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蓮
(重慶第七中學校,重慶 400030)
課外音樂訓練對中學生注意品質影響的調查研究
張 蓮
(重慶第七中學校,重慶 400030)
注意力(品質)在音樂訓練(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探尋課外音樂訓練對中學生注意品質的影響,選擇經典的心理學量表對重慶市三所中學的學生進行測試,結果顯示:課外音樂訓練可影響中學生的注意品質,但不能改進所有中學生注意品質。因此有針對性的選擇音樂課程,有效的利用課外音樂訓練培養中學生注意品質,才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中學生;注意品質;課外音樂訓練
注意是個體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必不可少的心理屬性[1]。注意品質包括:注意的范圍、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轉移、注意的分配[2]。良好的注意品質,可以對學生的認知、學習效率、思維活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教育心理學專家說:“良好的注意品質是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注意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工作和學習效率,而良好的注意品質可通過后天訓練和培養獲得。
當前,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大多數家長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音樂訓練,以重慶市2015年鋼琴考級為例,大約有10000余名學生參加為期11天的考級,而這不包括重慶市業余學習鋼琴的全部學生和其他音樂課程的學生。音樂訓練是否影響學生注意品質尚未見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心理學測量工具,探索在課外進行音樂訓練對學生注意品質可能產生的影響,同時為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采用整群抽樣方式隨機抽取重慶三所中學313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男生155人,女生158人,年齡12-19歲,平均年齡14.75歲。其中接受音樂訓練者(以下簡稱音樂學習組)195人(2-4年者79人,4~6年者64人,6年以上者52人)主要學習弦樂、管樂、民樂、聲樂等;其余118人沒有音樂訓練經歷者(以下簡稱非音樂學習組)作為參照。
測評時,由研究者統一對全體學生說明,被試者掌握方法后進行正式測驗,并在規定時間內統一完成。采用數字劃消測驗、連線測驗、數字搜索測驗和舒爾特量表等心理學測量工具對中學生進行測量,以考查學生注意的穩定性和選擇性注意能力、注意的廣度和注意轉移能力[3]。測試所有數據錄入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
將收集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體結果顯示:音樂訓練并不提高中學生的注意品質,但在中學生不同年齡階段、是否參與音樂學習以及音樂學習時間的長短對中學生注意品質有一定的影響,但男女生之間注意品質無顯著差異。
(一)音樂訓練對初中和高中學生注意力的影響
高中組與初中組在數字劃銷、數字搜索正確次數上有明顯差異,其余結果差異不明顯。初中組在數字劃銷中錯劃、漏劃次數少于高中組,但數字搜索成績中高中組正確次數高于初中組,漏劃次數少于初中組,提示初中組學生在注意的穩定性上要好于高中組,但在注意的轉移性上則低于高中組(表1)。

表1 初中組與高中組音樂訓練學生注意力測量的結果比較(一X±S)
(二)音樂訓練與否對注意力的影響
音樂學習組數字劃銷成績稍高于非音樂學習組,數字搜索正確次數明顯低于非音樂學習組,其余注意測驗成績差異不顯著。提示音樂學習組學生注意的廣度和注意的轉移能力可能要弱于非音樂學習組。舒爾特量表錯誤次數有明顯差異也證實上述觀點(表2)。

表2 音樂學習組和非音樂學習組注意力測量的結果比較(一X±S)
(三)音樂訓練時間長短對注意力的影響
音樂學習4~6年組在數字搜索中錯誤次數最高(其中男生表現更為明顯)。提示音樂學習時間在4~6年的中學生注意的穩定性最差(表3)。
20世紀以來,大量的科學實踐證實了音樂是少兒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教育,是開啟智力的金鑰匙[4]。本次調查是為探究經過早期音樂訓練或者在中學階段仍堅持課外音樂學習的中學生,其注意品質是否可通過接受音樂訓練得到改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經音樂訓練后,其注意品質一定程度上會得到相應的

表3 音樂訓練時間長短注意力各指標的比較(一X±S)
注:*P<0.05,**P<0.01VS對照組改善和促進,但并不一定都會得到提高。在數字搜索的正確數上較高,提示音樂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注意的廣度和轉移性;但注意水平與學習時間呈負相關,具體表現在音樂學習時間4~6年,學生注意的穩定性最差。音樂教學中我們的確發現音樂學習到一定階段后將出現“瓶頸”現象,表現為注意穩定性下降,學習效率下降,學習進展緩慢或徘徊不前。
本次研究部分結果有與我們研究假設不完全一致的地方,音樂組學生在注意的穩定性和選擇性方面要比非音樂組要略差一些,也有可能與樣本的選擇有關,沒有對某一種具體的、單純的樂器或方法進行分別的研究;研究設計屬于橫向研究,沒有對相關因素做縱向的跟蹤研究。同時,音樂對個體的熏陶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需要從各個感知、操作系統等方面來進行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塑造過程,提示研究音樂訓練對某些心理品質的影響要結合專業進行系統跟蹤研究,同時對研究結果的解釋要慎重。
根據我們前期積累經驗和研究結果提出以下觀點與大家交流。
首先,家長和學生要慎重選擇音樂課程,一旦課程選定,應持之以恒。
另外,專業教師應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注意力的變化,合理調動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交替參與,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控力,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克服主觀分心和客觀干擾。
此外,在不同的音樂訓練階段,著重培養不同的注意品質。如音樂訓練初期,著重培養初步的注意穩定性和專注學習習慣;中級階段則全面提升注意的分配、轉移、穩定;到高級階段后,應注重培養注意的相互轉換,即從專注于技巧轉移到對作品整體風格的把握上,使學生既能關注自己的演奏,又能到投入音樂中,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這是對音樂作品二度創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國家對美育功能和價值的認識逐步深化,對學校的藝術教育有了相應的關注和舉措,有力地推動了藝術教育。音樂教育工作者如何通過音樂訓練改善學生的注意品質,提高教學效果,國內目前缺乏此方面的專業研究,還有待在實踐中積累更多教學經驗。
[1] 徐厚道.心理學概論[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1:11-127.
[2]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269-273.
[3] 龔耀先,中國修訂韋氏成人智力量表[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 1993:3-12.
[4] 童道錦,孫明珠.少兒鋼琴學習輔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