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春 楊桂蘭 吳彩蘭
摘 要 介紹了勐海縣勐遮鎮早稻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優良水稻品種的選擇、科學催芽、最佳播種期、培育壯秧、科學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普及推廣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充分發揮良種、土肥、植保、農機等成果的綜合利用,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在糧食安全中發揮主導的綜合作用。此文僅為勐海縣勐遮鎮早稻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早稻;高產栽培技術;勐海縣勐遮鎮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24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遮鎮地處滇西南邊陲,是一個以傣族為主體民族的邊疆地區,國土面積約
462 km2,其中,壩子面積156km2,占總面積的33.77%。轄13個村委會,170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57867人,其中,農業人口53420人。年均日照2088~2124 h,年平均氣溫18.1~18.7℃,年積溫6643 ℃左右,年均降雨量1341~1860 mm,年平均相對溫度在78%~80%,全年有霜期32 d左右,平均每年霧日107~160 d,雨季集中在6-10月。耕地面積10 396 hm2,氣候屬于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多霧日,雨量充沛,干濕分明,四季如春,非常適宜水稻種植生產,素有“滇南糧倉”“版納糧庫”“魚米之鄉”之稱。耕地面積10 396 hm2,水田面積7 807.27 hm2,農業人口人均占有水田面積0.15 hm2,2015年水稻種植面積9 251.07 hm2(含雙季稻)。
1 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選用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雜交稻品種,如兩優2186、兩優2161、贛優明占等。選擇在勐海縣勐遮鎮比較有代表性的早稻高產區種植,海拔為1185~1250 m,土壤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上。
2 栽培技術
2.1 播種日期
早稻播種期為1月1日-2月10日;移栽日期2月20日-3月20日,秧齡40~50 d;收割日期7月12-25日;全生育期165~196 d。
2.2 浸種催芽
浸種前晾曬種子5~8 h,清水浸種,浸種時間為48 h,催芽用濕潤布袋將吸足水分的種子包裹好,放入籮筐內進行保溫保濕催芽,催芽時間為24~48 h,以種子露白為宜,90%種子破肚即可播種[1]。
2.3 育秧
早稻使用小拱棚覆蓋塑料膜保溫育秧,采用旱育秧培育壯秧,旱育秧根系發達,秧苗素質好,返青期短,分蘗節位低,早生快發,抗逆性強,提高秧苗素質。每667 m2(移栽大田)育秧面積12~15 m2,用1包壯秧劑(1.25 kg)做基肥,播種量1.5 kg(干谷子),移栽前7~10 d用2%濃度46.4%尿素進行澆施,確保秧苗帶1蘗以上移栽,早稻移栽前10 d,揭膜練苗。
2.4 大田準備
選擇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上,日照充足的田塊,做到兩犁兩耙,耙平田面。達到土層深厚,全層肥沃,田面平整,適應旱育秧早發、快發的特點,保證養分供給。基肥撒施后再翻耙1次,把肥料耙入土層,整平沉淀1 d后栽插。
2.5 秧苗栽插
移栽時要實施規格化條栽,栽清水秧,不栽深秧、倒秧移栽,保證早生快發。秈稻株距12 cm、行距30 cm,1.85萬穴/667 m2,每穴栽1~2苗,基本苗2萬苗/667 m2以上。粳稻株距12 cm、行距24 cm,2.3萬穴/667 m2,每穴栽2~3苗,基本苗5萬苗/667 m2以上。
2.6 水分管理
采用干濕交替管理,栽后淺水管理,促進早生快發;夠苗曬田,每叢莖蘗數達13~15苗,控制無效分蘗;孕穗期采用淺水灌溉,寸水保胎,防止干旱受害穎花退化,保持水層3~4 cm,有利抽穗整齊;蠟熟期以干干濕濕的管理方法,不能把田水放干曬田,防止早衰,影響粒重。
2.7 定時精量施肥
精確定量施肥,采用前氮肥后移,基肥要深施,不施面肥的原則。施肥最佳時期:基肥-分蘗肥-促花肥-保花肥[2]。以每667 m2產800 kg稻谷需純氮17 kg、純磷8 kg、純鉀7 kg(46.4%尿素30 kg、45%復合肥20 kg、12%過磷酸鈣40 kg、52%硫酸鉀8 kg)。基肥:每667 m2施46.4%尿素5 kg、45%復合肥20 kg、12%過磷酸鈣
40 kg、52%硫酸鉀3 kg,移栽前隨耙田時施用。分蘗肥:每667 m2施46.4%尿素13 kg,移栽后7 d與除草劑一起施用。促花肥:每667 m2施46.4%尿素7 kg,52%硫酸鉀
5 kg。保花肥:每667 m2施46.4%尿素5 kg。抽穗期前7d和破口期噴1次葉面肥,提高成穗,促花增粒,降低空秕率,增加千粒質量。
3 病蟲害防治
水稻病蟲害防治提倡“綠色植保”,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到勤防勤查,發現病蟲,及時防治[3]。分蘗期每667 m2用殺菌劑40%富士一號乳油100 mL、殺蟲劑70%吡蟲啉散粒劑4 g,防治稻葉瘟和稻飛虱;分蘗盛期每667 m2用殺菌劑40%富士一號乳油
100 mL、殺蟲劑70%吡蟲啉散粒劑4 g,防治稻葉瘟和稻飛虱;孕穗期每667 m2用殺菌劑75%三環唑粉劑20 g、殺蟲劑40%辛硫磷乳油100 mL,防治水稻病蟲害;始穗期每667 m2用殺菌劑75%三環唑粉劑20 g、48%毒死蜱乳油100 mL,防治水稻病蟲害。
參考文獻
[1]凌啟鴻,張洪程,丁艷鋒,等.水稻高產技術的新發展—精確定量栽培[J].中國稻米,2005(1):3-7.
[2]楊從黨,李貴勇,夏瓊梅,等.云南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術簡介[J].中國稻米,2013(4):129-130.
[3]巖三膽,孫濤,湯國蓉,等.兩系雜交稻兩優2186在西雙版納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15(4):52-5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