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
摘要:2016年5月1日,營改增政策已經全面實施,保險行業在營銷方面與服務業、制造業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差別,那么這一新生事物將對保險業產生怎樣的影響?保險行業又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去降低營改增對自體產生的影響效果呢?這是保險業關注的問題也是文章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營改增 保險行業 影響 探究
在過去保險行業通常是以營業稅為主要運行模式,稅率基本為5%,而計稅的形式是向納稅人收取全部保險費用,其作為一種價內稅,與消費者的行為方式息息相關。營改增全面實施以后,保險行業采用稅率為3%這一簡易征收辦法。保險行業只有積極對營改增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目標,強化競爭實力。
一、營改增對保險行業稅率的影響
自2011《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實行以來,保險行業就迎合了增值稅簡易計稅法所提出的相關標準,此時3%稅率這一簡易征收辦法得以切實應用。并且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如果保險公司的發票是由稅務機關代開的,那么該種類型的發票就不能抵扣,此時與過去5%相比較保險業總體稅率更低。
縱觀保險行業發展面貌,能夠抵扣的辦公用品金額數量相對較少,采購的硬、軟件設施也不是很多。此時在保單賠償方面獲得的抵扣發票張數也不多,那么由此可以推測的是,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6%稅率在保單收入與賠償支付方面推行的概率較大。也就是6%稅率適應普通納稅人,同時使保險業賬務處理、稅務管理、人員的培訓、信息軟件系統等方面產生一定的銜接效應。
二、營改增對保險行業經營環境的影響
(一)對營銷模式的影響
本文筆者從傭金手續費這個方面談起。營改增政策實行以來,4S店、電腦銷售企業這些代理機構可以開抵扣發票,但是個人代理以及保險公司內部工作人員在獲得稅票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系數,這樣一來抵扣環節就無從談起了,由此我們可以推測的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保險業內部管理以及營銷成本。
(二)對稅務管理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營業稅的管理工作相對簡易,增值稅與其相比較最大的特征就是依據發票進行抵扣,那么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保險行業務必要重視對與客戶、上下游企業之間所開發票開具獲取與管理工作,無論是從發票的獲取、開具、認證還是抵扣到抄稅、報稅、風險管理、納稅籌劃等環節都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疏漏。通常情況下大批量的退保業務存在于保險公司中,那么要獲取保費收入開增值稅發票是必要的環節,退保之時所開的紅字增值稅發票需要保險公司、稅務機關以及購買方等共同完成,程序是極為復雜化的,也就是說在營改增推行過程中將會給保險行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三)對行業系統的影響
前文已經簡要的提及在性質上保險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其對軟系統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那么營改增在保險行業中的推行,承保、理賠、銷售、收付、財務、精算、再保等系統就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造,可見改造的業務量是極為繁重的,在較短的時間內很難取得優質的成果,這就對保險公司管理者以及業務人員的業務技能以及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三、應對措施
首先,行業管理者加大對營改增概念的宣傳力度,使其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全面落實對人員的培訓工作,使管理者樹立增值稅納稅人意識,對財務人員的業務技能開展培訓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保險公司可以邀請示范單位的專業人士來授課,并對本企業人員業務操作方式進行有效的指導。保險公司對采購以及與增值稅之間存在牽連的人員詳細解說營改增推行的意義,引導他們在處理業務之時盡最大努力獲取有關增值稅票,從而協助公司達到降低稅收成本的目標,獲得最佳的營銷效益。
其次,政府機關應該給予保險行業一定程度的幫持。具體是指政府應該綜合的對保險公司發展的模式進行分析,認識到其業務運行的復雜性,對營業稅退稅問題、系統改造問題、人員的培訓問題等予以一定的過渡性安排期。同時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上也應該以全社會的綜合利益為基點,對增值稅未實施之前的政策不做大調整,同時在過渡性時期將一些新型優化政策落實在保險行業中,從而推動營改增運行的進程。
再者,強化對保險行業內控管理工作力度也是有效的應對策略,這通常是在財務、銷售、采購方面體現出來。
另外,保險行業完善內部稅務程序能夠實現低涉稅風險管理的目標;建立健全稅務風險應對措施、公司與稅務機關建立合作關系、有效的應用社會資源均是有效的應對策略。
四、結束語
綜合全文論述的內容,我們了解到營改增政策在保險行業的推行,有很大的可能使公司稅負成本上調。這對該行業的發展并非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么就要求保險公司把握好營改增在過渡性時期帶來的機會,仔細的分析優化政策,參照本公司的實況,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創新發展戰略,走出困局,迎接輝煌!
參考文獻:
[1]黃明利.淺析“營改增”對財產保險公司經營模式與績效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6
[2]呂慶元.營改增對財產保險公司的影響及對策[N].中州大學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