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五一
摘要:全球化市場機制被不斷引入,為順應時代發展,在經濟環境變化、科學技術進步的環境下進行企業股份制改造成為了大趨勢,在注重企業股份制改造的同時,對其中的稅務處理問題也應高度重視,這是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提升競爭實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企業股份制改造 稅務處理 應對措施
自我國十八大召開以后,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速度進一步加快,這樣一來,能夠降低國有企業之間的一些惡性競爭,讓優勢資源得以整合。在企業股份制改革中所涉及的最多的是所得稅的問題,目前,在股份制企業中飽受爭議的問題是增值稅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認為應當征稅,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不應當征稅。立足于我國國情的基礎之上,對重新組建的股份制企業,應該對其的資產價值進行重估。
一、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對資產評估的稅務處理
在會計準則中有所規定,改造后的企業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企業資產進行重新評估,在進行評估之后將其凈資產作價折股,在這之后按照評估的價值對企業總資產進行調整,然后入賬。在稅法中有相關規定,當企業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中發生資產評估增值問題時,應該對賬戶進行相應的調整,在資產評估上的增值可以進行折舊。但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繳納應納稅時是不能折舊扣除的。這里所指的企業資產范圍指的是企業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在進行會計處理的過程中,資本公積準備由增值部分減去應交所得稅后的余額提供。資本公積金的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計提折舊、攤銷費用方面。如果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之前就將賬面價值計提折舊、攤銷費用進行了評估,那么在評估增值部分所計提的折舊與攤銷費用時應該對應納稅額進行調整,并由專業的會計進行處理。
二、調整法的方法
(一)逐年調整法
在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時會發生資產評估增值的問題,每一年中在通過折舊、攤銷之后計入當年的成本與開銷都應計算在申報的成本與費用之內,并在每期計算中將申報的成本與費用進行合理的調整,這樣的方法叫做逐年調整法。
(二)綜合調整法
在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后,由于在進行資產評估時有部分資產項目會成為資產評估中的增值部分,這些增值項目應在以后的費用項目與年度納稅申報的成本中做出合理的調整,每一年度的應納稅額也將相應的增加。其調整時間有一定的限制,期限限制為小于等于10年。
根據這種情況,舉出相關案例,比如:某個國有企業機械制造廠,在2005年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考察通過,將廠名改為了股份有限公司,在整改的基礎上,需要對企業的資產進行整理、評估、確認,發現這個企業的固定資產在原有的基礎上增長了5%(110萬),企業把固定資產的一部分進行調整,用10年為一個階段進行平均分攤,將應納稅額也記錄其中,企業的相關稅率達到了30%以上。根據上述的情況,分析出該企業的相關處理辦法如下:
(1)在進行資產估算時,需要同時估算增值的增長所得額度,并且將交納的所得稅也算在其中。企業應交納的所得稅=1100000x30%=330000(元),先將這筆資產算進“遞延稅款”戶頭中,再分期十年結賬。
(2)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金額=1100000X(1-5%)/10=104500(元),相關借支金額104500元,累計折舊貸款金額也是104500元。
(3)年度結轉遞延稅款和本金。需要結轉的遞延稅款=330000/10=33000(元),需要結轉的本金=670000/10=67000(元)。
具體的數據為:遞延稅款借支33000;應交稅款貸款33000;資本公積借款:67000;資本公積貸款:67000。
三、面對是否征稅的分歧
(一)應當征稅的理由
股份制企業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之后,由于股東的入股,其增值額會被股東作價入股,這就是股東的營業外收益,并且對此項收益增收所得稅。除此之外,企業股份制改造后的企業資產重估的增值額會讓企業的折舊出現擴大的現象,這樣一來,會減少同期應納稅的所得額,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就會出現少交納所得稅的情況,當這種的損失出現時,為了對此情況作出補救措施,國家會對股份制企業的資產重估之后的增值部分采取征稅的方式。
(二)不應當征稅的理由
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后,股份企業的資產重估增值額的影響主要來由于通貨膨脹情況的發生。由于這部分資產為投資性質,不是投資者的所得征稅,其主要性質為股權,在相關規定中,對股權進行征稅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加入對投資性質的增值進行征稅,就代表著企業如果增加投資就會讓企業征稅同時增加,如果對企業進行重新估值過多會不利于企業的技術進步,從而阻礙企業發展,也就會導致我國的企業科技發展緩慢。所以,由于其征稅自身的不合理性,對于這部分增值額是不應該進行征稅的。
四、不同企業資產重估后對增值額的不同稅務處理方式
(一)企業股份改造后重新登記為股份制企業
在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后,如果該企業重新登記為股份制企業,那么該企業的資產重估增值額將不應該征收該企業的企業所得稅。之所以不應征收企業所得稅,是由于這樣的資產重估增值額是股東的權益相加,而并非企業自身所得。從《企業會計準則》中,可以知道對股東進行征稅是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雖然股東的收益不算入征稅的行列,但在企業結算收益時應加上股東所得收益,重新對納稅額進行調整。
(二)影響企業估值的因素
在計算股份制企業對土地的使用權的估值時應考慮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通貨膨脹、投資環境、市場供求關系。這部分的估值與普通的估值有所不同。由于土地資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應額外征收土地增值稅。
(三)房產稅的征收
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如果對房產重估增值額進行征稅,那么折舊成本是應該算入總增值額當中的,因此對于進行企業股份制進行改造的企業是不宜增收房產稅的,但如果企業由其他方式成立股份制企業,就應繳納房產稅。
五、不同稅務之間的區別
(一)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一般可以分為一般性稅務處理與特殊性稅務處理,其中,一般性稅務處理一般適用于重組股權為計稅基礎的公允值。特殊性稅務處理一般適用于不以減少或推遲繳納稅款為目的的,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企業,在企業進行重組后一年內不改變其實質性經營活動,一年內股東不得轉讓股權,對公司的收購資產不能低于企業全部資產的二分之一的企業。且特殊稅務處理不是不交稅款,如果發生不繳納稅款的行為,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個人所得稅
在企業中可能會有個人資產轉讓的情況發生,當發生這類情況時應在轉讓的同時,按照“財產轉讓所得”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納稅資金過大,納稅人如果一次性繳納有一定的困難,那么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繳納。
(三)增值稅
在2011年之前,國家稅務總局對重組增值稅做出了說明,明確提出,納稅人在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如果通過合并、分立、出售、交換等方式進行資產重組,那么將不屬于增值稅的增收范圍。除此之外,如果企業運用對全部或者部分資產與債務,債權進行轉讓的重組方式,同樣的不征收該企業的增值稅。這樣的稅法規定,有利于企業整合有利資源,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
(四)營業稅
根據國家稅務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如果在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利用合并、出售等方式將資產轉讓給其他人的方式,不屬于營業稅的征收范圍,對此類行為不征收其營業稅。
六、結束語
作為企業應嚴格按照我國稅法相關規定繳納稅款,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企業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點經濟工程。由于企業結構的復雜性,所以在企業的稅務問題上有一定的繁瑣性,面對這樣的情況,企業應耐心對待,由專業的會計師對不同的稅收類型與企業當中的結構進行合理的搭配,對應繳納稅款進行準確的計算,通過企業與國家的配合將企業股份改造過程中與企業改造后的稅務問題進行正確的處理。
參考文獻:
[1]楊春盛.企業改組、改制過程中的稅務處理(上)[J].涉外稅務,2004
[2]秦文嬌.企業捐贈股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J].交通財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