%,小規模納稅人及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一般納稅人稅率3%。建筑工程老項目、清包工項目、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用簡易計稅辦法計稅,其進項稅不允許抵扣。
(3)設計及管理服務適用稅率為6%。由于稅率的不同,納稅人提供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應稅服務,應分別進行會計核算,如未分別核算,會被要求從高適用稅率。
全面營改增后,對于EPC總承包項目的承包商來說,從稅率上比對稅負有所上升,會計核算方面由于受新老項目銜接、建安業務與增值稅結合的實際操作指引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會日益復雜。
二、全面“營改增”后EPC項目總承包商的會計實務處理
EPC項目總承包商的會計核算通常會采用建造合同準則來進行會計實務處理。根據建造合同準則的科目設置要求及財會[2016]22號《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將科目設置如下:一是設置工程施工科目,下設二級科目合同成本與合同毛利;設置工程結算、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準備、應交稅費、營業稅金及附加等基本核算科目,合同完成后,工程施工與工程結算科目對沖后結平。二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當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預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簡易計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明細科目。在應交稅費科目下,涉及增值稅二級科目設置增加為十個。
新建項目采用一般計稅法核算下的主要會計分錄(以下分錄未考慮城建稅等附加稅費)
(1)項目伊始,根據合同約定收到業主支付的工程預付款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借:應交稅費-預交增值稅
貸 :銀行存款
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相關規定納稅人提供建筑服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同時需要按照2%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稅款,計稅基數為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額。
(2)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相關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間接費用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應付工資、庫存材料等
期末根據相應的分配方法把在工程施工項下二級科目間接費用核算的費用進行分攤。
(3)收到與業主簽認完畢的工程結算單并開據增值稅發票
借:應收賬款
貸:工程結算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開據建筑安裝業務發票時,需先在項目所在地預交增值稅,根據國稅函[2010]156號規定還需預繳企業所得稅。
(4)資產負債表日按完工百分比確認合同收入、成本與毛利
借:營業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貸:營業收入
項目執行過程中,經測算如發生合同預計總成本大于合同預計總收入的情況,應將預計的合同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確認為當期費用,完工后將預計損失轉回
(5)計算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計算當期應繳納增值稅額時,預繳的增值稅稅款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抵減,并以完稅憑證作為有效依據,本期抵減不完可結轉下期繼續抵減。年度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完工百分比確認合同收入、成本與合同毛利,并計提企業所得稅費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時,在項目所在地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抵減。
(6)工程項目完工并竣工決算
借:工程結算
借或貸: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貸: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在EPC總承包項目中, 會計核算貫穿了工程項目的始終,會計核算不僅僅是記錄也是工程項目經營成果的真實反映,高質量的會計核算可為管理層的正確決策提供支持保障。營改增后,增值稅核算越發復雜,核算風險也隨之加大,需財務人員認真掌握增值稅的政策變化、核算原理方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