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 羅順輝 李伯欣


摘 要 通過采用野外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等方法,對珠海市耕地土壤pH值、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全氮和水解性氮等主要評價指標進行測試,了解標準耕地土壤肥力現狀,將檢測結果和與第2次土壤普查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其變化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壤培肥及改良措施。
關鍵詞 耕地;養分含量;改良;對策
中圖分類號:S15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96
1 土壤農化性狀
1.1 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衡量土壤肥沃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就越肥沃。根據珠海市1 860個耕層土樣的調查,珠海市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范圍在6.2~49.6 g/kg,平均為29.7 g/kg。
1.2 土壤氮素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高低,對土壤全氮含量的影響至關重要。通過對珠海市耕地土壤耕層全氮含量(Y)與有機質含量(X)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圖1,全氮含量與有機質含量之間存在正相關性,系數為0.7438,自由度為1 860,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隨著有機質含量的增加,全氮含量相應增加。
1.3 土壤堿解氮
堿解氮含量能反映土壤氮素的供應強度[1]。對本市1859個耕層土樣的調查,珠海市耕地土壤堿解氮含量范圍在15.18~397.56 mg/kg之間,平均為127.34 mg/kg。
1.4 土壤鉀素
根據第2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進行等級劃分,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主要集中在一、二、三、四級,分別占總樣點的25.59%、15.38%、21.56%和27.10%,表明速效鉀含量處于中上水平。其中,紅旗鎮、井岸鎮等地區的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較高,平沙鎮、乾務鎮和白蕉鎮等次之,斗門鎮和蓮洲鎮較低。
2 耕地土壤屬性變化及成因
2.1 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全氮含量降低
通過對珠海市第2次土壤普查與本次耕地地力調查的土壤養分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第2次土壤普查水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25.8 g/kg,全氮平均含量為1.76 g/kg。
而本次耕地地力調查結果為:耕層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30.0 g/kg,全氮平均含量為1.65 g/kg。可見,珠海市水田經過近30年的耕作,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上升,全氮含量降低。其水田有機質和大量元素變化情況
如表1所示。
2.2 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增加
第2次土壤普查水田耕層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為
14 mg/kg,屬于三級水平;本次耕地地力調查結果耕層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為36.9 mg/kg,屬于二級水平。第2次土壤普查耕層土壤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08 mg/kg,屬于三級水平;本次耕地地力調查結果耕層土壤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46 mg/kg,屬于三級水平。
3 對策和措施
3.1 完善機制,領導重視
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發展農業,首先應該搞好耕地培肥工作,這是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加強耕地地力保護和建設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將地力建設工作擺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將地力建設列為政府主要領導的工作責任,建立長效機制[2]。另外,各級農業部門還要加強科學施肥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民使用有機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2 控制化肥量,多施用有機肥
有機肥中含有的養分齊全,比例平衡,施用有機肥可以大大緩解農田的養分失衡狀況,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在當前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生產中,須努力實施“沃土工程”,進一步抓好有機肥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機肥投入的重點放在禽、畜糞便的利用和秸稈還田方面。施用方式上,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可施用土雜肥或者餅肥,翻耕后下水前施用人畜糞肥[3]。
3.3 健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提高科學施肥水平
積極利用地力調查結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產適合珠海市農業生產的作物專用復混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耕地養分含量利用類型和地域差異明顯,而現有作物專用肥生產主要考慮作物的營養特性,而很少考慮土壤養分資源的地域性。因此,應引導肥料廠立足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由生產通用型復混肥發展到專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實現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
參考文獻
[1]劉安世,譚秀芳,王廣壽,等.珠江三角洲高產水稻土幾種理化性質及其培肥措施的研究[J].土壤通報,1982(1):14-17.
[2]袁世玖,歐浩明.英德市桑田土壤肥力現狀及改良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9(4):94-99.
[3]梁友強,張育燦,梁兆朋,等.南方果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9(4):9-12.
(責任編輯:趙中正)